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郑伟波,林楠楠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嵌入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深化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
陈亮,郑伟波,林楠楠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文化自信的中外合作办学“嵌入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在原有“嫁接”和“融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式探索。河北经贸大学在中外合作办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服务主体“以我为主”的“选择性嵌入”,是以批判性思维特征融入的“理念嵌入”,是跨文化、跨区域因素融入的“适应性嵌入”,是基于地方区域性人才需求的案例教学“实践嵌入”。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性嵌入;适应性嵌入;实践嵌入;经济全球化;京津冀
国际化人才培养并非今天才提出的命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迫切的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区域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相比较我国其他区域将更多、更全面地参与到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经济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竞争。长期以来京津的“人才虹吸”效应使河北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河北省作为人才洼地,国际化人才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国际化人才并非全部来自于海外引进,也有通过自己专门的教育和培训而成长起来的国际化人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借力京津为河北省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资源利用空间。河北经贸大学作为地方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以河北经贸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地方培养适用性国际化人才的实践为例,就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嵌入”模式及其深化问题展开讨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批通晓国际经济规则的人才。首先,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化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提供尽可能多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满足人才供给需求关系。国际化人才有利于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他们是先进技术、先进知识的提供者和创造者;其次,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最大化京津冀人才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从京津冀区域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来看,优质教育资源在三地的分布显著不均衡,北京、天津人才培养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河北省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要以促进京津冀三地人才培养均衡发展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经费与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共同探索适合并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传统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截至2016年3月,全国经审批和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2 403家。中外合作办学强调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一些项目采取了简单“移植”“嫁接”或机械“融合”的模式,由于中西方文化和价值的差异、教育理念的碰撞使得传统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充满挑战。
1.跨文化域的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不强。国内单向“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以及被动接受教师辅导的行为习惯。国外教学方式的运用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加之语言障碍,项目学生会呈现厌烦、远离的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容易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此外,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明显表现,例如学生对于国外教材中的用语会存在疑惑,对于外教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适应等等。教学模式的简单“嫁接”显然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2.跨文化域下的文化适应性问题凸显。传统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中,虽注重了中外教师和学生的融合,但由于外方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并不稳定,中外教师在教学理念、语言能力和教学方法上与合作办学的要求也有较大差距。加之国内学生与国际学生交流不足,学生缺乏国际化的氛围(学校中中国学生居多,国际学生较少,平时交流基本以普通话为主),浅层次的融合并不能有效解决教师及学生的文化适应性问题。
3.跨文化域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明晰。“嫁接”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质量评估指标存在针对性不强,过于偏向外方标准的倾向,特别是缺少区域性需求因素的考量。例如区域内学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反馈等。不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使得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存在明显的偏向性。重理论、轻实践,重外方课程的形式化引进,轻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的模糊势必造成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
(二)“嵌入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中,“嵌入”的概念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是牢固地或深深地固定或树立;二是镶入;三是紧紧地埋入。“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物理学与计算机学等理工概念与传统的管理概念相结合的跨学科集合。将这一概念引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一般是指复合型人才培养机构与人才、技术消费的企业或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交结点”。人才培养单位与人才使用单位双方通过合理选取“交结点”的功能需求嵌入,使人才培养、供给和消费成为双方共同参与的整体性过程,各自依托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身在实现功能需求方面的不足,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地方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致力于区域复合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至少存在中方教育机构、外方教育机构及区域人才使用单位三方组织间的“交结点”。中外合作办学“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一个要在三方组织间通过合理选取“交结点”来实现功能需求嵌入,依托并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功能需求耦合,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一体化过程。“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不是简单的对外方教育资源的“嫁接”与“融合”,而是建立在强大的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以我为主”的“选择性嵌入”。在教育对外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地方院校积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凸显的是人才培养中以批判性思维特征融入的“理念嵌入”;凸显的是跨文化、跨区域因素融入的“适应性嵌入”;凸显的是基于地方性、区域性人才需求的案例教学“实践嵌入”。
2013年始,河北经贸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康考迪亚大学先后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上开展了本科教育层次的合作办学。该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适应河北省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类人才,进而弥补河北省国省际化人才需求的缺口。
跨文化适应性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前文提出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功能需求耦合,涉及理念、适应性、实践嵌入等多方面因素的一体化模式。河北经贸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在跨文化适应性视角下的嵌入式教学辅助、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嵌入式教学辅助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是一种整合校内外资源包括师资在内为学生打造学习、实践平台的教学模式。嵌入式自主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得学生将图书馆、网络等学习资源嵌入到自己的日常学习中。嵌入式案例教学是嵌入式的重点,推崇情景式教学,充分利用形象创造典型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把认知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并借鉴参与式、沉浸式教学方式,在案例中汲取专业知识和必备技能。
