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探析

2017-02-23 02:46王乐殷冀锋
文教资料 2016年29期
关键词:无产阶级平等马克思主义

王乐+殷冀锋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对平等作专门论述,但在他们的著作中却不断提起平等,认为要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实现一定程度的平等,并充分认识到资产阶级平等的虚伪性,进而提出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消灭阶级。

关键词: 平等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的产生导致原始平等状态的终结,人类社会从此与不平等相伴相随。然而人类从未放弃过对平等思想的追求,这其中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影响巨大的当属资产阶级平等观和无产阶级平等观,即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一、平等的含义

平等是一个指向性相当广泛的价值观,它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追求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开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是一种人类向往的美好社会的理想。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200多年来,平等作为一种基本原则被大多数国家以宪法的法律成文形式确认下来,都宣称平等的价值并承诺对个人权利不分种族、肤色、语言、宗教和政治等任何区别的平等保护。然而,对这一普遍认同的价值理想的内涵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未达成一致的见解。

二、资产阶级的平等观

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是形成于启蒙运动时期,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等级特权斗争的产物。资产阶级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前身是市民阶级,在当时是封建等级中的一级。恩格斯说:“在封建的中世纪的内部孕育了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在它进一步的发展中,注定成为现代平等要求的代表者,这就是市民等级。最初市民等级本身是一个封建等级。”①15世纪末,海上新航路的发现和开辟,是商品交换得到了飞快发展,导致封建社会的迅速瓦解,使得原来手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工场手工业,然而封建社会的落后封建制度成为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资产阶级为了满足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需求,迫切要求废除这种落后的政治制度,打破这种经济、政治上的不平等待遇,最终提出自由平等权利的要求,产生资产阶级的平等观。

资产阶级平等观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主张人的基本权利,强烈批判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他们认为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是破坏自由和平等的根源,人是生来平等的,任何人都不享有多于他人的权利,这是“天赋权利”,是自然法为人类规定的不可让渡、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封建制度破坏了这种自然法则,剥夺了人们的基本权利,因此应该废除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保障人们享有基本的人权上的平等。第二,提出契约论,主张政治法律上的平等。社会契约论是一种缔约者权利转让与获得的协定平等。人们在缔结社会契约的时候,“每个人都把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了整个集体,那么每个集体成员就可以从集体那里获得自己所让渡给别人的同样的权利,得到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并且以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②。第三,承认私有制是造成不平等的源泉,但允许财产的不平等。资产阶级已经认识到私有制是造成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根源,“人人平等是一种自然状态,不平等是由于私有制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但资产阶级认为私有财产是自然权利中的基本权利,个人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第四,在劳动力市场上,工人和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家是平等的。资产阶级认为,在商品流通领域里,工人作为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和资本家作为一种资本两者之间进行的是等价交换,是平等的。但实际上,这种平等只是形式上的平等,是维持满足资本家利益的剥削关系下达成的虚假平等,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就如孟德斯鸠所主张的以出身、荣誉、名位和财富作为分配政治权利的标准一样是极其不平等的。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是科学社会主义时期的平等观,是无产阶级的平等。资产阶级平等是指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与无产阶级丧失财产的平等,是资产阶级雇佣和剥削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出卖劳动力的平等。因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这就使得无产阶级要求平等,而且他们所要求的平等不仅是形式上消灭特权,而且实质上要求消灭阶级本身。“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起,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就是消灭阶级的要求”③。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建立在最终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基础之上,它不仅要求法律形式上的平等口号,而且要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权利和地位的平等。

(一)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发展历程

1.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萌芽。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谈道:“平等,在这里就其非政治意义来说,无非是上述自由的平等,就是说,每个人都同样被看成那种独立自主的单子。”④马克思看来,在当时自由的价值是最高的价值,而平等只是为了说明自由的平等。马克思在1843年创作的《黑格爾法哲学批判》中写道:“历史的发展使政治等级变成社会等级,所以,正如基督教徒在天国一律平等,而在人世不平等一样,人民的单个成员在他们的政治世界的天国是平等的,而在人世的存在中,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却不平等。”⑤马克思认为民主制的思想认识和宗教的神学认识在形式上和方法上如出一辙,都把平等看做思想上的信仰,而不当成现实中的行为。此时,马克思只是从政治领域的视角把平等作为自由的附属品进行论述。

2.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发展。

从1848年到1876年这一时期,马克思对平等的论述已由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由自由的附属品到对平等的单独论述。在1867年《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虚伪本质,指出资本主义自由和平等,只存在于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但是在其他领域里,平等根本不存在,甚至完全彻底消失。在资本主义社会,平等仅是法律上的平等,实质上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把不平等叫做平等”。

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并按这两个阶段将共产主义社会的平等划分为初级阶段的平等和高级阶段的平等。初级阶段的平等在本质上还是不完全的平等,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平等。“平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只能是形式上的平等”,而实质上,“这个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⑥。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完全的平等,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平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民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势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⑦。

