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微文化平台的构建

2017-02-23 21:09王利华庞元方杨宁宁
关键词:价值观微信政治

王利华,庞元方,杨宁宁

(湖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微文化平台的构建

王利华,庞元方,杨宁宁

(湖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作为微文化的衍生品,微文化平台是一种点对点的交互式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其具有开放性与即时性、交互性与自主性、虚拟性与平等性等特征。微文化平台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体体系的一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种方式融合的一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强的一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磁场力提升的一场。微文化平台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路径为:加强源头建设,让微文化平台有可口食粮;创建体验境遇,让微文化平台有可动情境;整合多方资源,让微文化平台有可联机制;培养领袖队伍,让微文化平台有可人导师。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微文化平台

微文化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本载体,以微博和微信为主要传播手段,以彰显个性与平等互动为主要追求,以碎片化、即时化、娱乐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文化形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广泛运用,微文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大学生是使用微博和微信最频繁的群体之一,微文化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方式,并对其价值认知、价值判断、价值评价、价值审美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微文化平台,以推动微文化平台与青年价值观培育的高度融合,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联网上线,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

一 微文化平台的基本特征

微文化平台是微文化的衍生品,主要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模式进行信息传播,是一种点对点的交互式网络教育教学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青年学生对微文化的追捧,微文化平台的教育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高等学校纷纷将微文化平台的建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和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微文化平台具有开放性与即时性。微文化平台的信息发布形式多种多样,其平民化的风格能够使参与者畅所欲言,参与成本低,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微文化平台信息传播快捷简便,只需一台联网的移动互联网设备就可实现信息的发布、接收与转发。利用微文化平台,大学生获取与接受信息更加便捷,不再受制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时间、空间与地域限制。

微文化平台具有交互性与自主性。在微文化平台上通过互动留言的方式,教育者和大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已的观点,也可以评论别人的观点,还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双方还可以通过关注对方微博或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的方式互微、互粉。通过微文化平台,大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分享给别人,从而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微文化平台交互性强的特征还激发了大学生自主表达和学习的热情。

微文化平台具有虚拟性与平等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固然重要,但是面对面交流时,学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观点和真实想法完整、准确地加以表达。微文化平台开辟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新模式。在虚拟的网络平台,大学生不必担心暴露身份与隐私,这缩短了师生交流的心理距离。微文化平台还具有平等的特征,通过微文化平台,高校教育者和大学生可平等参与互动、分享自己的思想观点。

二 微文化平台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并要求高校要“跳出高校看高校”,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1]高校引领和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传统载体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讲座报告、社团活动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在微文化背景下,这些教育载体具有形式单调、内容缺乏新意等局限性。微文化平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课堂延伸到新兴的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传统课堂资源与网络资源的融合,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环境中品尝精神食粮,在互动愉悦的体验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微文化平台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体体系的一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高校通过构建微文化平台,建立立体式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微文化平台建立简单,管理方便。如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只需向微信服务平台申请,就可免费获得微信公众号及其二维码,还可对其界面、菜单进行个性化设计。微文化平台建立后,教育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以视频、图像等形式向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用最短的时间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送给学生。因此,相较于其他网络教育平台,微文化平台具有操作简便、内容丰富、信息准确、接收便捷等特征,其信息传送也更直接、快速和准确。[2]

2. 微文化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种方式融合的一极。微文化平台信息丰富,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于一体。如果学生对所发送的信息感兴趣,可以将信息转发给别人,信息传播速度快。随着信息的不断转发,订阅信息的人数就会极大增加。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传播者。通过微文化平台,教育者和学生之间能有效沟通、良好互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再是简单的信息灌输和知识传授者,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与策划者。

3. 微文化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强的一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增强实效性,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微文化平台可以将政治理论以视频、音频的方式通俗地展现给学生,学生的接收效果要优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微文化平台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观地反映出来,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送给学生后,有多少学生打开阅读、在什么时间阅读、阅读所花费的时间等,都可以在微文化平台上统计出来。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支撑,微文化平台可以对学生提供更精准、更具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微文化平台还能让各科任教师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担任学生的入学导师、专业导师、科研导师、规划导师等,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期待的:“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4. 微文化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磁场力提升的一场。马克思指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教育人,环境影响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就要有好的环境,就要积极创建良好氛围,提供优质资源,像磁铁一样,形成强大的磁场力,深深地吸引学生。当今高校,网络与科技的发展已使学生对文化的接受与传承由单一走向多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顺时而生、顺势而为、顺需而对,主动出击,利用微文化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微文化平台拥有更加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话语体系而言,更加讲究平等对话与探讨说理,语言通俗活泼,信息传送快捷便利、实时共享,这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提升了其拓展力度。[3]

三 微文化平台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路径

当今时代,通过互联网、以手机接收各类信息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常用方式,与其让他们在不受控制的微空间自我放纵狂欢,不如主动契合这个碎片化、快餐化、数据化的微时代,建设让学生真心喜欢、内心认同的微文化平台,让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走向平台,走进学生,传播主流故事,形成主流声音,引领主流价值。

1. 加强源头建设,让微文化平台有可口食粮。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有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让学生品尝,就会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随着新兴网络传播媒体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理论的传播也要进学生手机、进新兴媒体,在理论传播中需发挥微文化平台的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微文化平台所推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看,其推送的内容比较陈旧,学生的阅读率、传播率不高。一些高校的官方微博大部分的功能仅仅表现为发布信息,且发布的文章太长,这不符合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特点,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他们很难有耐心将一篇长文阅读完。

