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自信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效能感探究

2017-02-23 19:45王润稼
关键词:理论课效能学术

王润稼,陈 杰

(1.北方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44;2.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3.防灾科技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北 廊坊,065201)



理论自信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效能感探究

王润稼1,2,陈 杰3

(1.北方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44;2.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3.防灾科技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北 廊坊,0652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效能感可以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工作动力,使科研和教学工作都产生良好的效果。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在现实情境中却存在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效能感低下的困境。理论自信作为主体对所持理论的肯定评价和坚定信念,与主体效能感的提升成正相关。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可以极大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效能感。理论自信的增强,需要内外力量的共同努力,只有各个因素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才能够真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信,使其效能感获得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效能感;理论自信

一、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效能感困境

效能感是指主体自身的一种自我信念和自我期待,是对自己在何种程度上完成某项任务的认知和判断。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内在感观,不仅可以增进个体对行动目标的动机和信心,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实现预先设定的目标;而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还可以带动组织的整体氛围,增进组织的群体动力。教师效能感作为以教师为主体的效能感范型,最早由蓝德研究小组的阿莫尔等学者提出,他将教师效能感视为教师对教学控制能力的信念,指出“教师效能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任务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信念”。[1]笔者认为,虽然给予学生有效知识传授的信念是教师效能感很重要的方面,但并非是其全部内涵,广义的教师效能感涉及教师这一职业的一切活动,是教师能有效完成职业范围内一切任务的知觉和信念。教师效能感的强度与教师工作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呈正相关,较高的教师效能感可以增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自我认可,在工作中充满动力,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对工作中的难题也报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寻求解决之法,从而在工作中形成较高的职业认同感与满意度。而且,教师效能感除了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影响之外,学生作为主要的教育对象,教师效能感的提升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道路的信念,直接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工作状态和成效,对其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且直接关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知和信仰,高校思政课教师效能感的提升可以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发展,为培养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新时代人才提供精神支持和思想动力。然而,当前许多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效能感状况却不容乐观。受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专业特征和开课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呈现出效能感偏低的困境。一些教师对自身专业以及职业的认同度不高,由于缺乏工作的内在动力和热情,无法在深层次上认同本职工作,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事业来对待。基于上述情况,这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抱着消极的态度和情绪,无法有效的发挥自身应有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个人成就感低下,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出现偏差。更有甚者,长期低度的效能感会使得思政课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严重降低了其工作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而产生离职倾向,这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工作成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很大危害。

受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教师自身思想素质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效能感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思政课教师理论自信的缺乏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受市场经济下多元思潮的冲击,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程度和自信程度相对缺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变得弱化,仅仅将其作为说教的内容,在情感上出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冷漠疏离,理论上呈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摇摆怀疑,没有做到一个合格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有的真学和真信。理论上的不自信不仅严重打消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研究的兴趣与热情,而且缺乏深层的理论支撑必然导致思政课教学的底气不足和质量降低。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讲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2]要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必须建立在理论自信的基础之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理论不自信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没有足够的勇气和热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诠释创新,也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态度消极,沦为照本宣科的授课机器。总而言之,理论上的不自信会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意识淡漠,缺乏深层的职业认同,自我贬低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降低了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

二、理论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效能感的支撑性意义

理论自信作为中共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三个自信之一,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共同构成了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信念和思想指南。三个自信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党和人民在民族复兴和自强道路上的成功经验而形成的科学信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协调统一于三个自信的有机系统中,理论自信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论证,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深层的思想基础。陈锡喜指出“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思想基础”,[3]贺善侃认为“在这三个自信中,理论自信是灵魂,居于核心、主导地位,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以理论自信为前提的”。[4]自信是源自主体内在的自我肯定与自我相信,对自身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充足的信心,对达成预期的行动目标具有坚定的信念,是主体通过理性认知和经验判断后所产生的积极情感。理论自信是主体对所持理论积极正向的肯定评价,对理论所具有的价值和生命力具有坚定的信念。具体到三个自信有机体系中的理论自信,主要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理性、科学性的充分肯定和正确认识,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种自觉行动”。[5]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追求和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经验中探索总结出来的理论观念和理论成果,更为我们今后的行动提供了方向和指南,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自信作为一种正向的内在精神品质,是主体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对自身的能力与行为的结果都报以乐观的态度,它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呈高度的正相关。自信和自我效能感都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和信念,两者密切关联,主体对某一行为越是自信,越是呈现出较高的效能感,反之,主体越不自信,自身的情绪体验和行为目标也越是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和效果,效能感也随之降低。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征,理论自信对增进其效能感具有根本性的支撑意义。不同于其他职业群体,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业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是其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向大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和传授的基本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效能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所研究的专业学术理论,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有效掌握与创新的信念和期待;二是对日常教学工作,即如何在课堂中有效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导和教授给当代大学生的信念和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中的两大活动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基础和主要内容,因此高度的理论自信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效能感至关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一方面可以使高校思政课教师产生学术研究的动力和信心,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将对理论的学习与探索视为神圣的事业;另一方面,理论上的自信可以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底气,在课堂中不再以照本宣科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机械式的讲授,而是以理性思辨的态度和科学求真的精神充分发掘马克思主义的学术魅力,以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以来,理论自信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效能感的内在支撑,可以使其形成很高的职业满意度和自我认同感,不再对自身专业学科产生怀疑和动摇,从而坚定自身的理论信念,对本职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予以充分的自我肯定,以极大的主动性和内驱力投入到科研与教学工作中去,从而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三、以理论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效能感的多维路径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得知,理论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效能感的提升具有支撑性意义,综合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现实境况与职业特征,笔者以理论自信为根本依据,拟从以下几个相关维度探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效能感的可行路径。

