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伟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
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依据和实施路径
高 伟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性成长,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幼儿园可以实施民间儿童游戏课程。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还需要相应实施路径。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可以通过综合主题教育活动、各领域教育活动、区角活动、幼儿自由活动等途径来实施。
民间儿童游戏;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1.003
民间儿童游戏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陕西半坡仰韶文化遗址曾经出土过石球和陶球,这是迄今所知的我国最早的儿童玩具。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蹴鞠、投射、棋弹和斗赛类儿童游戏。著名儿童游戏“斗鸡”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人模仿单足鸟“商羊”跳跃祈雨的顺势巫术。唐代的《百子图》记载了放鸢、击球、斗虫、摔跤等几十种当时流传的儿童游戏。无独有偶,明代的《闹学图》也记载有儿童在学习间隙打闹嬉戏的欢快场景。可以说,民间儿童游戏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不少地区仍然流传。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民间儿童游戏渐趋衰微。当前,为了拯救和保护包括民间儿童游戏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必要挖掘整理和有效利用民间儿童游戏。
根据课程编制的“三角形原理”,即三角形围成的区域指代课程,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指影响课程编制三个主要因素。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依据主要有三条[1]。一是社会发展要求,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主要规定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二是知识的基本逻辑体系和历史演进逻辑,它主要规定课程的内容,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对象;三是儿童自身的发展实际,包括儿童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自身的需要兴趣等,它主要影响课程实施的方式。根据课程编制的“三角形原理”,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编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社会需求、儿童需要、游戏自身的逻辑。
(一)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政策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教领域出台的重要法规政策多次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重要理念。例如,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再次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这是我国首次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强调幼儿教育工作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和依托。2012年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些幼教政策法规是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间接政策依据。
(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思想。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主要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折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 近期,习近平同志在谈到中国道路选择时提到“四个自信”,其中包括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是民族精神的自信。
近年来,尽管政府出于挽救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实施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调查表明[2],成都某幼儿园90% 的幼儿能够说出圣诞节,但是,知道“中秋节”的只有10%,几乎没有人能说出“重阳节”和“端午节”。在他们喜欢的玩具中,电动玩具占45%,儿童手中常见的玩具有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奥特曼和机器猫,至于传统民间游戏玩具鲜见踪影。当我们的孩子身穿牛仔服,手里拿着变形金刚,喝着可口可乐,坐在电影院里观看好莱坞大片的时候,外国文化势力对我国儿童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侵蚀正在悄然发生。为了应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必须对儿童实施包括民间游戏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三)实施民间儿童游戏融合教育是儿童的天然需要
民间儿童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由于比较“接地气”,能够反映儿童生活实际,完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可以满足儿童的各种探究愿望和社会交往需要。因此,在以“吃和玩”为生活主题的儿童心目中,民间儿童游戏教育自然成为了儿童的天然需要。儿童在游戏中不仅体验到充分的自主性和愉悦性,而且能够获得很高的自由度和自我效能感,加上取材简单、嬉戏方便,所以深受儿童喜爱。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强调指出,儿童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就提供给他们什么[3]。既然儿童喜欢游戏、生命中需要游戏,那么,幼儿园尝试将民间儿童游戏融进现有课程体系就成为幼教工作者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追求。
(四)民间儿童游戏自身具备多重价值
新的科技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结合具有发展性的传统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法的价值体现在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彰显人的发展本质,完成自我实现,
