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总目录

2017-02-23 04:17:20
关键词:研究

【哲学研究】

如何匡正新自由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

姜 威,崔浩琳(1,1)

公共性与非公共性:接受公平正义的承诺

荆文凤,崔剑锋(1,6)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意识理论及启示

浦艳秋(1,10)

——卢卡奇与葛兰西阶级意识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真理观的超越

骞 真(1,13)

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

汪 珊,张 敏(2,1)

理性化悖论

吴 垠(2,4)

——从马克斯·韦伯“深刻性的悲情”谈起

雅斯贝尔斯科技异化思想探究

侯晓洁,李庆霞(2,8)

论庄子的治理思想

魏 微,李 霞(2,12)

——以“器”为视角

“一带一路”生态伦理问题思考

季梦婷,陈绪新(3,1)

《资本积累论》中第三市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胡飞霞,贾淑品(3,4)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

牟 影(3,9)

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必然性

张滋林(3,12)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张琪如(3,16)

习近平经济战略思想对经济战略转型的贡献

刘鹏飞(4,1)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初始逻辑

康倩倩(4,5)

—— 读《论犹太人问题》

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弗洛姆对马克思思想的新阐释

曹蓓蓓(4,8)

论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思想

于欣宜,李玉珂(4,11)

公共性:公平正义的理性共识

荆文凤,栾颖娜,任 平(4,15)

工匠精神:劳动满足感与光荣感的当代形式

蒋楚楚(4,19)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理论旨趣

陈道武(5,1)

——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

马克思生态哲学视野下的绿色发展:理论渊源和现代启示

刘 旭(5,4)

张角的“卡里斯玛”气质与太平道

董 琳(5,8)

论袁了凡的以善立命观

梁大秀(5,11)

基于复杂人假设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可能性问题

林 影,孙广华(5,14)

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再思考

王玉沿(6,1)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刘大勇,项 蕾(6,4)

“灌输理论”的问题缘起、学术争论及价值启示

司明宇(6,7)

——以列宁的灌输理论为切入点

阿奎那与萨特“存在先于本质”思想比较研究

曾利霞(6,11)

福斯特生态危机思想考察及当代启示

刘玉莹(6,14)

由“道”而“法”

彭伊帆(6,17)

——“自然”的分化

【政治学研究】

“四个全面”视域下社会建设路径问题研究

王 婷,许川川(1,16)

“四个全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新境界

储修玙,郭田甜(1,21)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技术路径:以“互联网+”为治理范式

邓 凯(1,25)

论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发展

寇 瑶(1,31)

俄罗斯与南高加索三国关系探究

李 卓(1,35)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美国影响力分析

马新妍(1,3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

郭 纳(2,15)

新加坡“政治两面性”的成因及其对中新关系的影响

李志强(2,19)

后工业社会引导型政府职能与非政府组织的逻辑转向

代佳朋(2,22)

乡镇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研究

陈俊星,李慧敏(2,26)

——基于西北地区Z市S区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后国家与社会关系演进的博弈论分析

郭 锐(3,19)

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李 军(3,24)

——以落实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视角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人现代化的人学路径

赵永春(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本质特征的关系

李长浩(4,27)

跨域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内涵分析﹑实践困境与路径思考

赵晨光(4,30)

“撤村并居”视域下农村社会新型治理困境与优化策略

杨 钉(4,35)

社会主义公正观基本理论问题探析

汪琼枝(5,18)

公民意识的培育:人的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与重要表征

吕前昌(5,21)

我国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原因

刘 丽(5,25)

全面深化改革下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

侯玉双(5,29)

现阶段国际安全威胁的主要特点

韩 红(5,3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安维稳的困境与理念创新

徐 慧(5,39)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社会阶层发展

王福帅(6,21)

信息时代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张 峰,张士栋(6,25)

依法行政原则与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周孜予,姜宇欣(6,28)

【法学研究】

从法学自然主义到利益法学

黄伟文(1,41)