3.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成熟阶段。

恩格斯在1876—1875年写成的《反杜林论》中详细地论证了无产阶级平等观,“从资产阶级由封建时代的市民等级破茧而出时起,从中世纪的等级转变为现代的阶级时候起”,资产阶级就由它的影子,即无产阶级经常地和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同样地,“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也有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伴随着……无产阶级抓住了资产阶级的话柄: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⑧。恩格斯严厉抨击了资产阶级单纯的政治法律上的平等概念,提出了社会、经济事实上的平等,认为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全面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平等。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了实现平等的途径,即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首先争得政治上的统治,消除虚伪的资产阶级平等,为实现真正的平等创造条件。“因此,平等要求在无产阶级口中有双重的意义,或者它是对极端的社会不平等,对穷人和富人之间、主人和奴隶之间、骄奢淫逸者和饥饿者之间的对立的自发的反应”。“或者它是从对资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反应中产生的,它从这种平等要求中吸取了或多或少正确的、可以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成为用资本家本身的主张发动起来反对资本家的鼓动手段。”“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⑨。

(二)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内涵

1.平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对平等的认识和要求也不同。

无论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还是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念,都不是根本不变的永恒真理,而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而这种历史关系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⑩。原始社会,“在个人权利方面平等,不论酋长或军事首领都不能要求任何有越权……自由、平等、博爱,虽然从来没有表达为公式,但却是氏族的根本原则”{11}。到了奴隶社会,“最多只谈得上公社成员之间的平等权利,妇女、奴隶和外地人自然不在此列”{12}。封建社会是世袭专制和神权的平等,“他们过去不管在经济上怎样厉害地依附于地主,但在法律上是同他们的地主平等的,现在他们在法律上也成了地主的臣属了,经济上的屈从取得了政治上的认可”{13}。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平等的商品所有者之间进行的公平的等价交换。可见平等不仅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且在不同的时代,对平等的要求会不同。

2.在阶级社会中,资产阶级提出的平等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因此对无产阶级来说,仅仅是形式上的平等,而不是实质上的平等。

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但在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并没有实现事实上的普遍平等,而是用资本特权代替封建特权。这种特权是通过经济上的不平等表现出来的,资本家通过商品的形式购买劳动力,在劳动力买卖的过程中,作为劳动力的工人和资本家表面上看起来是平等的关系,是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但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归资本家个人所有,工人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他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是不平等的,此外,在他们所创造出的产品分配上,他们也是不平等的。因此,工人实际上是被资本家剥削、奴役、压迫的对象,资产阶级的平等权利只是阶级内部的,而在本质上是虚伪的,片面的。

3.无产阶级平等的实质是消灭阶级。

它要求的平等不仅是形式上的平等,而且要求实质上的平等,要求政治、社会生活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平等。恩格斯指出,当资产阶级从封建社会的市民等级中脱胎而出的时候,无产阶级也相伴而生。同样的,当资产阶级提出消灭封建特权的平等要求时,无产阶级提出消灭阶级本身的平等要求。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致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中央局》中指出:“各阶级的平等,照字面上的理解,就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拼命鼓吹的‘资本和劳动的协调。不是各等级的平等——这是谬论,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相反的是消灭阶级,这才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真正秘密。”因此,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不是在階级范围内争取阶级之间的平等,而是要用消灭阶级代替阶级的平等。

无产阶级要求的平等不应该是表面的而是实际的,不仅是法律上的平等口号,还应是实际生活中真正的平等,不仅要在政治领域中实行,还要在社会、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中实行,保证人们平等地成为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平等地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平等地参与社会劳动和分享劳动成果。

4.每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都有优于其他民族的地方,因此各民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明确指出反对民族歧视,坚持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认为各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共同创造了人类社会。并且每个民族的产生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底蕴,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俗习惯,“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民族”{14},它们都为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因此,一切民族应不论其大小,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

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特征上的差异,同时各民族的发展有先进和后进的差别,这一切都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决不能成为民族不平等的根据。民族不平等是由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造成的,它是人类社会前进的一种障碍。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才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它符合各民族共同发展、消除民族差别、最终实现民族融合这一历史发展规律,符合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在阶级社会,由于民族之间不平等的存在,必然加剧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民族之间的敌视和斗争,使民族问题越来越复杂,成为不可解决的一种社会矛盾。因此,处在社会最底层受压迫最深的无产阶级要最终解放自己就必须解放全人类,就必须彻底解放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与人民。然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实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但是,“国际合作只有在平等者之间才有可能”{15}。而且民族平等实现得愈彻底,则民族团结愈有基础,最后才会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必将出现民族的大融合,迎得共产主义的到来。由此可见,正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利益,决定了无产阶级必须反对民族歧视,必须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四、结语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和谐社会指明前进的方向。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444-445.

②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187.

③⑧⑨{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16,26,28,113.

④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39,344.

⑥⑦⑩{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1,12,147,103.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554.

{14}神圣家族.马恩全集(第2卷):194.

{15}恩格斯.致卡·考茨基.马恩选集(第4卷):428.

参考文献:

[1]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

[2]江德兴.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

[3]何怀宏.平等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4]余金成.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05.

[5]任春雷.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马克思的平等观.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6]毛娟.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平等观的论述.法制与社会,2003(3).

[7]李纪才.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社会主义研究,2008(3).

[8]张成山,江远.马克思平等观的当代认识.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6).

[9]万军.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科学社会主义,2006(2).

[10]杨海蛟.平等观的发展与变迁.河北学刊,2008(5).

本文为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援疆工作中的新疆少数民族利益实现研究》(编号:12XJJC850007)和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对口援疆与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研究》(编号13CMZ0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无产阶级平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