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论略

2017-02-23 21:09曾昭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工作

王 斌,曾昭伟

(1.长沙医学院 人文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219;2.长沙医学院 宣传部,湖南 长沙 41021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论略

王 斌1,曾昭伟2

(1.长沙医学院 人文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219;2.长沙医学院 宣传部,湖南 长沙 41021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深入思考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大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赋予民族工作“生命线”的特殊地位,“眼睛论”“造血功能”赋予民族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石榴籽”“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赋予民族工作大众化话语表达,“跨越式发展”“精准扶贫”“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则赋予民族工作建设可行之方。

习近平;民族工作;以人为本;精准扶贫

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坚持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主题,坚持惠民生、促发展的宗旨,秉承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繁荣的原则,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成为民族工作的新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经济步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研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时代命题,深邃思考新形势下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大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新思想,为民族工作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 地位特殊化:“民族工作关乎大局”赋予民族工作“生命线”的特殊地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在我国的各项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民族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整套民族理论,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多元文化的冲击,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民族工作的地位也日益凸显。我国国土面积的64%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边疆地区绝大多数是民族地区,2.2万余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民族工作地位更加特殊。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1]“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2]“三件大事”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坚持国际形势与国内实际的结合,坚持稳定与发展的结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民族最高利益,坚持民族地区发展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结合,将民族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民族团结则共同发展,民族分裂则民生凋敝。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的必要条件。民族工作关乎社会稳定,没有民族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历史事实证明,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粘合剂,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前提;历史也同样证明,只要民族团结就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历史也将继续证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保证。过去的西藏叛乱事件,近几年的新疆暴恐事件,无不给人以血的教训,因此,“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2]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做好民族工作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毛泽东曾说:“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必须谨慎对待。”“必须认识藏族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应付恰当,不能和处理寻常关系一样看待。”[3]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在民族工作中,正确认识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关乎大局。邓小平曾说:“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4]没有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改革也就无能为力;发展是硬道理,不注重民族地区的发展,也就影响到全国的发展。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促进发展、促进稳定,因此,“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5]

民族工作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及文化环境较落后,致使西部民族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先天的弱势地位。[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不能全面建成小康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小康。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必定是包含所有民族在内的小康社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7]在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的道路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照搬外国,不因循守旧,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民族工作思想,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努力促进民族团结。

早在1989年,习近平就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民族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做好民族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特别关注和重视民族工作,提出了“民族工作关乎大局”“民族团结是生命线”的命题,赋予民族工作特殊地位。

二 价值人本化:“眼睛论” “造血功能”赋予民族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在阐述民族工作时,处处凸显人文关怀,充分考虑了少数民族成员的情感与意志,他提出:“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1]

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2]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同比增长10.5%,中央财政安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专项资金比2012年分别增长13.1%、50%和53.6%。得益于中央财政支持,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14年,民族8省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13.9%和10.5%。不仅如此,广西高铁、拉日铁路、墨脱公路、独龙江隧道也相继开通,使民族地区交通建设既打通对内对外联系的“大通道”,也畅通与“大通道”联系的“静脉”“毛细血管”。[2]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民族工作的内容绝不仅仅只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文化、精神层面的的建设同样重要。先进文化是有效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了这一本质,坚持以人为本,明确指出:“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8]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少数民族座谈会上细心询问:“人民网、新华网都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吗?”“各个自治区的官方网站都有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吗?”[9]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刘少奇曾语重心长地说:“最根本的问题是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改善生活。”[10]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举全国之力,深入推进对口援疆工作,把援助资金主要用在于“民生”。[8]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前提,团结是福,分裂是祸;“合则俱荣,分则俱损”。有了各民族的团结,才有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才可改善各民族的民生,因此,民族团结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正如毛泽东所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1]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各族干部群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12]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民族地区的发展,最核心的动力在于民族地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特色,消除过去“等靠要”的固有思维,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不断释放发展潜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2]中医理论认为血为气之母,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是将能量传递到人体各脏器的最好载体。民族地区发展体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即是民族地区发展的“血”,习近平要求:“要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体制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2]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洞察外部世界最重要的器官;血液是身体的保障,是维持人体内部器官的生命之源。保护好了眼睛,就保护好了生命的基础;增强造血功能,就增强了生命的原发力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用“眼睛”“造血功能”形象、生动地指出了民族团结和发展在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语言平实却用意深远,坚持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情系民生,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三 表达大众化:“石榴籽”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赋予民族工作大众化话语表达

民族工作本身具有其政治的敏感性、严肃性,唯有将政治话语生活化和大众化,才能使其易于入耳入心。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民族关系问题时,以“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对之进行了全新的解释,这既是对既往政策原则的突破与提高,又让复杂的关系具体形象,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做了更为精辟的概括,在大众化的语境下将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关系予以了准确表达。他以“石榴籽”形象生动地说明民族团结的关系和重要性。“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基于人们熟知的生活体验来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其说服力远胜于深刻的哲学论证;同时,以生活的共同经验为佐证,更能够引起广大人民的共鸣,有助于民族关系及民族团结的大众化传播。

