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价值

2017-02-23 22:41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民族

胡 敏

(西藏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价值

胡 敏

(西藏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问题多发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十分严峻。党在新时期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使高校乃至全国各阶层、各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转机,也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政治觉悟、国家意识和奉献精神大为增强。审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成效,其中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实价值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认清时代特征,号准时代的脉搏,加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二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大国崛起的步伐坚实有力,清晰可见,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丰厚的教育资源;三是中国国民的自豪感、尊严感伴随着时代进步、国家的发展油然而生。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变化,文化生活方式在变化,思想精神境界在提升,这一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自然会效果显著。而这一切变化,与多年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自不待言,本文试图对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价值进行理论探讨和逻辑概述。

一、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1]579-580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将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责任感和为国家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和行动。千百年来,爱国主义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凝聚和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中,成为规范个人与祖国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爱国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主观精神和行为状态,表现为从爱国情感到爱国思想再到爱国行为这样三种层次不同却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而学校作为教育培养学生社会化的场所,应将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培养作为学校重要任务,这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成败的重要依据。

首先,爱国情感教育是培养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感性基础。在爱国主义科学内涵要素的构成中,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条件,真正的爱国主义不能是抛开情感的空谈。陈独秀说:“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若是用理性做感情冲动的基础,那感情才能够始终热烈、坚固、不可动摇。”[2]419当前,加强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加强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感性认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基因,“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认同,首先是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历史是根,文化是魂。离开了对本民族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根本谈不上爱国主义。其中,历史是国家意识、爱国情怀的一个最基础的承接面。没有这个承接面,其他一切教育将因这个承接面的缺失而落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精神产品,而历史又具有保留‘集体记忆’或‘共同记忆’的功能。国家的历史越悠久,文化的历史底蕴就越深厚,国家的凝聚力就越强。”[3]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性基础,其表现为对祖国大美山河、自然风光由衷地赞美和眷恋;表现为对富饶国土、历史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及成就的自豪感;表现为对祖国各民族同胞的归属感和敬爱之情;表现为本民族生命力及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作贡献和价值的确信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和生命般维护祖国的荣誉、利益的民族自尊心和尊严感;表现为关心自己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反对侵略,维护主权独立,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义务感和献身精神。可见,爱国情感是一种知荣辱、明大义,爱憎分明的高尚情感。具备了这样情感的大学生,才能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建功立业,有了这样的国民素质、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其次,爱国思想教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性升华。爱国思想是在爱祖国的基础上,对祖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个人与祖国关系的理性认识,它往往以一些概念、观念、理论等形式表现出来。爱国思想的表现就是帮助人们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从本质上理解问题,避免感觉的片面性,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高度,建立爱国主义信念并自觉的将其转化为报效祖国的爱国行动。当代大学生只有正确看待祖国的历史和现实,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才能真正把爱国情感提升到爱国思想的高度。新时期,爱国仍然是以情感为基础的道德规范,“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爱国思想,成为引导大学生从爱国情感到爱国觉悟和爱国行为升华的指针,为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判断是非提供了标准。

再次,爱国行为教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人们积极躬行的行动向祖国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实践爱国理想和爱国抱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只有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爱国之行结合起来,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完全的爱国者。当前,实现中国梦成为当代大学生,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庄严使命,成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爱国主义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它成为凝聚和引领各民族、各阶层和党派的人们践行报国之志,团结奋斗的一面先锋旗帜,并形成一股强大的爱国洪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精神力量的作用。

二、改革开放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社会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转型,经济落后和社会不够发达状态,决定着中国人不够成熟、不够自信的心理状态。上个世纪80年代,在接连不断的各种“文化热”中就出现了一股否定传统文化,否定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

一是妄自菲薄的民族自卑感。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百年来大起大落。近代中国人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被西方人的坚船利炮击得粉碎,中央之国颜面丢尽,无地自容,国民心理自卑到了极点。新中国的建立后,中国人站了起来,中国人又在重新找回了自信,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空前高涨。可是由于多年来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头脑僵化,中国人的盲目自信也到了极致。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看到的精彩世界,使我们又一次目瞪口呆。更难以接受的现实是,中国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约在50年左右,于是中国人的自卑感及盲目的消极情绪又一次得到了彻底的宣泄,出现了一些对本民族的美好东西妄自菲薄、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历史成就视而不见、自暴自弃的现象。民族自卑感实际是一种以自己民族、国家在这个时代贫穷落后而自惭形秽的自卑自贱的消极心理,是对自己民族、国家的片面的、消极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一些人把自己的祖国批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对长城、黄河、中国龙文化等一切使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中华文化载体、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通盘皆批、无一幸免,以此来抚慰自己极度自卑的心灵。在今天弘扬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民主自卑感应该被彻底否定。

