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路行+高云峰
摘 要: 本文针对新时期教育优先发展理论,从中汲取与升华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借鉴与深化了国外发达国家一些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对其理论传承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这对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务实精神推动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时期 教育优先发展 思想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握发展大势,科学务实决策,励精图治,稳中求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教育方面,党中央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释了教育事业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鲜明昭告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政治承诺,将国家政策基点从教育机会公平向公平教育迈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中国人。新时期教育优先重要理论高屋建瓴,立意丰赡,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教育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探讨新时期教育优先发展理论的思想传承与发展,这对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明确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教育优先发展理论是对“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的汲取与升华。
中国古代社会十分重视培养国家政治管理人才,直接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初级地对教育的优先发展。如夏商时期就有了学校,周武王克商后,堰武修文,周公摄政时,制礼作乐,倡导尊尊亲亲,实行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百家争鸣,出现辉煌的学术繁荣景象;另外,从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到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可见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教育政策深入人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优先发展。也就是说,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统治阶级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使得教育受到统治阶级的格外重视,教育优先发展不但是政治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而且具有政治教化作用。
其实早在《礼记·学记》中,中国古圣先贤就明确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思想,意思是治理国家,管理人民,教育教学是最优先的大事。这种教育思想,和新时期教育优先理论有一致的地方,这其实是贯穿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条线索。如在《左传》中,就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教育思想,并且认为这种思想“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大学》章首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未知,焉得仁。”孟子说:“后翟教民稼稿,樹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管仲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王守仁说:“学校之中,唯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因而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朱熹主张,大学就是大人之学,讲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以至于完善,他本人还身体力行汇集了《小学》、《蒙童须知》等教育读本。
教育优先发展理论,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汲取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如“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等的精华,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断进步的原因,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梦”的蓝图。如在2013年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视频贺词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1]。同时,教育优先发展理论,贯穿着新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信仰追求,贯穿着新的历史担当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贯穿着新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根本立场,贯穿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目标,贯穿着更深刻的内涵与外延——这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境界上和思想上新的发展和升华。
二、教育优先发展重要论述是对国外发达国家一些先进教育思想的借鉴与深化。
在国外的教育发展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是西方古代世界的一部教育经典著作,其提出从学龄前教育以至于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理想国;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与他的人性论思想密切结合在一起,认为个人的天赋的高低决定其后天职业及其社会地位的高下,但“如果得到的是不适合的培养,那么最好的天赋就会比差的天赋所得到的结果更坏”[2]。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认为要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髓的总和,掌握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3],并且要行动熟练。卢梭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开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受之于自然,或是受制于人,或是受之于物”。认为“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情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4]。指出教育要顺应大自然的法则,尊重人的内在天性,让人的内在天性获得自由的发展。赫尔巴特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在历史上首先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5],以此为指导,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思想[6]。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写道:“多少世纪以来,特别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7]美国的舒尔茨更是提出:“人所获得的能力是尚未得到解释的生产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8]
这些教育理念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们在研究和制定本国长远发展战略时,运用创新思维和全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将教育视为“立国之本”,纷纷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提高教育质量。一些国家用短短的时间走过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100多年的发展道路,创造了成功经济追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全社会的投入力度,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奥巴马政府发布的2014年財政预算案,教育依然处于优先发展的位置,在不增加财政赤字的前提下,2014年政府将为教育事业投资710亿美元,较2013年提高5%。当然,不同国家有各自特点的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策略和重点,但共同之处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先进的科技,其根本原因是发达的教育。可见将教育作为“立国之本”的理念,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教育优先发展理论,对国外发达国家一些先进教育思想理念进行一定借鉴,但更有质的深化。如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种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理念,这种惠及全民、稳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强势宣言和庄严承诺,是国外教育理论和实践无法比拟的。
三、教育优先发展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生活活动,其使命随着社会实践而不断地变化。长期以来,教育以传承文化为主,更多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和发展问题。教育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中,将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十分重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教育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成效显著,但出现曲折和反复。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方针,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改革。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毫不动摇地坚持了这一重要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战略部署,特别是2010年发布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努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纵深推进我国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实现“中国梦”,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9]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方面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全局高度,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决心和战略考虑。教育优先发展思想,始终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中可以发现,新时期教育优先发展理论创新和发展了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一条红线,这就是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贯穿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是贯穿于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活的灵魂和精神实质。
四、教育优先发展重要论述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纵观新时期教育优先发展理论,其汲取与升华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借鉴与深化了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更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优先发展理论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事业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始终强调教育是将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对于坚持把教育摆在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优先发展理论提出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优先发展理论提出要把优先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保障,不断扩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这对于动员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务实精神推动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N].人民日报,2013(003).
[2]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40.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43.
[4]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
[5][美]约翰·杜威,著.赵祥麟,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8.
[6][美]杜·舒尔茨,著.沈德灿,译.现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8.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生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38.
[8]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4.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该论文为2015年甘肃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课题研究项目《甘肃省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文化融入的内容选择与载体创新研究》(甘高宣教[2015]5号,证书编号:XCSXY201516)阶段性研究成果及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自列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甘林院发〔2015〕74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高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