“一个都不能少”是近年来流行极广的大众话语,既反映了整体与局部的矛盾关系,又恰当准确地表达了整体对部分的关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了民族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在会见贡山独龙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13]掷地有声的话语,既是庄严的承诺,又是殷切的关怀。它入情入理、语重心长,极大地赢得了民族地区人们的尊重与信赖,也激发了民族地区人们的内在主动性和积极性。

民族团结始终是民族工作的主题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把民族团结形象地比喻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准确,以“生命线”指代民族团结在民族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化抽象为形象,化政治理念为生命常识。“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13]以日常生活规律证明政治规律,以老百姓喜闻乐见和亲身感受感悟政策的贴民心、接地气。“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14]平白的话语表达的是真挚的感情,饱含的是人情冷暖和真切关怀。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领导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为了人民,大众化的话语表达更能够证党的政策落地生根。列宁也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15]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善于用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大众化语言表达其深刻道理,以大众化的生活话语把真理的逻辑与事实的逻辑一目了然地整合起来,用生活真理验证和佐证真理,使真理更具有说服力。

四 思路科学化:“跨越式发展”“精准扶贫”“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赋予民族工作建设可行之方

民族地区建设,发展是第一要义,改革是最主要的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2]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16]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最终还是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2]民族地区的发展,事关民族团结,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由于地理环境的偏僻、交通阻塞的制约、发展基础的薄弱、思想观念的落后,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明显落后于其它地区,因此,以常规方法发展民族地区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下,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必须“推动跨越式发展,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8]新疆地区如此,西藏地区如此,其它民族地区都应如此。跨越式发展为民族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方法,也树立了信心。

解决好文化认同问题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夯实发展的基础,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历史见证和发展脚步的痕迹,它必然体现着民族的精神,活跃着民族的灵魂;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可以使经济与文化、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民族地区情况各异,发展水平不均,区域有别,一刀切的思维方式不符合实际。既往的对口援疆、对口援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在经济新常态下民族地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必须采取适应发展需要的新策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17]继续实施对口援疆、对口援藏工作,不仅要“扶”,更要“脱”,扶贫工作不仅要“精”,更要“准”,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8]政策制订了,落实的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成功的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是有充分保障的。”[2]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9]列宁曾告诫全党要特别注意帮助少数民族培养好自己的干部,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和民族文化。民族地区干部是党的政策的执行者、施政者和服务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民族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坚持把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行动坚定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17]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地分析了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为民族地区的发展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精准扶贫”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大计,并科学论断了民族地区的发展的关键在党的领导和干部的工作,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保障,赋予民族工作建设以可行之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世界屋脊到黄土高原,从西南山寨到天山南北,从北国边疆到海南椰林,从独龙山区到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或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或深入调研,先后召开第四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口援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在新的形势下对民族工作做出了科学的研判。他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等新的政策措施,是党的民族工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民族工作做出了新的伟大贡献。

[1] 习近平.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讨论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3-05(01).

[2]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30(01).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5.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7.

[5] 佚 名.习近平在湖南考察[EB/OL].[2016-11-03].http://www.china.com.cn/newphoto/2013-11/06/content_30508747.htm.

[6] 白 蓝,李 琼.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5):92.

[7] 《福建日报》采访组.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同志帮助福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纪事[N].福建日报,2015-11-23(01).

[8] 佚 名.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11-03].http://www.xj.xinhuanet.com/zt/2014-05/30/c_1110932196.htm.

[9] 佚 名.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EB/OL].[2016-11-03].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3/04/c_119605935.htm.

[10] 郝时远.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原则不容改变(一):评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说之一(上)[N].中国民族报,2012-02-03(01).

[1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63.

[12] 人民日报评论员.汇聚民族团结的筑梦力量[N].人民日报,2015-09-30(01).

[13] 李 斌,李自良.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侧记[N].人民日报,2015-01-23(02).

[14] 戴 岚,徐 蒙.牢记总书记的话 人的力量在心上[N].人民日报,2015-10-05(02).

[1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68.

[16] 佚 名.习近平在湖南考察[EB/OL].[2016-11-03].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05/c_118018214.htm.

[17] 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N].人民日报,2015-08-26(02).

[18] 曾 伟,刘雅萱.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EB/OL].[2016-11-0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7/c1001-25854660.html.

[19]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责任编辑:黄声波

On Xi Jinping’s Ethnic Work Thought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People’s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NG Bin1, ZENG Zhaowei2

(1. Center for Humanities Research,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19, China; 2. Propaganda Department,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19, China)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ccording to the new changes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s, has thought deeply about the fundamental policy of China’s ethnic work,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mportant ideas. “Ethnic work concern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gives the national work a special significance as “lifeline”. “Eyes theory” and “hematopoietic function” give the national work a people-oriented value concept. “Pomegranate seed” and “no ethnic group can be lost” give the national work a popular discourse expression. “Leapfrog developmen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key is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provide a feasible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work.

Xi Jinping; ethnic work; people-oriente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10.3969/j.issn.1674-117X.2017.03.015

2016-11-13

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民族地区基层全科医学卫生人才队伍培养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15YBA035)

王 斌(1974-),男,湖南洞口人,长沙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史与人文思想; 曾昭伟(1946-),男,湖南邵阳人,长沙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与宣传统战。

D633

A

1674-117X(2017)03-0080-05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工作
我们的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不工作,爽飞了?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选工作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