二是盲目的崇洋媚外心态。这是国人由于缺乏民族自信心而产生的从畏洋到崇洋再到媚洋的心理状态,是民族自卑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者互为因果,互为表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中看到了反差,伴随着极端民族自卑感,出现了对其他民族的盲目崇拜,即把外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当作天堂来顶礼膜拜,“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成为崇尚西方的代名词。在对外交往中,把外国人奉为至尊,甚至对外国人卑躬屈膝,特别是在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往过程中,对西方世界所有东西不加分析和鉴别,良莠不分,其结果常常造成思想意识、精神文化方面的混乱和物质财富方面的极大浪费。

三是“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全盘西化”这种思潮是把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的思想观念系统化、理论化,认为中国的落后是因为在传统文化上落后于西方文化,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彻底否定,取而代之以全盘西化,这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激进理论。这个理论将中国传统文化看成是良莠不分的一体,提出要打破就要整个打破,要拒绝就得全面否认,要放弃就要全抛弃,因而通过将儒家思想彻底否定来达到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传统的目的。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深刻意识到:“我们最近10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4]“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5]3061989年,江泽民在国庆40周年的演讲中,针对一度被淡化和取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个“最大失误”,他强调要“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6]

在我国对全体国民实施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发端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进入到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思想大变革,必然会在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引起巨大的反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生活态度、道德行为等方面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竞争意识、利益博弈、效益权衡、平等意识、法制观念、人才观念、自主观念、信息观念等新的观念得到逐渐确立。随之而来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人的思想层面、心理层面、精神层面中出现了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私欲膨胀,金钱为本、追求享乐、个人利益为先、人际关系的“物化”等消极现象在社会中滋生蔓延,加上几千年来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等,一些人的精神防线崩溃,心理防线崩盘,道德防线崩塌,社会进入了问题多发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这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首先,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个领域百废待兴,人们长期被积压的热情释放了出来。特别是1977年高考恢复,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通过久违了的社会公平机制被选拔进大学,大学校园的主基调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勤奋学习,努力向上,用实际行动投身改革开放的洪流,在爱国实践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大学生所接受的外界信息越来越多,特别是有关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他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使大学生与当时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短缺、物质匮乏的状况进行比较,产生了悲观情绪和自卑心理。加之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在建立经济社会新秩序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社会舆情普遍对党和政府产生了怨气,由此也引发了大学生对传统教育观念和社会现实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困惑,对社会主义的迷茫,对共产党领导能力的怀疑。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使人们的政治热情高涨,思想活跃,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在剧烈的社会变化中陷于迷茫和困惑;人们对“文革”及专制主义进行理性的批判,继而扩展到对整个中国社会文化和传统的反思与批判;有的人受西方哲学思想、社会思潮、政治思潮的影响,将西方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当做理想社会的标杆。到80年代中后期,我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遭遇到发展中的困难,加上大学生受西方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对社会的不满剧增,并形成一股激流,以推进民主自由、反对腐败官倒等学潮的形式冲击着社会和大学校园,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空前的难度。

其次,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经济领域涌现出的各种利益的纠葛,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造成了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观念及思想相互碰撞,社会矛盾冲突更加错综复杂,这些变化反应在思想上就会给社会成员和年轻的大学生们造成困惑,使得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一定的混乱;在各种各样的生活观念和精神文化充斥的社会里,年轻人接受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青年学生们以崇尚西方文化观念和崇尚自由的价值观为标杆,试图以“自我”为核心进行价值体系重建。所有这些,给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式和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受到质疑和挑战。

再次,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从来没有停止过。多年来,西方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原则上一直奉行“遏制” 的基调。他们在继续使用外部政治干预、经济封锁政策、公众舆论威胁、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外交干涉和经济制裁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采用各种“和平”方式,着眼于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人权”、 “平等”、“民主”、“自由”等所谓西方价值观,被包装成“普世价值”成为文化渗透的武器,与社会主义国家争夺青年接班人。他们希望通过意识形态上的侵蚀,从内部促使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变化,最终加入西方所谓的“民主国家”。前苏联和美国“两极对立”的终结,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找到了对阵社会主义阵营的钥匙,妄图在中国也上演“多米诺效应”。他们按惯例也对中国实施“西化”与“分化”,在意识形态上不择手段地推行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严峻的斗争形势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总之,这一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深感力不从心、无法应对。关键是理论说教苍白无力,现实资源缺乏支撑,传统方法简单无效。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时难以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面对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适时在全国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使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最佳切入点,而且也使全社会思想政治工作为之一新。中共中央在《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是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7]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明确了现存国家政权的政治合法性,是人们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在现代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唯有爱国主义才能更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找到种种利益冲突中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和结合点。”[8]此后,全社会爱国主义教育蓬勃开展,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首先使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情感层面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有了休戚感;其次,使青年大学生对民族历史和文化有了认同感;再次,使青年大学生在精神和心理层面有了归属感。这就解决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互动中的趋同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效能充分显现。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人们的开放意识和世界视野得到增强,同时也提高了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鉴别力和免疫力,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民族自卑心理得以肃清,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高涨。

