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芳英
摘 要: “老有所教、老有所学”是我国老龄事业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然而,与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相比,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社区老年教育在均衡发展、活动内容、渠道途径、方式方法及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老龄化 社区老年教育 资源 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界定,60岁以上的人即为老年人。联合国标准提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随着一个社会步入老年型人口阶段,老年人问题随之产生与发展,并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在我国,早于1999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一直以来,尽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并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政策在内的老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以及由相关部门提供与开展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但是从现实来看,这与老龄化的速度及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远远不足。以老年教育为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指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是我国老龄事业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然而,与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相比,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1],存在覆盖面小、缺少资金保障、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2,3]。
嘉兴早于1987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是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4]。相比而言,嘉兴基于社区的老年教育现状如何?所拥有的资源是否较好满足老年居民的学习需求?未来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贴近他们实际的老年教育?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嘉兴南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湖区城乡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进行社区老年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从而有效推动积极老龄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编“社区老年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表,以无记名整群抽样的方式,于2016年4至5月对嘉兴南湖区内200名城、乡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8份。由于部分农村老年人文字书写不利索,我们还在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社区进行实地访谈,以更全面了解社区老年教育现状与需求状况。同时,还对17个城镇社区(含城市社区与镇社区)、16个农村社区的社区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以进一步了解基层社区老年教育的资源配置与具体开展情况。
2.研究工具。
问卷是在借鉴相关研究、对老年人进行访谈及个人经常性下基层进行社区辅导过程中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内容涵盖社区老年教育的资源、受教育人数、老年教育需求、老年教育渠道、方式方法等几个主要反映当前社区老年教育现状的因子,以选择题为主,并附两道反映老年人对当前老年教育开展满意度与建议的主观题,以便全面了解社区老年教育现状与需求。
三、当前社区老年教育教育现状与问题
1.社区老年教育开展较广泛,但城乡发展不均衡。
我们调查的南湖区33个城乡社区中,各社区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区老年教育。在这33个社区中共有老年人38153名,接受老年教育的人次达19735,占老年总人数的51.7%。这是一个可喜的表现,说明基层政府和社会日益重视老年教育,想尽办法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教育支持,开展相应老年教育活动。
但我们也看到,南湖区社区老年教育的开展极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不均衡。调查发现,城镇社区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人次占比是78.4%,而农村社区的老年人次占比不到城镇的一半,只有36.4%,而且覆盖面小。这一现状预示我们,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征程中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即如何推进老年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2.社区老年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但与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脱节较大。
这些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及社会组织等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纷纷下基层,为广大社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教育活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对33个城乡社区的老年人及社区干部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城乡老年人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占比92.3%,其中城镇为95.2%,农村为88.7%。有63.6%的城乡老年人对学习内容的需求程度依次为养生保健、娱乐休闲、劳动技能。这说明城乡老年人的老年教育内容需求有较高的趋同性。调查发现,农村社区6.7%的老年人将“劳动技能”作为老年教育内容的首选。究其原因,一些农村老年人虽年事已高,但他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还相当大,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小孩看护及承担更多的社会劳动都需要有更高的劳动技能。因此,如何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成了部分农村老年人的最现实的需求。
调查发现,目前各社区所开展的社区老年教育远没有满足城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几乎所有的城乡社区老年人和社区干部认为,现实中的老年教育内容较单一,一些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农村居民张阿姨想学习上网技术,镇上老王想出国看儿子、学点最基本的英语会话,但是社区没有人提供教学,而跑城里又不方便,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另外,据老年人反映,有时候社区播放的录像内容经常与当前、当地实际不相符合,现场也没有专人讲解说明,所以名义上的“学习”就成了坐在一起拉拉家常、“聊聊市面”而已,缺乏針对性的专业讲解与指导、实践与运用,起不到更多的学习作用。
