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佳+段然堂
摘 要: 新媒体对创新党建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如何更好地在新媒体迅速普及的环境下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紧迫课题。本文从传统媒介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及启示入手,分析新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影响,指出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提出高校在新媒体背景下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媒體 高校党建工作 科学化水平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已渗透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方面面,正在以一种深入发展的态势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和方式方法,这是高校党务工作者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挑战,也是机遇。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该把握新媒体特点,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新举措。
一、传统媒介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及启示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九十余载奋斗史册中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运用各种传媒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这些媒体的运用为党的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媒体的发展演变过程与党的事业发展息息相关。
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光芒普照着世界,一些思想进步人士通过口口相传或手抄笔记,在中华大地上开始撒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种子,李大钊等一批仁人志士利用发展相对成熟的印刷报纸、杂志等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自建党后,中国共产党更加善于运用不同的媒介武装自己,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有口头的演讲报告、文艺会演,有印刷出版的报纸刊物、文献专著,有无线电传播的广播电台等。在共产党夺取胜利成立新中国后,党借助多种新兴媒体形式,构建多条党的传媒系统,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开播,到80年代前后中央电视台将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变成现实,尤其进入信息时代后,党建新载体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从传播史角度分析,共产党运用媒介开展党建工作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口语传播、手抄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五个阶段,媒介形态从演讲座谈、报刊著书、广播电台、电视电话等传统媒介发展到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介,传播方式由以前的一对一、一对多到现在的多对多传播[1]。
一是融合应用多种媒介载体,优势互补将载体功能发挥到最优化。相比较而言,传统媒体具有审核程序严格,传播内容政治性、正面性强,专业化程度较高,运用水平成熟等优势,但其存在传播速度较慢、传播范围受限等缺点。数字信息化程度更高的新媒体技术却能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具有传播迅捷、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优点。在媒体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载体作用,为党建工作提供多样化的工具选择。
二是始终坚持党对媒体的领导,巩固意识形态的政治基础。坚持党对媒体的领导就是坚持媒体传播内容的党性原则。一切党建媒体,不论是传统纸质媒介或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作为载体形式传授党的意志、党的思想过程中,要把握大局方向,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下,新媒体技术日益成熟,信息传播的无障碍性和便捷性使不良信息得以传播,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冲击。因此,在利用党建媒介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宣传内容的党性原则,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舆论导向。
三是坚持党的理论建设与新媒体的实践运用相结合。在党的事业建设进程中,宣传媒介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相对单一的媒体手段已经不足以支撑当前党建工作新要求。党的理论建设新成果通过新媒体的实践运用,可以使党的理论成果惠及人民,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实践运用可以不断促进自身完善和发展。
四是发挥媒介教育功能,重视青年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高校青年学生在革命中扮演着特殊角色。高校学生党员由于其流动性成为连接各阶层的锁,学生易于接受新思想,具有高涨的爱国热情,所以,党的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学生阶层传达至其他阶层。像《新青年》等爱国报纸、杂志使一批先进学生接受早期马克思主义,通过传播媒介不仅将党的思想政策进行了传播,而且对青年学生进行了宣传教育[2]。然而,学生阶层由于缺少经验和成熟的辨别能力,其思想容易受到影响,这些爱国报纸、杂志等媒介成为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工具。党在运用媒体进行学生党员党建工作时,应注意发挥媒介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党性素养。
二、新媒体的普及对高校党建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是新媒体提供信息海量性、开放性,在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对学生党员思想观念造成冲击。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信息传播带来了重大变革,信息海量性与开放性,可以满足高校学生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拓宽他们视野的同时使信息易得,学生能获得免费的资源和资料等。但新媒体技术发展是把双刃剑,海量信息背后潜藏的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加大了分辨信息的难度,使学生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影响。
二是新媒体传播途径的广泛性、内容的虚拟性,在增强党建工作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对新媒体监管增加了难度。新媒体信息具有匿名发布的功能,网络交流可在虚拟空间进行,这使得网络言行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加之新媒体信息传播途径的广泛性增加了新媒体的监管难度。新媒体环境作为一个虚拟的环境难以控制。如何有效监管高校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是当下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对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是新媒体提供了工作新思路、新工具,在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丰富党建工作形式的同时,对传统教育方式形成影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多种工作新工具,使得信息的传播突破了之前单一的文字、图片或声音等传播形式。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有了更高要求,传统板书、广播电台等媒体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传统媒体使用的频率受到影响。目前,高校一些党组织仍然存在对新媒体技术认识不足的情况,党建工作方式墨守成规,不善于使用新媒体,致使工作滞后。
四是新媒体技术专业性强、种类多,在搭建党建工作新平台、加强交流互动的同时,对党建工作队伍提出新挑战。新媒体技术的专业性强,新媒体产品种类繁多、新媒体发展速度迅猛挑战党建工作者运用媒体的能力。新媒体为党建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推动了党建工作的发展,但是对党建工作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3][4][5]。
三、新媒体视阈下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思考
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党建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该把握新媒体发展方向,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努力做好新媒体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
一是树立新媒体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运用新媒体意识。伴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学习新媒体技术,将新媒体创新应用在工作中,树立工作新思路,不断探索工作新方法,切实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
二是增强创新意识,构建新媒体党建工作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平台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保障,是提高高校党务工作者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对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丰富党建工作经验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做法有建立网上党支部,开展网上党校学习活动等。构建新媒体党建工作平台,是高校党建工作适应时代要求,寻求新局面的必经之路[6]。
三是顺应时代要求,培养高水平的新媒体党建队伍。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的水平对党建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应该有较强的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观念,而且熟练掌握新媒体手段。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加强新媒体使用技术培训,增加运用新媒体的实践锻炼机会,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全方位的新媒体党建队伍[7]。
四是完善新媒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由于互联网等新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无障碍性等特性,高校应加强监管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加强网络传播应对系统,有及时针对各种情况做出应对反应的能力,从而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
五是把握党建新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由于高校对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接收能力,因此新媒体在高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对新媒体使用的正确引导,让正能量占领校园舆论阵地制高点,运用新媒体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互动性强等优点,丰富校园文化,加快建设党建工作阵地[8]。
四、结语
新媒体是党的事业发展和建设工作的新载体,研究新媒体与党的建设之间的规律,坚持把新媒体平台建设成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时代发展对高校党建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不断提高校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韩亚超,张春梅.高校学生党建运用传播媒介的主要历史经验[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4(2):89-92.
[2]韩亚超.新媒體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5.
[3]范萌,文晶晶,李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J].党史博采,2016(05):22.
[4]查振华,高翔,李雪,夏仕,黄群.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理论导报,2010(8):50-52.
[5]范鸿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2:193-194.
[6]薄舜予.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7]李雪.运用新媒体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研究[D].宁波大学,2014.
[8]石磊,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党史博采,2015(11):26.
本课题受资助情况:2016年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新媒体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SZ20160307);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研究”(批准号:2013SJD88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