三、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凸显

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凸显。首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的三者利益关系,识大体、顾大局,崇尚奋斗,艰苦创业,增强自觉献身民族、献身社会、献身祖国、献身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其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准确研判当今人类社会格局、主题和发展规律,增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和能力。再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祖国的发展和壮大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和尊严感,社会的进步和谐能带给他们一种归属感、幸福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以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作指导,不断学习和成长,最终充满希望,满怀信心地走向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而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处在上升通道。在这样气势恢宏、群情振奋的时代背景下,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效果非常明显,也更加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是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遭受的外强凌辱和侵略,几度濒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根源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救国图存、振兴中华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斗争历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深刻的理解;坚定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理想和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的认同感,提高了大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是青年大学生亲身感受到我国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的脉动。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仅有679亿元,近60年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8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引擎,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4.4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改革开放近4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近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圆满成功;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2.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高速铁路里程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建成,代表中国消费能力发展升级缩影的电商发展,中国首获世界最高奖的世界第一台速度超过每秒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等等。这些中国新能源、中国桥梁、中国航天、中国电商、中国交通、中国超算,一个个打上了中国标记的基础设施、科技成果、行业成就,正在不断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以铿锵的脚步迈向世界[9]。我国以全新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速度、中国特色;尽显了中华民族的扬眉吐气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一切都使青年大学生感受到了尊严并为此充满了自豪。

三是青年大学生从党中央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谐社会构建的执政进程中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阳光和温暖。无论是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维和部队官兵,还是身处异国他乡的普通民工、海外商人,只要有了困难、有了危险,祖国都会以国家的名义帮助他们;无论是那些遭遇大地震埋在瓦砾废墟中微弱的生命信号,还是矿难发生后矿井下那一个个生命的存在,还是遭遇大旱身处偏远深山的黎民百姓,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党和政府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救助;无论是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社会保障水平的全面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一道发展,实现多赢共赢。这一切不仅彰显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先进性,也张扬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光辉人性,因而更使青年大学生真切地感到身处祖国的归属感和尊严感。

新时期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扎实而有效。一能使大学生的情感回归。当前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最基础的情感教育入手,教育他们爱文明、爱家庭、爱同学、爱老师,进而引导他们爱党、爱国家、爱社会。各高校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特别要关注、关爱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使他们有学校如家一般的感觉,进而增强对学校、对社会的爱,从心灵深处产生对生活的期望,对人生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二能使大学生坚守阵地。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做好形势政策教育工作。首先,要使学生感受到几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改革开放的成就展示,让大学生明白和懂得今天的成就是巨大的和来之不易的。其次,要使大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在全力以赴地进行和谐社会的构建,强化理想意识,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再次,要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诸多社会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党和政府正在积极努力解决,同时,也要让大学生明白社会问题往往是此消彼长的过程。正面效应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负面效应在逐步消退的过程,从而使他们增强责任感,坚持成为社会公正的有生力量,坚守住阵地,成为抵制社会消极因素的积极因素。

三能使对大学生的教育采取比较优势。在采取爱国主义方法进行教育的同时,要做到真实、真诚、视野开阔。身处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递相当快,大学生又处在信息时代的前沿,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材料内容一定要真实、不能虚假。否则,教育结果将适得其反。另外,教育态度要真诚,在与国际社会各种文化背景、各种民族状态、各种国力优劣的比较中,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样的教育理念排除了教育的虚伪性,也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互为诚信,更大程度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过程要始终坚持比较优势的方法。例如:和平崛起是我国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始终奉行的外交理念,和平睦邻友好是我国在对外关系中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所反映的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在实现国家现代化、建立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坚持的是体制优势;在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各种社会问题,在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具有经济优势。只要我们坚持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情感教育为中心,就能使当代大学生增强对祖国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从行动上践行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

[1] 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3] 杨玉玲.文化认同: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工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7):10-11.

[4] 本书编辑组.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1.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07-08-29 )[2016-11-18].http://www.gov.cn/test/2007-08/29/content_730511.htm.

[7] 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年8月23日)[EB/OL].(2013-09-24)[2016-11-18].http://szb.tzsz.net/s/65/t/322/5c/9a/info23706.htm.

[8] 陈淑英.美国公民教育政治功能的强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84-85.

[9] 了不起!这6张“中国名片”震撼世界!你都知道吗?[N].经济日报,2017-02-04.

(责任编辑 刘 翠)

On Realistic Value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New Period

HU Min

(School of Marxism,Xizang Minzu University,Xianyang 712082,China)

With the steady progres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Chinese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period of social problem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which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has made a favorable turn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and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 thoughts and emotion,political consciousness,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dedi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To review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role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not be ignored.A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new period; college student; patriotism education; realistic value

G641

:A

:1008-3634(2017)04-0125-06

2017-04-1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XKS025)

收稿日期:胡 敏(1969-),女,江苏句容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民族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我们的民族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