3.社区老年教育渠道途径不断拓宽,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随着人们对老年教育的日益重视,可供老年人进行学习活动的老年教育渠道途径也在不断拓宽。调查发现,受调查的33个社区中,有30个城乡社区通过老年电大教学点开展教学活动,占比90.1%,满意率70.2%;有11个城市社区的部分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占比33.3%,满意率为78.6%,其中1个镇社区因老年人数多达2100多人,设有老年大学的教学点,其余都集中在城市社区;有31个城乡社区通过社区学校自行组织相关教育活动,占比93.9%,满意率为76.3%。各社区学校利用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的网络优势,参与“菜单式”培训活动,举办“市民品质生活”系列公益培训活动,内容有阳台花草种养、膳食搭配、废物手工制作、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等,深受老年人的欢迎;15个社区经常有相关社会组织、学术团体送教下基层,开展相应的针对老年人的专题讲座与教育活动,占比45.5%,满意率为63.5%,如嘉兴市九三学社与社区教育学院联合开展“关爱老人健康”的专题讲座活动,参与率高,效果较明显。
老年教育渠道途径的拓宽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不可否认,每一种渠道途径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缺陷。例如,老年电大教学点由民政部门负责,有经费下拨,课程播放成本低,但是忽视过程管理、互动与考评,内容缺少本土化、针对性;老年大学学习是一种自觉学习,实行班级授课为主,教学成果有一定展示,但受到学员自身文化基础及家庭支持、交通、班级名额等的限制,参与人数少且集中于城区;以社区学校为依托、社区自行开展的老年教育大多以讲座辅导为主,社区干部事先进行了一定调查摸底,了解老年人的现实需求,所以在供需方面较为匹配,但缺乏配套政策与经费支持,相关人员组织管理的积极性不高;相关群团组织与社会团体开展的送教下基层活动,一般以专题讲座为主,部分主题较新颖,老年人较喜欢,但也时常出现重理论讲解而听不懂的情形。因此,如何加强统筹,整合老年教育各类资源,形成合力,创新途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4.社区老年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创新,但仍局限于传统。
社区老年教育因其教育对象的老龄性、教育地点的社区化、教育过程的非正规性、教育模式的教养结合化[5],决定了社区老年教育必须研究老年人心理,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老年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调查发现,目前社区中的老年教育常用的方式方法依次为(见下表):团队活动(以棋牌为主)(11.7次)、看视频课程(10.8次)、请老师来讲课(5.3次)。
表1 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方式方法使用情况统计表
由此可见,社区老年教育以传统方式方法为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作为组织者的社区管理者相当缺乏,工作压力大,没有更多的精力组织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是经费不足,缺乏方式方法创新的条件与基础。例如,上网学习主要集中在城镇。但是,我们走访发现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低龄的老年人追求时尚,接受新事物多,远远不满足于当前老年教育的传统方式方法,希望能够开发老年教育手机客户端,方便更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随时进行“点点”学习。
5.社区老年教育队伍有所增强,但师资建设滞后严重。
据调查,目前所有社区已配备分管社区老年教育的工作者,文化部门、民政部门、社区教育学院及各社区教育中心不间断地对他们进行工作布置,并做相关方面的工作培训。但由于这些工作者往往一人多职,工作压力大,劳动报酬低,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调动,人员流动性较大。
开展老年教育活动的师资目前有两大来源:一是兼职教师,这部分主要由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中心根据教育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从各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及相关社会团体进行聘请,但目前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总体数量不够充足、经验不够丰富;二是老年人自己担任,这部分大多是非教育专业、有一技之长的退休人员,但由于受身体状况与家庭等的限制,无法保证教学的持续开展。因此,从总体看,師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速度远远跟不上社区老年教育高增长的需求,需要有关部门做深入研究,整体考量,提升师资队伍的规模与专业化水平。
四、以积极老龄化为目标,促进社区老年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从而化解教育老大难问题[6]。当前老年学习需求“井喷式”增长,供需失衡,短缺的现实困境与日俱增的现实诉求,构成了需求侧的巨大张力,在造成老年人“学无所教”的同时,也折射出了供给侧的乏力。因此,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思考老年教育发展的路径,实现老年教育的有效、精准供给,就成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任务,而要做好社区老年教育是其中的基础性事业,因为社区老年教育是以社区为特定场域,以老年人群为特定对象,所开展的教育、培训、交流和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的总和[7]。社区老年教育因其成本低、效益高,必将是未来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8]。那么,未来如何结合当地实际与当前形势,提供有效精准供给,深入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1.明确定位,统一领导,普惠更多社区老年居民。
社区老年教育是基于社区、服务当地社区老年居民的教育活动。从社会学的增能理论分析,老年教育能增强老年人的生活掌控、变化适应及社会参与的能力,促使他们积极采取行动,持续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9],这也正是积极老龄化所要追求的目标。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将老年教育纳入了终身教育体系,并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从全国来看,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一些先行地区已基本形成了以区县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街)社区老年学校为骨干、以村(居)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老年教育网络[10]。而目前嘉兴南湖区还没有建立统一、明确的社区老年教育领导机构与组织体系,如前所述相关部门提供的社区老年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部门又各自为攻,导致政出多门、资源分散。
推进积极老龄化,发展社区老年教育需要明确定位,统一领导,形成合力,普惠更多社区老年人。区委、区政府层面要统一领导、全面谋划,并建立常设机构进行社区老年教育的统一组织、管理、指导与协调,在此基础上形成党政统筹领导,多部门分管,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以社区老年学校为骨干,以老年学习社团为特色,以教养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为重要形式,以老年志愿服务为重要取向的社区老年教育新常态、新格局,从而为更广泛的社区老年居民提供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与特色活动项目。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机制整合,让社区文化礼堂长根长脚更有内涵,让老年电大的教学增强本土化与针对性,让原有的社区教育机构更好地为重点对象——老年人提供特色化的教育服务。
当然,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养老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人口老龄化形势的现实产业,对环境压力不大,符合产业发展政策,适应老龄化社会时代规律。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嘉兴地处上海、杭州之间的区位优势,以老年服务业为抓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嘉兴老年健康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例如,针对老年人对文化体育、老年教育的需求量较大,可以围绕社区发展,建设一批教养结合,与老年文化事业相配套的疗养院,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供给引导养老消费健康发展。
