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涵
【摘要】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最显著、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应该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宣传的主要阵地。随着互联网介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并运用互联网思维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意识形态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识别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然而,随着互联网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社会转型期的调整与矛盾等日益凸显,这些问题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产生新的挑战。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对其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价值取向更是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在高校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容。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也是大学生的人生指南。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从青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和养成时期,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才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观念和思潮的侵袭。其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要求。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打破了时空概念,人们可以更便捷地了解整个世界,国家间的界限较之从前更显得薄弱。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增进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当代大学生务必要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我国当代青年理智、勇敢、聪慧和担当的优秀品质,积极有为,理性爱国。最后,个人品德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中,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是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大学生个人品德的时代要求,既符合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的道德标准,又特别强调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层面的行为准则,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凝聚正能量,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意义。第一,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生力军,他们肩负着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同时,大学阶段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和定型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大学生更需要正确的引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人生的灯塔,可以为大学生成长道路指明方向。第二,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紧跟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自动甄别社会各种不良声音和思潮,更能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增强校园文化魅力。第三,有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实现的内在要求。
运用互联网思维改进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作为当前网络时代的最显著特征,其空前的创造力也正影响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信息碎片化与从众心理的影响。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多元化导致信息传递的碎片化,使得大学生思想价值也变得多元。互联网传播改变了之前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垄断性受到普遍质疑,每个人都开始由信息的接收者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自媒体与微文化传播的影响。自媒体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媒体传播方式,微博、微信、博客、论坛贴吧等,都为自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其深刻的交互性与自主性,为信息自由快速传播提供了可能。同时,当某个社会高度关注的事件出现,个别自媒体为了博人眼球,总是会发出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的声音。如果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很容易使大学生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削弱自身的价值判断。
网络时代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网络时代,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阵地,也遭遇了挑战。传统的政治理论课受到学生质疑,教师失去了原本把控信息的主导地位,學生自主接收信息、选择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增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也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改变固有模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努力把“互联网+”融入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时代
以“互联网+”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对于社会中良莠不齐的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念具有鉴别与制约的作用。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走向各自工作岗位,成为整个社会未来的建设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决定着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以“互联网+”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水平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才能使这些未来的建设者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和思想支撑,提高他们自觉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能力。
以“互联网+”发挥新兴媒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作用。当代大学生都是伴随着新兴媒介成长的一代,是信息时代最广泛的参与者。但是,由于新兴媒体的开放性和信息的纷繁复杂,少数学生在使用时忽略了基本道德甚至挑战法律底线。在建设以“互联网+”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水平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新兴媒介资源,增强大学生利用新兴媒介正确运用话语权的能力。
以“互联网+”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特别是培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意见领袖,在大学生中起到积极影响。由于个别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网络意见领袖的号召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和判断,相比直接的说教方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校园网络舆论能够进行积极的引导。
以“互联网+”打造面向未来的价值观教育新走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与互联网相结合能够改变以往的传播方式,扩大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提升传播效率,提高传播速度。高校一定要充分发挥网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平台的导向功能,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与实际教学、生活相互配合;坚持课上课下相结合,发挥互联网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巨大优势将课堂深入学生生活;坚持自律他律相结合,积极引导、培育、规范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生活。只有多方监督与管理,“互联网+”才能在信息化浪潮中起到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水平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陈茜、袁启、李里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创新途径探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责编/肖晗题 刘芋艺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