微文化平台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关注、订阅,主要是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微文化平台要让学生感兴趣,必须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让学生接收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没有的内容,最终能够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并启迪他们的思维。如笔者开放的“花海典悟”微平台,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每天从“典、意、解、悟”四个层面推出一条富有哲理的言语,语言短悍,编排精美,一上线就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微文化平台应通过传播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观点,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微文化平台可用新型的网络媒体形式,向学生宣传并讲解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理论性太强,本质上还是说教,从而不能被学生接受认同;有的微文化平台推送的信息是非观念模糊,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微文化平台上,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增强思想理论影响力,成为学生钦佩的“理论先锋”。

2. 创建体验境遇,让微文化平台有可动情境。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图景,人们最容易在生动具体的体验境遇中受到教育、感动心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让学生在微文化平台的境遇中体验、互动,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正能量,增强其辨别力,培育正确的价值观。

微文化平台的互动留言是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时他们关心所推送内容的互动留言甚至超过了所推送的内容本身。如果没有留言,他们甚至懒得去看所发布的具体内容;如果有较多的互动,特别是互动留言和其观点相同或相近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往往会选择转发,让更多的人认同其观点。因此,微文化平台上的互动非常重要,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对推送的教育内容点赞或留言,平台工作者对学生的留言也要及时回复,并引导学生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高校微文化平台应增加互动功能,可以视情况开设学生论坛、时事政治解读、精品文章推荐等互动栏目。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发布校园新闻、最新动态、相关咨询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学校有关部门、二级学院的微文化平台发布教学及相关事务等信息。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要把握社会和学校发展的热点问题,在微文化平台上和学生讨论相关话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学习等问题。高校微文化平台推送的教育文章要有新意,每天推送的内容要有热点,推送的文章要少而精,每天推送两到三篇文章,结合相关资讯,例如考研信息、公务员报考信息等,以提高微文化平台的活跃度与关注度。

3. 整合多方资源,让微文化平台有可联机制。目前,高校微文化平台数量多,但是力量分散,还没有形成网络教育的合力。学校层面有官方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各学院、学生会也有自己的微文化平台。宣传部门的微文化平台负责理论宣传、政策解读,团委和学生会的微文化平台主要宣传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组织等工作,学生工作处的微文化平台主要从事学生的日常教育及管理工作,各学院的微文化平台主要发布学院相关信息。众多的微文化平台大多数只起到相关信息发布的作用,内容单调重复,关注的人数虽多,但学生很少与之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4]有的高校将微文化平台简单地视为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很少做到一天推送一次教育内容,甚至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长时间没有更新,被学生戏称为“僵尸官微”。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微文化平台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地位,及时研究微文化平台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微文化平台建设领导小组,整合学校各个层次的微文化平台资源。微文化平台建设领导小组主要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微文化平台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高校微文化平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其次,要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训力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要懂得一定的信息编辑知识,能够利用图片、文字、动画等方式将需要推送到微文化平台上的内容进行编辑美化。再次,要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对学生在微文化平台上提出的问题应及时回复,在互动中促使学生收藏、分享与转发。最后,要增加微文化平台建设的经费投入,微文化平台兼职教师的工作要量化考核,根据学生的订阅量、转载量、互动量进行考核,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4. 培养领袖队伍,让微文化平台有可人导师。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过程,教育者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韩愈的《师说》中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微文化平台虽然是一个相对自由、平等互动的信息空间,但如有政治理想坚定、学术素养深厚、思想创新活跃的领袖精英进行引领,就能更好地把握方向,发挥教育的引导功能。因此,要建设一支充满正能量、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校园微文化领袖队伍,以引领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微文化领袖队伍应是一支由党政干部、教育名师、辅导员及学生骨干组成的优秀队伍,他们应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媒介素养、深厚的理论功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高校微文化平台不仅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表达的平台,而且是教育者了解学生、总结教育教学内在规律的重要平台。高校教育者要通过微文化平台,从中捕捉、分析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等,并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教育者要利用微文化平台交互性强的特点,通过深入交流,给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高校教育者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主动掌握微文化平台的话语权,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对于一些学生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微文化平台上及时分享自己的观点,使主流价值观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教育者还可通过微文化平台开展一些微活动,例如红色短信征集大赛、红色微博原创比赛等,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刘际飞,吴 惠.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99.

[3] 朱 强,徐瑞鸿,戴钢书.论微信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140.

[4] 黄楚筠,彭琪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动机与传播效果研究:以中南大学微信平台为例的实证分析[J].东南传播,2014(8):124.

责任编辑:徐海燕

Construction of Micro-Cultural Platfor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WANG Lihua, PANG Yuanfang, YANG Ningning

(School of Marxism,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As the derivative of micro-culture, micro-cultural platform is a point-to-point interactive platform for cyb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ith features of openness and timeliness, interactiveness and initiative, virtuality and equality. For the cyb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micro-cultural platform is a part of the three-dimension system, a pole of the integrated various ways, a way to improve its effectiveness and strengthen its magnetic force. The micro-cultural platform can achieve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by strengthening the source construction for a better pabulum for the micro-cultural platform, establishing experiential situation for a dynamic one, integrating various resources for an associated mechanism, and fostering leader teams for mentors.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micro-cultural platform

10.3969/j.issn.1674-117X.2017.03.017

2017-03-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微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与培育策略研究”(15YJA710029)

王利华(1970-),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庞元方(1992-),女,河南安阳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杨宁宁(1991-),女,河南商丘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G641

A

1674-117X(2017)03-0090-04

猜你喜欢
价值观微信政治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