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惠娟
(海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模式建构
柯惠娟
(海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移动学习理论,探索性构建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模式,提出新模式由移动学习指引、数字化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三大板块和环节组成,并指出在模式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三方面工作,即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理念、做好监控管理工作以及搞好模态配合和转换。
多模态话语分析;移动学习;大学英语教学
随着20世纪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身的移动网络辅助语言学习模式逐渐取代了单模态、静态的传统语言学习模式。大学英语学习过程借助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多模态化,外语学习空间不断无限扩展,多模态环境下外语移动教学成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网络社会需要的有益尝试。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移动学习理论,探索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模式,以期为推动我国大学英语多模态化的移动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
模态指交流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象、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朱永生,2007)。多模态( multimodality) 是指“在设计符号产品或事件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符号资源建构意义的形式”( Kress & van Leeuwen, 2001: 20)。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是 O'Toole ( 1994) ,Kress 和 van Leeuwen( 1996,2001) 提出的一种新语篇分析方式。国内学者张德禄(2009)将多模态话语定义为“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在于将语言和其他相关意义资源整合起来,使得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语言系统在意义交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而且还可以看到诸如图像、颜色、动作等其他符号系统在整个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 从而使人们对话语意义的理解更为全面与准确,达到更加有效的交际目的(胡壮麟,2007)。
(二)移动学习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人们通过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可以随时自由地获取数字化学习内容和资源。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捷性和普遍性逐渐催生了移动学习并使之不断发展。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无线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综合国外研究者(Keegan,2000;Quinn;Dye, 2009)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定义,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所需的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和服务,并在各种情境下通过无线移动网络技术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交互,因时因地因需进行的数字化学习模式。
在竞争意识超强,讲究学习和工作效率的现代社会,由于移动学习具有诸如便捷性、个性化、交互性、及时性以及泛在性等特点,可以为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创造出随时随地随需而发生的数字化学习,决定了它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将创造一种符合大众需求的全新学习模式,达到一些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取得的效果。
多模态化移动教学模式在快速发展的移动网络技术辅助下,有许多传统的“PPT+讲解”的教学模式无法企及的优势。
首先,移动智能终端在软硬件方面支持的多模态化英语学习,除了能够呈现传统的语言文字文本外,还可以呈现刺激学生视觉、听觉和某些触觉等模态的由图像、音频和视频等组成的各种情境,这有利于启发和增强学习的意义,巩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郭绍波&杨劲松,2015)。
移动网络科技的进步为多模态化英语学习的情境创设和情景认知带来了便捷。它能够以虚拟的情景生动地反映抽象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能在不同场合和时间节点为学习者提供适时协助,因此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理解。
最后,多模态环境下的移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无限拓展英语学习时间和空间;它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自主化的教学平台,提供海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现了现代英语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以及实时性特点,极大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日益普及,移动智能终端诸如智能手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已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给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外语教学与网络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紧密。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现象普遍,师生比例严重失衡,课时有限,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虽然常见,但功能极为有限。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严重不足,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实行多模态化移动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既可以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还可以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补充。
大学英语多模态化移动学习是指在大学英语语境中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先进技术进行互动教学,着重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利用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理解和应用,在多模态学习环境中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丰富有效的互动完成意义构建,实现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
新模式的教学实践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移动学习理论为指导,明确定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强调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把多模态化的移动学习资源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使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能够拓展到课外无限的学习空间,使大学英语学习成为多模态化、移动性、个性化、交互性过程。
(一)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
为保证移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执行,需建设一个将移动学习应用到最大化的学习体系。此体系包括外研社研制的高校外语教学平台、QQ空间和QQ群、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群、各种具有英语学习功能的手机和电脑程序。
1.英语语言和文化学习功能
师生结合大学英语教材各单元的学习主题,利用QQ群、QQ空间、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平台定时上传分享各种有关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各单元知识点和语言点的文本、音频、视频和动漫等数字化学习材料,不断充实移动学习平台的英语学习资源。此外,学生还可利用各种英语学习手机app,如英语趣配音、百词斩、知米背单词、知米听力、网易公开课等提高自己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2.英语课程学习功能
高校外语教学平台主要针对大学英语数字课程按需定制研发而成。它集教、学、评为一体,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全面智能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评测,也便于教师进行课内课外的线上教学管理和教学诊断;其使用便捷高效,师生可通过电脑和移动智能终端登陆此平台就学习问题进行交互支持。
3.交互分享功能
师生和学生之间通过QQ和微信建立各种主题的英语学习互动群,其中包括答疑解惑群、小组作业讨论群、学法指导群以及线上英语角等。通过移动在线互动,师生不仅随时随地可就各种学习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增进师生间感情,而且各类互动群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日常使用英语交流的习惯,从而培养语感和英语思维。
(二)新模式的主要环节
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模式包含移动学习指引、数字化辅助教学、教学进度执行与控制、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四大板块和环节。四大环节从开学初课程指引到期末教学反馈总结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个学期循环进行,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每学期的具体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同时每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围绕课文单元主题,通过移动学习指引、数字化辅助教学、教学进度执行与控制、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这四大环节循环反复培养提升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1.移动学习指引
每学期开学的首次课上,教师需要告知学生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强调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应用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安排、学习任务及要求、成绩评价标准和移动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这一环节对于整个移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执行起着重要铺垫和引领作用。为了让学生明了移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安排,教师的口头讲解、相关音视频介绍和多媒体课件成为主要的交际模态。
2.数字化辅助教学