民间儿童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儿童个体身体、智力、意志力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对于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和特色课程创建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具体来说,民间儿童游戏的价值表现如下。
1.身心发展价值
民间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很多民间儿童游戏都是运动类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手部小肌肉运动能力或全身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可以建构儿童的知识体系,通过形成数理逻辑经验发展其智慧。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建构,从而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民间儿童游戏一般由儿童自主发起,自选玩伴,自主决定游戏内容和方式,由此,儿童自主性得以成长。
2.社会成长价值
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精神成长的重要动力。儿童在游戏中生活和成长。儿童通过游戏获得快乐,释放情感,认识自然,适应群体生活,习得社会行为规范。儿童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和沟通技巧,通过对规则的认同与遵守来协调彼此行为以适应对方。这些技巧对于儿童人格养成和社会角色的建立具有奠基性意义。
3.教育心理价值
将民间儿童游戏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之中,可以丰富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拓宽幼儿教育活动领域,不仅可以凸显儿童教育的民俗意义,促进儿童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更加重要的,对于舒缓心理紧张、宣泄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民间游戏还可帮助儿童实现“小步递进式”自我成长和社会性发展,是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可选路径。
4.文化传承价值
游戏是童年生活和童年文化的载体。民间游戏有助于人们认识民族文化符号,加深民族认同感、凝聚力,促进社会融合。民间儿童游戏经过代际传承,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一定的民族精神风貌和生活趣味,是特定地域文化的载体。对于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具体实施,结合幼儿园实际,就可选的实施路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综合主题教育活动、领域教育活动、区角活动、幼儿自由活动等。
(一)融入综合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增强幼儿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防御外来文化入侵,有必要在幼儿园开展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综合主题教育活动。幼儿园可以开展“民间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涉及民俗文化主题、民间故事主题、民间游戏主题、民间歌舞主题、民间玩具主题等等,幼儿通过唱、跳、玩、听、看、讲、做等系列体验活动学习感受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文化。例如,将民间游戏“跳房子”融入《我是中国人》的综合主题教育活动,在每个格子代表的小房子里画上“数字加我国名胜古迹”的图样,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记住了数字,还了解了我国的名胜古迹,加深了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4]。
(二)融入各领域教育活动
民间儿童游戏虽然形式上表现为直接融入单个教育领域,实际上民间游戏活动蕴含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又是多元渗透和重叠的。比如,“编花篮”游戏的拍手和跳跃是健康活动,伴随的歌谣是语言和艺术活动,其中的协调和配合技能归属社会领域,歌谣的计数能力的训练又属于科学领域。可见,一个游戏就融合了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内容,渗透了五大领域的教育价值和培养要求。所以,民间游戏具有融合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特点,承载着各个领域教育活动的培养要求和发展价值,既是幼儿生命和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又是功能多元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下文为了表述上的便利,按照五大领域分别阐述。
健康领域:可将丢手绢、扔沙包、老鹰抓小鸡、踢毽子、跳绳、骑马打仗、编花篮等民间游戏融合进幼儿园体育活动之中。 幼儿园将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课程写进幼儿园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季节特点规定每学期(每月、每周)集中实施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课程的次数,制定计划将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融入每学期的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在每天的户外活动计划和区域活动计划中给幼儿留出民间游戏的活动时间。此外,还应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供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段内随时自主开展民间儿童游戏。
社会领域:幼儿社会品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往往通过随机和无意的方式逐步形成,生活和游戏环节是幼儿良好社会品质养成的重要渠道。民间儿童游戏往往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竞争与合作能力,促进社会性发展。幼儿要想融入民间游戏,必须认同、接受并遵守游戏的各项规则,否则,将会被同伴拒绝而失去参与游戏的机会。对规则的认同和执行有助于儿童约束和调节自身行为,以便融入集体游戏,满足自身的归属需要。有些游戏对幼儿的竞争与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如“老鹰抓小鸡”游戏要求母鸡和小鸡要密切配合、团结一致共同应对老鹰的攻击。有些民间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同情、安慰等亲社会态度和行为,如“过家家”等生活游戏和“养猫养狗”等豢养游戏。很多运动类民间儿童游戏对儿童的意志和个性品质有良好促进作用。
科学领域:例如,通过“跳房子” “跳皮筋”中的歌谣“马兰开花二十一”认识数字,通过“编秸秆”“翻花绳”认识几何图形,通过玩“金龟子”“养猫养狗”游戏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斗鸡”“陀螺”游戏了解平衡原理,从“吹鸡毛”“吹肥皂泡”等游戏中感悟重力概念,等等。这类游戏将科学教育寓于娱乐游戏之中,有助于增添科学教育的乐趣,提升科学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施成效。
