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2017-02-23 08:26熊钰赵晨
文教资料 2016年30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熊钰+赵晨

摘    要: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运用互联网工具,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集聚互联网人才,建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打造互联网联盟,汇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关键词: 高校教育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1999年《中国地质教育》第4期刊载文章《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能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比较研究》[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次正式进入研究视域,并且迅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此后十几年间,研究者从机遇与挑战、内涵与外延、理念与技术、价值与工具、变革与创新、对策与建议等不同视角,持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学理上、实践上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这为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网络名师培育、网络名站名栏建设、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及网络新媒体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做出具体部署。新形势下,深入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理,积极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切实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实效,已经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

一、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产生于商业领域,是由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提出,“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像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一般认为,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以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为目的,采用顾客导向,基于互联网特征对企业价值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运营模式的重新思考”[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6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9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手机上网人群占比达到88.9%[3]。“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常态,“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你有“登场权利”我有“围观自由”已经成为时代的鲜明特征。互联网正在以其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特征,深刻地影响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互联网思维的社会衍射,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我说你听”的“灌输式”思维形成冲击、提出挑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转变思维方式,主动强化互联网思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教育环体乃至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网络化思考”[4]。

置身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现实空间两大场域,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强化开放思维、平等思维、交互思维、创新思维,形成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一是强化开放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走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空间,走出学科壁垒,既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又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走出教育闭环,既要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要主动关注大学生的社会信息网络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走出大学围墙,既要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要主动参与社会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二是强化平等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板起面孔说教”的姿态,以平等心态、平等姿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注重引导学生的反馈发声。在平等交流、平等讨论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领学生思想成长,引导学生行为发展。三是强化交互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自拉自唱”、“自说自话”的老套路,强化对话意识、互动意识,增强对话能力、互动能力,及时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热点问题,理直气壮宣扬正确思想、驳斥错误言论,在与大学生、与网络“第三方”的有效互动中激浊扬清、明辨是非。四是强化创新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大学生思想心理成长规律,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对传统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情景、教育方法进行系统的网络化再造,构建动态发展、持续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运用互联网工具,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长达29.3小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4个小时;搜索引擎使用率达86.9%,是网民中使用率最高的群体;网络新闻使用率达84.0%,每天一次或者多次上网浏览新闻的比例为60.1%;即时通讯使用率达96.2%,显著高于其他网民群体5]。[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身处其中的外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进网络空间,占领网络阵地,弘扬网络主旋律,传播网络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在网络化生存中涵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实然与应然间的鲜明反差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历经十余年的发展,至今尚未形成一套体系完备、资源丰富、平台健全、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参与力度不够、质量实效不强等问题存在。“如果任由今天的网络格局延续下去,网络必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6]。[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创新构建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应对互联网发展新形势、新情况,运用互联网工具,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着力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创建网络教育站点,健全网络参与机制,构建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教育平台和工作模式。一是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强网络资源意识,主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数字化、视听化、网络化、资源化。“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现实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版”[7]。[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资源,需要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符合大学生心理接受规律,综合运用图形图像、视频音频、三维动画、即时通讯等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网络格式”“网络语言”呈现展示出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网络技术、大学生心理需求有机衔接,增加网络教育信息有效供给,增强大学生的体验感和认同感。二是创建网络教育站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强化网络阵地意识,按照“建好网”、“用好网”、“管好网”要求,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站点建设,主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主动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MOOCs课程、SPOCs课程,主動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作品,主动设置一批引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题,为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中提供坚定的信念支撑和丰富的精神营养。三是健全网络参与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强化网络参与意识,主动参与网络活动和网络行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上网是基础,教育主体上网是关键。高校应当基于互联网重新构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用好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职级晋升、薪酬分配的“指挥棒”,引导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走进网络、走近学生,开展线上线下(O2O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和网络教育站点的点击率,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红色站点“火”起来。

三、集聚互联网人才,建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多年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讲得多做得少”未有大的突破,取得大的进展。究其原因,既有理念思路上的原因,又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也有工作模式上的原因,但是究其根本,仍是“人”的原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计高度关联互联网技术,工作推进高度依存互联网技术,工作实效高度取决互联网技术,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载体、方法间关系的重大变革。特别是在当前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云计算为标志的“大智移云”时代,新一代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升级迭代、日新月异,这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大挑战、更高要求。然而,总体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绝大多数出身人文社科相关专业,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但却普遍缺乏互联网相关学科背景和专业基础,加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管理方法不完善,没有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出发,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招聘、选拔、录用、使用缺乏新的管理办法,没有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培训、保障机制”[8],导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停滞不前、成效不尽如人意。当前,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在队伍建设上想办法、下工夫、求突破,“要像选拔、培养学术骨干队伍一样,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建立良好体制机制和科学培养选拔模式”[9],着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与信息科学技术素养兼备的优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障。结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诉求,对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实际,高校应当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加强队伍网络培训,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组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性系统化的校本培训、考察交流、高级研修,重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信息分析与舆论引导能力、在线互动与网络交流能力、“WEB+APP”操作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运用微博、微信、人人、QQ等新媒体工具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能力和实效。二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鉴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仅仅依靠在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养培训尚且不够,应当有意识地重点引进若干信息网络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来,并在岗位设置、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等方面予以保障,选好人、用好人、留住人,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培育学生骨干队伍,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别注重发挥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大学生创办网络文化工作室、网络传播工作室,自主创编制作网络应用软件和网络文化作品,“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教性与交互性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10],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打造互联网联盟,汇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在互联网世界,联网是普遍性的,不联网是特殊性的”[11]。基于互联网开放、创新、共享、互赢的核心价值,现代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正在加速走向联盟,工业互联网联盟、金融互联网联盟、商业互联网联盟、媒体互联网联盟蓬勃发展、态势强劲。从教育领域看,自2014年以来,以移动互联网教育产业联盟(MIEIA)、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联盟(IEDU)、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EIIA)为代表的教育联盟相继成立,通过联盟凝聚教育资源,引领技术创新,实现合作共赢,教育互联网联盟发展呈现一片蓝海态势。然而,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处在围墙封闭、各搞一套、单兵作战的状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聚集、资源开发、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各个环节,处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做到“一个声音说话”、“一个步调走路”,未能形成系统化的师资库、素材库、教育链、技术体系和站点网络,未能形成集群优势发挥集群效应,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台阶、上水平,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创新理念、发展模式、建强队伍的基础上,成立全国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盟,主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形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优势和竞争优势。一是协同攻关教育课题,高校拥有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党团干部在内的相当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当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协同攻关机制,在全国高校范围内选拔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联合组建若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面上统筹,科学分工,协同攻关,集中解决。二是协同开发教育资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教育客体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应当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建设一批全国通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件、形势与政策课网络课件、党团知识教育网络课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课件、法制宣传教育网络课件等,实现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共建共享。三是协同创新共性技术,近年以来教育部主导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致力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用平台、共性技术问题。新形势下,应当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盟,进一步深化强化“易班”和大学生在线两大共用平台建设和共性技术研发,使之真正成为支撑全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真正构建起以“人才+资源+平台+应用”为核心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君.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能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比较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1999(4).

[2]邵天宇.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04.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2015-07.

[4]王秀敏,张国启.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传播的互联网思维[J].思想教育研究,2015(6).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

201506/P020150603434893070975.pdf,2015-02.

[6]宋刚.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简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97.

[7]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8]郝俊康.高校網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4).

[9]孟令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6).

[10]鲁宽民,乔夏阳.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5).

[11]梁彩花.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学术论坛,2015(2).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