这一大环节包括课前目标制定、课堂教学和课后考察几个小环节。课前目标制定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具体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师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前学习任务内容、课件和移动学习资源通过移动学习平台或QQ群等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就这些多模态教学资源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并就预习中产生的问题通过QQ群和微信群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课堂教学是第二个小环节。在课堂上,师生根据单元主题和内容,设计并展示各种多模态互动教学活动。首先,教师使用教材、课件和音视频材料,同时指导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等,借助事先准备好的数字化文本材料、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输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复述、听写和写作等模态转换输出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巩固和提高各项英语技能、在与教师和同伴协商、交流、合作中建构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运用多模态化移动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呈现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接着学生在通过多模态化移动学习方式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课前筹划设计依据单元主题的拓展性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各种移动智能终端收集整合各种素材、设计活动方案、制作PPT课件或微视频、讨论修改定稿、最后排练预演。这个环节最能培养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和日常进行移动学习的习惯。课上学生分组进行单元主题学习成果展示:角色扮演活动、组织讨论和辩论、PPT和微视频等多模态作品展示。师生在每组展示后通过多种方式如现场、手机QQ和微信等开展积极有效的学生互评、自评和师评。通过多模态环境下的展示和以移动终端为辅助的评价,教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进行语言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后考察时教师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通过外语教学平台、微信等移动平台,以多种形式如网络测试、知识竞赛和主题讨论等,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形成评价,结合QQ群和微信群里师生答疑情况,设计下一阶段教学活动。
3.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
在数字化教学中,师生充分利用移动终端上的交互软件,以一个单元的学习为单位,进行反馈总结和评估以达到质量监控效果。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和学期末,教师对整个单元和整个学期教与学情况和效果进行总结、检测和反思。教师通过外语教学平台、QQ和微信面向全班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并挑选各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以便深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效果以及他们对所有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协商,寻求最佳教学方案。同时,教师通过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结合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展示活动得到的过程性评价总结形成阶段性评价。教师综合所有这些意见、建议和评价,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为新阶段新学期制定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的教学活动。
上述三大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准备铺垫,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体验实践。整个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重视教学中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交流和互动,努力创设一种多模态环境下资源共享、多重交互、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维度的大学英语移动教学环境,连通课内外大学英语学习。新模式是网络信息时代对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升级版,有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移动教学模式实施措施
1.树立自主学习理念
大部分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被动地遵从父母和学校安排,习惯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上大学后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力不强,不善于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为了有效实施移动教学模式,在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理念,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帮助其学会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资源,学会从海量信息中选取并加工自己需要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和设计教学活动,进而提升其学习动机,使其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2.做好监控管理工作
由于移动学习连通课内外英语学习,无限拓展英语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移动学习管理和评价体系。自上而下的系统管理和有效及时的评价,有利于督促学生严格执行学期初就已制定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有利于帮助学生定期反思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使其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有利于就学生各阶段表现给予个性化评价,从而增强其对移动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保证移动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性。
3.搞好模态的配合与转换
作为多模态环境下移动教学的主要媒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多模态教学资源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自主学习活动展开,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多模态资源的来源多样化,可以是网络数字化文本、图像、微视频和动漫等,也可以是师生讲与练过程中产生的语言和动作、师生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音视频材料和微课等。课前,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和制作多模态教学资源和确定最佳模态组合;课上,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反应调整多模态资源使用,注重多种模态间协调统一,注意所选模态之间主次关系,要善于利用不同符号资源优势进行模态间的互补和协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一种开放和谐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移动学习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构建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模式能有效弥补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实现师生间和学生间积极互动,促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核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填鸭式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借助移动通讯网络技术,通过各种模态的协同和互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优化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了网络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实践过程中,难点在于如何在课内外有效监管学生移动学习情况,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多种模态,使得不同模态之间相互协同,共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从而达到较佳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探索和改进。
[1] Kress,G.,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2] Kress,G.,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 Arnold,2001.
[3] O'Toole,M.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London: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4] Aleksander Dye.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 [EB/OL].http://nettskolen.nki.no/forskning/mobile_education.pdf.2009-12-07.
[5] Desmond Keegan.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0(5):10.
[6] Clark Quinn.mlearning: Mobile,Wireless,In-Your-Pocket Learning[EB/OL].http://www.linezine.com/2.1/features/cqmmwiyp.htm.
[7]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8]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9]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10] 郭绍波,杨劲松.多维度探析英语学习多模态化转向的理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4).
(责任编辑:赵 峰)
Study of Mobile Teaching Framework under the Multimodal Environment in College English
KE Hui-ju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mobile learning, a tentative study is made to establish a mobile teaching framework under the multimodal environment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 It reveals that there are three major parts in mobile interac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namely mobile learning orientation, digitally-assisted instruction, teaching effect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In practice, the three aspects that need to be handled with great care are fostering the idea of autonomous learning,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achieving modal coordin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mobile learning;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2017-02-06
柯惠娟,女,汉族,海南海口人。教育学硕士。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2015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证研究”(编号:QJY1251502)成果之一;2017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际旅游岛建设新常态下海南旅游官网的多模态研究”(编号:Hnky2017-7)成果之一。
H319
A
1009-9743(2017)02-0154-05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7.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