河北经贸大学尤其注重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尽可能多地选取本土化而非西方的案例,将学生作为主体嵌入到事件中,意味着学生积极走进实践课堂情境,与教师协同开展课程、作业、活动等的设计、实施乃至评价,以提高学生在嵌入式案例教学中的参与感。学生在实训中不是一味听讲,而是自主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教育理念。
上述实践探索较好地佐证了“嵌入”思想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但由于项目实施时间较短,现有应用还较多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理念及文化适应性层面上的思考与探索尚需进一步深化。
(一)嵌入西方教育行为理念,突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主动性
批判思维是西方教育行为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教育创新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嵌入”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及其具体方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挑战“权威”。
要发挥合作办学小班和外籍教师授课的优势,积极鼓励学生的全方位参与,还可以大胆引入“学生教员”,如高年级同学担任低年级班级的“小班主任”,或通过设立学生科研讲台,以缩短“讲台权威”与“受众”的距离,“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生在这种嵌入了国外浓浓的批判性思维理念行为的教学模式或环境下,将由被动的客体真正地转为学习的主体。
(二)打造精英教师团队,共享国际化师资及教学资源,提升跨文化适应能力
组建好国内、外精英教师团队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招聘和引进师资时必须严把关,尤其是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资格和水平进行严格审查,实行师德及意识形态一票否决制度,并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和服务体系。
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师要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课堂设计、作业形式等方面进行统一培训,在培训中尤其要注重结合跨文化、跨区域的“适应性嵌入”因素。注重学生的心理因素、文化习惯的“文化适应”嵌入,同样的案例事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冲突处理的路径和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为学生发挥其自主性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引导实践,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由知识讲解向意识领先、框架梳理、能力提高的模式转变。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双方面的培养,通过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三)嵌入区域性人才需求指标,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评估体系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障区域性国际化人才供给的有效性,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做好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首先,定期开展公平、公正的质量教学评估,保持中外合作办学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地方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致力于区域复合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这一核心目标的一贯性是保证合作办学质量的前提。其次,质量评估过程中应坚持评价主体和维度的多元化,从多主体、多角度评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和实践有效性。评价主体至少涉及到中、外方教育机构及区域人才使用单位三方组织。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同样涉及中、外方教育机构及区域人才使用单位三方组织间的“交结点”,通过合理选取“交结点”来实现区域人才需求的嵌入和功能需求耦合。最后,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反馈机制,为信息反馈提供畅通渠道的同时,尤其是重视人才使用单位的反馈。办学质量不仅要权衡毕业生就业率或留学教育率,还应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反馈及合作项目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做出客观的评价。国际化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的设定,既要强调评价标准的稳定性,又要注意随着区域内、外部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适用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将对地方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河北经贸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中,以“嵌入式”为核心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深化,顺应教育对外开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在扬弃传统“移植”“嫁接”“融合”模式和更好地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用性人才方面将带来有益的启示。
[1]孙智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145-147.
[2]林金辉.论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研究,2011,(6):64-67.
[3]陆根书,康卉,闫妮.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75-80.
[4]曹建芳.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0.
[5]石易.京津冀人才培养一体化刻不容缓[N].光明日报,2015-09-15
[6]孙仁峰.“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4-38.
[7]谭瑜,陶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14-117.
[8]郑伟波,王乐乐,侯子扬.国际化人才培养之嵌入式教学范式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5):23-25.
[9]龚芙蓉.国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之“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0,(3).
[10]潘磊,张静,程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5,(8):163-164.
[11]王素芳.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内涵提升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42-45.
[12]覃美琼.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6,(5):34-39.
责任编辑:秦学诗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Embedded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Culti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Cheng Liang,Zheng Weibo,Lin Nanna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Embedded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an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grafting"and"fusion".Embedd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propos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 practice is not only"I-centered"selective embeddedness,but also idea embeddedness integrated with critical thinking,adaptive embeddedness integrated with cross-cultural and cross-regional factors and practical embeddedness based on regional demand for talents.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cultivation mode,selective embeddedness,adaptive embeddedness,practical embeddedness,economic globalization,Beijing-Tianjin-Hebei
G640
:A
:1673-1573(2017)01-0087-04
2016-09-24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5031213);河北经贸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重大项目“我校国际化办学定位及特色研究——基于中美合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嵌入型教学范式的探索”(2014JYZ01);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嵌入型教学范式在国际化办学中的应用研究”(2016GJJG078)
陈亮(1966-),男,河北沽源人,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郑伟波(1972-),男,黑龙江人,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才离职与保持、跨文化适应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