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泉
摘 要: 七篇序言是《共产党宣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献价值。近十五年来,《共产党宣言》序言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就七篇序言方面的研究成果做归纳整理并作简要综述,以期待学者们进一步加强对七篇序言的研究。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序言 研究综述
一、引言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公开出版,标志着共产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诞生。《宣言》的面世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全世界共产党人最早的党纲,更是马克思主义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列宁曾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音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1]因此,对《宣言》的研究,自始至终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有关学术论文数据库里查询有关《宣言》方面的学术论文数量八百余篇,但其中有关《宣言》序言部分的学术论文仅为二十余篇,仅占2.5%。七篇序言是《宣言》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急需加强对七篇序言的研究,笔者就近十五年来对序言研究成果作简单的归纳和综述,以期待更多学者给予关注。
二、《宣言》的七篇序言概述
从1848年《宣言》公开出版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不同版本的《宣言》写下七篇序言,分别是1872年德文版、1882年俄文版、1883德文版、1888年英文版、1890年德文版、1892年波兰文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其中前两篇序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后五篇序言是由恩格斯獨自完成的[2]。七篇序言是作者根据当时斗争形势、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等新变化,对《宣言》做了有益的补偿和完善。因此,加强对序言的研究理应成为《宣言》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宣言》的七篇序言研究简要综述
1.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的研究
任何一种先进理论的诞生都是以特定的历史条件为背景的,社会在发展,理论不能与时俱进和紧跟时代步伐,势必会失去应有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要求在运用《宣言》其中的原理时,“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3],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高源认为,序言及时修改了《宣言》中某些已过时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对待旧国家机器、社会主义文献判断、反对党派的态度;在1883年德文版和1888年英文版中,补充修改《宣言》中不够完善的内容;在1882年俄文版、1892年波兰文版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中,紧密联系各国无产阶级革命[4]。马文萍认为,七篇序言各有其特点,主要针对前三个序言作详细介绍,1872年德文版具有实事求是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己的著作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的就坚持,错误的就指出;1882年俄文版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1883德文版具有友谊万岁的特点[5]。黄建华和黄舫湲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为我们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光辉典范;正因为这一理论品质,才有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了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6]。肖娴认为,七篇序言是《宣言》“活的灵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从七篇序言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看,马克思主义是最大的实事求是主义,认识这一点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7]。文成国认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这个《宣言》中所论述的一般原则整体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个纲领现在在某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1882年俄文版中,两位导师对世界无产阶级变化作了关注,提出新问题并作新的结论;在1883年德文版和1888年英文版中,恩格斯接受“伟大的发现”,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发现,在序言中表述出来,使《宣言》更科学和严密[8]。郑卫丽和贾朋俭认为,《宣言》发表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斗争形势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及时总结经验,对《宣言》进行补充和修改,如预言俄国若发生革命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七篇序言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的理论[9]。针对序言的研究,学者们均认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对序言的哲学内涵的研究
宋海明认为,序言作为《宣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序言和正文一脉相承,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涵。哲学内涵主要体现在:坚持真理与勇于创新;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七篇序言通篇贯穿着这一理论品质;理论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发展;《宣言》的现实运用需要和各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完善和补充[10]。
3.如何对序言开展研究的研究
张国认为,对《宣言》的研究,应从三个层次对它进行分析研究:其一,序言同正文的关系研究(体现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和内容方面的关系);其二,序言之间的研究(体现在篇幅长短、作者、写作地点、写作所用语言、《宣言》出版地);其三,对序言具体内容的初步研究(体现在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宣言》译本传播历史回顾、把握资本主义发展脉络、恩格斯为人治学的谦虚谨慎精神、《宣言》的任务、《宣言》的科学评价、无产阶级联合、翻译者贡献、对俄国公社的关注、批判精神和客观全面认识),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研究,才有利于对《宣言》正文中心思想的把握[11]。
4.对序言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的研究