首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效能感提升的内源动因。以理论自信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效能感,根本之处在于确立其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理论自信源于对理论的坚定信仰,对理论的信仰是理论自信的根本前提。信仰是对某种主义、宗教等极度的信服和尊敬,将其作为自身行动的准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仅将这些理论作为授课说教的工具对象,而是将理论作为自身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依据,将其作为自身思考和行动的基本准则,将其作为自身的精神支撑,并始终不渝的坚守和奉行。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理论的信仰,可以激发出主体的内源性动力,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使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实实在在的感情,无论在何种处境下都可以忠于自身的信仰而矢志不渝。邓小平同志曾讲到:“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6]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自信更是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种坚定不移的信仰为其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提供了内源性的精神动因。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自觉与持续用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效能感提升的深层支撑。以理论自信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效能感,应激发其研究热情,增强其科研功力,努力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生长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学术研究,他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解释者、研究者、捍卫者、创新者,对于理论的深入研究是提高自身理论自信的重要途径。理论自信的形成要求对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能力与改造能力,要求不仅能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理论体系,而且可以对理论进行发展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专业研究,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使命,也是培养其理论自信的关键。只有对理论进行深入地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形成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才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价值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7]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与创新,可以使高校思政课教师真正被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学术魅力所吸引,在不断的学术创新之中发现理论的持久生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只有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学科体系,形成自身鲜明的学术特色、学术观点、学术气派、学术风格、学术方法,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才能够巩固并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地位,进而增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自信,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再者,教学基本功与课堂实效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效能感提升的切实载体。

以理论自信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效能感应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提升理论自信。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之外,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又一重要职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自信,思政课教师绝不是机械宣读教材内容的授课机器,而是将自身研究专长、情感体悟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能动主体。在思政课堂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情感和多样的形式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真正内化到学生的思维意识之中,使学生真正接受和认可。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结合成一个相长共进的有机整体,在坚实理论的支撑下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高校思政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和学生都在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良好的课堂效果可以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与实践价值,从而对自身职业产生较高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使自我效能感获得提升。

此外,亲密氛围下的学术共同体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效能感提升的强大助力。

以理论自信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效能感应注重培养学术共同体,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团队作业与合力发展。共同体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8]学术共同体则是“以学术为志业”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研究需求组成的亲密团体。处于同一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具有共同的学术信念和研究目标,有着共同的学术标准和行为规范,能够在彼此思想的交流与合作中推动学术的发展。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证明,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以一人之力便可完成,而是一个学术集群长时间共同研究的成果。只有在学术共同体之中展开充分的对话交流,以学者群体为单位进行协作性的知识生产,通过持续而充分的分享与合作,才能够促成知识的长远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组成一个持久有效的学术共同体对增强其理论自信意义重大,这种以团队为载体所形成的理论自信又随之产生出极高的自我效能感。托马斯就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个人化的努力’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可以使高校思政课教师由个体之“我”走向集体的“我们”。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连接而成的共同体存在于教师之间,思政课教师之间通过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对话合作,可以以合力的方式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创新,通过分享与互助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这一学术共同体还存在于师生之间,思政课的教学工作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单方面行为,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对话与论辩实现教学相长。高校思政课教师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可以在所处群体之中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彼此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理论的创新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增强对理论的信念与坚守。共同体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愿景和志趣,可以形成强大的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得单一个体成员对所处共同体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在共同体中不仅有效提升了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且也增进了整个共同体的群体动力。

除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我与群体的努力之外,增强理论自信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效能感还需要有关方面多维度、立体化、综合性、交互性的协同用力。学校层面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与意义,给予思政课教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系统培训、专家引领、科学管理、规范考核等方式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党和国家的理论指引、政策扶持、制度完善、资源投入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自信的形成与提升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与风尚,构建学习型社会,增强大众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理解与关注,尤其是提升社会期望与思政课教师成果的契合度,可以极大地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由此可见,以理论自信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效能感有赖于内外力量的共同努力,只有诸多关联因素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才能够切实地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信,并以此为基础使其效能感获得真正提升。

[1] Tschannen·Moran, M.,Woolfolk Hoy, A.,&Hoy. W.K.Teacher efficacy: Its meaning and meas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68,1998:202-248.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41.

[3] 陈锡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1—09.

[4] 贺善侃.论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J].思想理论教育,2013(1):17-21.

[5] 肖贵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基础[J].前线,2013(4):11-13.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7]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42.

(责任编辑:杜红琴)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in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WANG Run-jia1,2,CHEN Jie3

(1.School of Marxism,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2.School of Marxism,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3.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Langfang 065201,China)

The efficac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in university could form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work motivation, which could have a good effect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work. But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e efficacy of so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in university appear to have the trouble of lacking efficacy in the daily. The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as body′s sure evaluation and firm faith of the theory, prese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body′s efficacy. The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of the Marxism, especially the system of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n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in university greatly. The enhancement of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needs the joint effor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rength, only when the factors cooperate and develop together, the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in university can really be increased, the efficacy would really be elev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in university; the efficacy;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2017-01-02

北方工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资助。

王润稼,男,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哲学博士;陈杰,女,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

G641

A

1008-2603(2017)01-0136-05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效能学术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