2.联系实际,整体设计,探索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科学运行模式。
根据当前南湖区社区老年教育资源分散化、项目重复性、活动低效性等问题,以及老年居民对社区老年教育旺盛的实际需求表现,我们必须理性思考,充分挖掘,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社区老年教育运行模式。当前,“四三二一”社区老年教育运行模式值得探索实践(见下图)。
图 社区老年教育运行模式示意图
具体而言,“四”是指当前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四个职能部门,即文化部门、老龄委、教育部门与民政部门。四个部门要在区级层面的组织、协调、管理机构的统一指导下,实行项目整合,同时又各司其职,共同为城乡老年居民提供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与活动。“三”是指深入社区开展老年教育的三级网络体系,即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中心与社区学校。要根据各镇(街道)及社区实际,做好老年教育的平台开发、项目实验、课程建设、教师聘请、活动实施与相关理论研究。可喜的是,2015年在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成立了浙江老年开放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嘉兴已成为第一批试点单位,正在筹建老年开放大学,并利用“嘉兴学习网”平台与现有社区教育网络优势开展了一些深受老年居民喜爱的教育培训活动。“二”是指提供社区老年教育的两类资源,即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要完善政府与社会合作机制,整合、盘活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不同层面的老年人服务。可以将老年人分成低龄段、中龄段与老龄段,并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指成立一个对多部门、三级网络体系、两类教育资源进行统一组织、协调与监督的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可以称为“老龄办”。具体做好全区社区老年教育的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与监督管理。
“四三二一”这一运行模式可以有效形成社区老年教育的合力,实现部门联动、资源整合、项目共建、师资共享、设施共用,并能很好地挖掘本土化、特色化、区域性的社区老年教育品牌,从而更好地服务社区老年居民。
3.合力而为,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社区老年教育工作保障机制。
社区老年教育是深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教育资源与服务的活动,它是老年人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怀,更需要政府的领导与重视。为使社区老年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彰显人本化特征,满足更广大老年居民的学习需要,必须建立健全社区老年教育工作保障机制。
(1)经费保障机制
作为民生工程,政府应该根据各社区老年人数建立人均经费拨款机制,重视社区老年教育所需的基本设施的配置,以保证社区老年教育的正常运行。
(2)政府与社会合作机制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在这个老龄化社会要建立以机构养老为引领、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区域养老服务体系,社區老年教育必须紧紧跟进,政府应探索建立与区域养老体系相适应的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同时可以探索引进民间力量,投入社区养老服务,打造集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于一体,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动、老有所医的混合型模式。
(3)队伍建设机制
上海市多年来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实践经验证明,做好社区老年教育需要建设四支队伍,即校内老年教育管理者队伍、教学点办学人员队伍、志愿者队伍和联络员队伍[11]。加强社区老年教育队伍建设,可以有效保证各类项目活动的顺利开展,并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实施、平台建设、课程开发、团队培育等多种途径,不断扩大社区老年教育的参与面,有效提升社区老年教育质量。
(4)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我们要在政府保证财政支持的前提下,积极倡导“共驻共建”理念,鼓励社区内各单位与成员参与到社区老年教育中,并且利用好各类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为社区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提供应有的支持。还要集合相关部门人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并推广力度,以满足老年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5)监督考核机制
要使社区老年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例如,建立对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必须将社区老年教育任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对各办学机构的监督与考核机制,根据各办学单位对活动项目的组织、参与、实施与成效进行年度绩效考核与评估;建立对各社区老年教育工作者的考核,根据各成员承担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态度、专业、实施与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建立对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实效性考评,以推进社会参与广度与深度,从而努力营造全民为老服务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洪娜.浅析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7-10.
[2]沈红梅.老年教育:世界性共同课题[J].教育科学研究,1999(2):40-46.
[3]彭燕.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及特征[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12.
[4]嘉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N].钱江晚报(嘉兴版),2014(10-24):1-2.
[5]叶忠海.老年教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11-16.
[6]李奕.北京“深综改”: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性变革[J].中小学管理,2016(6):4-6.
[7][8]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社区老年教育调研报告与案例集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6):2-6.
[9]王英、谭琳.赋权增能: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与反思[J].人口学刊,2011(1):32-41.
[10]谢伟.上海市社区老年教育研究—以宝山区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3):3-4.
[11]原新,李志宏,党俊武,孙慧峰.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J].人口学刊,2009(6):25-29.
基金项目: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社区的老年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201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