艾新强和吴红博指出了序言的主要思想观点,分别是明确《宣言》的性质和任务、概括《宣言》基本思想、强调因时制宜和与时俱进、指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明确区分社会主义运动与共产主义运动、论述统一战线、分析工人阶级斗争情况和资本主义发展情况、补充完善《宣言》内容、标示《宣言》经历的过程;同时指出学习七篇序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12]。赵汇分析得出,七篇序言阐明了五点主要内容,如科学态度对待《宣言》、《宣言》的性质和任务、《宣言》基本思想、对《宣言》作重要修改和补充、俄国革命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13]。重温七篇序言,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5.对序言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
冯德军和杨丽敏指出,序言指明《宣言》在国际工人阶级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宣言》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宣言》某些论断局限性、《宣言》发表后工人阶级运动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通过研读序言,可以从中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看法,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14]。
6.对序言创作的历史情境及其意义的研究
李锐指出,七篇序言的创作都有各自的历史和理论背景。通过创作各篇序言时各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同时期所撰写的其他著作、手稿、读书笔记理解把握七篇序言总体的历史和理论背景;同时分析序言补充发展革命理论、概况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对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作增补,并认为序言和正文共同组成真正意义上的“整部《序言》”[15]。
7.对序言的方法论的研究
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除了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还要掌握其科学方法论,深挖《宣言》及序言的方法论原则,对我们领会其精髓内容有重大意义。崔新生认为,《宣言》及七篇序言所体现的方法论主要有实事求是方法、历史主义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创新思维方法等,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16]。
8.对序言的同与异的辩证关系的研究
刘芳认为,七篇序言的外在特征是经历七次大的外景变化,变动的是其外在表象,而内在实质、唯物史馆和科学社会主义始终贯穿其中。七篇序言的理论原理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坚持一以贯之的唯物史观,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强调个别地方要与“实”俱进的异。对序言的“同”与“异”两个要素的同與异辩证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完整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而理解其理论品质[17]。
9.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放弃了《宣言》基本原理的研究
《宣言》发表之后,一些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放弃了《宣言》的基本理论。陈学明和陈锐分析认为,七篇宣言中对《宣言》的内容所做的修改、说明和补充,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可贵的理论创新精神;结合时代变迁和客观实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宣言》的修改、说明和补充,目的是更好地坚持《宣言》的基本理论,所以二位导师晚年放弃《宣言》的说法毫无根据[18]。李真认为,七篇序言对《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基本原理,都以坚持和继承为主调;精神一贯,态度坚定,而不是修改和否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19]。
四、结语
综观近十五年来,对《宣言》的研究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有近97.5%的学术论文焦点集中在《宣言》正文部分,而对《宣言》序言部分缺少关注。原因有三:其一,认识偏差,认为《宣言》正文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言》内容,序言部分可以忽略不计;其二,角度单一,深度肤浅,缺乏新意;其三,功利性意识作祟,认为正文部分更易出研究成果,序言部分不是正文,结不出“大的果实”。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未来对《序言》序言部分的研究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纠正认识片面性,《宣言》正文部分和序言部分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宣言》的全部内容;二是可以多角度、多学科交叉地开展研究,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三是丢弃功利主义思想,只有将《宣言》序言部分结合正文部分一起研究,才能探索《宣言》的思想精髓。
参考文献:
[1]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25.
[4]高源.从《宣言》序言中看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J].改革与开发,,2012(2):94.
[5]马文萍.对《宣言》序言的新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4):30-34.
[6]黄建华,黄舫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2):100-102.
[7]肖娴.马克思主义是最大的实事求是主义——论《宣言》七篇序言的理论价值[J].理论月刊,2008(11):24-26.
[8]文成国.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2):18-19.
[9]郑卫丽,贾朋俭.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J].保定师专学报,2005(1):18-19.
[10]宋海明.试论《宣言》序言的哲学内涵[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7):9-10.
[11]张国.对《宣言》七篇序言的初步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1):5-7.
[12]艾新强,吴红博.学习《宣言》七篇序言[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17-22.
[13]赵汇.全人类解放的伟大旗帜——《宣言》的写作背景、主要观点和意义[J].高校理论战线,2006(5):19-26.
[14]冯德军,杨丽敏.《宣言》序言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现实意义[J].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4):93-97.
[15]李锐.《宣言》七篇序言创作的历史情境及其意义[J].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4):93-97.
[16]崔新生.《宣言》及其序言的方法论与现实价值[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2):23-27.
[17]刘芳.《序言》七篇序言同与异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5(12):6-10.
[18]陈学明,陈锐.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放弃了《宣言》的基本原理[J].社会科学,2012(10):140-143.
[19]李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七篇序言对《宣言》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