艺术领域:民间儿童游戏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例如歌谣、舞蹈、美术、手工等等。游戏中伴随的儿歌和童谣节奏明快、内容诙谐、合仄押韵,幼儿不仅十分喜爱,常常成为歌谣表演的行家里手。不少歌谣唱诵的同时还伴随舞蹈动作,儿童在愉快吟唱的同时身体运动能力、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的发展伴随其中而悄然发展。比如,“抬花轿”游戏中歌谣吟唱与舞蹈动作表演就结合得十分完美。有些民间游戏体现出幼儿的巧妙的美工技能。比如,用高粱杆的瓤和皮制作的眼镜惟妙惟肖,用玉米皮编织的小包色彩鲜明、美观实用。
语言领域:一些游戏歌谣、绕口令、猜谜等通过设计渗透进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成为独具文化特色的语言教育活动。这类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增强语言教育活动的民俗意味,还创新了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和类型,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幼儿园特色文化创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融入区角活动
幼儿园区角活动不管空间多大、主题如何差异、材料怎么不同,区角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一般比上课要高得多。 在这一点上民间儿童游戏与区域活动找到了契合点。因为不论民间游戏还是区域活动都是由儿童自选活动主题、自选玩伴、自选活动方式,乃至自主决定游戏活动时间和空间。可见,民间游戏和区域活动的共同点就是儿童具有高度的自主选择权。这种背景下,民间游戏既可以部分取代幼儿园的传统区角,也可以自然融入现行活动区域,毕竟不论民间游戏还是区域活动只是幼儿活动的形式而已,其目的都是为了幼儿精神的健康成长和情绪情感的自由释放,为了幼儿学习品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建构生成。
例如,建立民间游戏活动区角。民间游戏区域活动可以直接以具体的民间游戏命名。比如,挑棍儿区、翻绳区、弹球区、秸杆建构区、陀螺区,等等。再如,融入原有的活动区角。在原有区角中投放民间游戏材料。比如,益智区可以玩 “翻绳”“抓子儿” 等游戏,探索区玩“弹杏核”“扒沙”游戏,语言区玩“拉大锯、扯大锯”“马兰开花二十一”等游戏,幼儿边玩边吟唱。运动区投放沙包、皮筋、跳绳、高跷、秋千等材料。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幼儿兴趣弱化或者发生转换,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变化及时变换主题和更换材料。
(四)融入自由活动环节
主要包括入园后、午餐后、午睡前、离园前等自由活动时间段,或者各个活动之间的转换过渡环节,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民间游戏。这些时间段,一般都是教师无暇看管、孩子相对自由的阶段。此时,教师放手让孩子游戏,既可以顺应儿童天性,让孩子有机会充分释放和表达自我,教师本人也可以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何尝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呢?作为孩子,既可以玩“手心手背”“翻花绳”“东南西北”“石头剪刀布” 等室内手部小肌肉运动型游戏,也可以玩“跳绳”“荡秋千”“扔沙包”“老鹰捉小鸡”等户外大肌肉运动型游戏。当然,孩子也可自主选择其他类型的游戏。其实,不论是小型还是大型游戏,室内还是室外游戏,只要孩子喜欢,教师就应该及时提供充分的游戏资源,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给孩子自由飞翔的天空。我们相信:只要把游戏还给孩子,孩子一定会成为自由游戏的精灵。安吉幼儿园游戏不就是最好的诠释和注解吗?
综上所述,民间儿童游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民间儿童游戏,增强我国儿童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幼儿园可以开展民间儿童游戏课程。民间儿童游戏课程的开展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还需要相应的实施路径。我们相信:幼儿园只要拥有“儿童为本”的理念和自由开放的情怀,大胆放手让孩子自主开展民间儿童游戏,幼儿园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的民间游戏之花。
[1]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9.
[2] 余长安,周龙.儿童传统文化教育:“不问新与旧,只问适不适”[N].光明日报,2007-04-11(5).
[3] 杜成宪,王伦信.中国幼儿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61.
[4] 百度文库.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97b4c17816fc700aba68fc0c.html.
[责任编辑 朱毅然]
On the Basis and Way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Folk Childrens’ Games into Kindergarten Curriculums
GAOWei
(SchoolofEducation,FuyangNormalCollege,Fuyang236037,China)
Folk Children’s Games can be applied into kindergarten curriculums to inherit traditional Chinese fine virtues, to promote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o create characteristic courses in kindergarten.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folk children’s games into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requires theoretical support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implementing approaches. Integrated thematic education activities, fields education activities, area activities and children’s free activities are feasible approach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children folk games; kindergarten;folk game course
2016-07-31;
2016-11-02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4SK002);阜阳师范学院重点教研项目(2014JYXM54);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2013WBZX03ZD)
高伟,男,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幼儿游戏和幼儿园课程。
■学前教育理论
G613.7
A
2095-770X(2017)01-0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