GATT/WTO关税谈判“主要供应者原则”之研判

周跃雪(1,44)

论高利贷行为入罪的法理依据及规制措施

刘思博(1,47)

虚假仲裁中案外第三人权益救济的路径

武文浩(1,50)

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差异性探讨

虞惠静(1,53)

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张 文(1,56)

民法角度下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问题探讨

李 宁, 贾 茜(1,61)

共同犯罪界定标准探究

周 烁(1,65)

——以共同犯罪意思联络为视角

《刑法修正案(九)》风险刑法理论特点的体现

瞿春兰(1,69)

网络时代版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管明明(1,73)

我国物权法定原则缓和的正当性和可行性

邵白杨(2,33)

我国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适用限制的理论构想

邬晨牧(2,36)

占有脱离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

张 轩(2,40)

——基于法理学和法经济学视角下的思考

印度的外商投资准入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岳 鹰(2,43)

谈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武晓红,张吉业(2,46)

——对一起盗窃案件的再思考

论劳教制度的止废及替代措施

刘 丹(2,49)

地方立法权扩张的合宪性控制

李晶淼(3,28)

公安行政复议调解机制构建研究

何 鑫(3,32)

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合理性与制度设计

卢石梅(3,36)

社区矫正制度之性质与功能

李 冬(3,41)

论侵权责任法中“相应的补充责任”

郭子瑜(3,44)

人格物继承法律问题研究

黄涛周,马卫东(3,48)

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与问题

米卡热木·努尔麦买提(3,52)

沿革与比较:刑事诉讼证明的基础考察

孔祥伟(3,56)

轻罪快速处理程序的法价值及其建构

高 勇(3,60)

日本白领犯罪原因探究

龙炜林(3,66)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反思

岳 鹰(3,70)

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法律困境及其应对

陈淑芬(4,50)

环境法中的生态安全观

郭 炯(4,43)

我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冉华庆(4,46)

——基于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比较研究

犯罪故意“明知”问题之考辨

徐子淳(5,44)

中国侦查制度特异性及侦查制度改造

赵长明(5,47)

执行程序中债务人异议审查制度研究

王国梁(5,51)

论公益诉讼制度

蒋亚玲(5,54)

——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

公序良俗原则在民法适用中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白 冬(5,57)

我国城管执法现状的法律规制探究

付承为(5,62)

论法律辩论的双重维度

张昌辉,王晶晶(6,32)

中国刑事诉讼人身信息采集制度研究

张彭皓(6,35)

刑事诉讼中利用无人机取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 敏(6,42)

欧盟混合协定实施的问题及其影响

李琳婧(6,46)

国际人权条约机构“一般性意见”在人权实践中的作用

叶 研(6,50)

论我国所有权保留制度的完善

李文一(6,55)

完善警务信息公开制度的法治途径

吴步天(6,58)

——以北京市公安局政府网站的现状分析为例

数字化出版网络传播侵权问题及法律规制

王 华(6,64)

网络著作权保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蒋汉昌(6,67)

【经济学研究】

表决权信托:一种新型公司治理路径的可行性探讨

林锦静(1,76)

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制度与政策

祖章琼,林 淳(1,79)

——基于社会结构功能理论的视角考察

企业重组中的纳税筹划

明 晶(1,83)

基于灰色系统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

舒家先,吴航宇(1,86)

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关系研究

刘炳序,翟 越(1,90)

——基于面板VAR模型

黑龙江省湿地科普旅游开发探讨

刘 硕(1,95)

“一带一路”建设中对俄能源投资的风险及应对

孙 都(2,53)

基于企业视角的两次债转股对比分析及建议

刘妍燕(2,56)

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丁红梅(2,59)

居民家庭资源利用效率的测算与分析

周 弘,胡 涛(2,67)

——基于DEA-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经济管理创新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

郑绍庆(3,74)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我国金融风险问题研究述评

周少帅(3,78)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法律障碍与破解路径

王小丽(3,82)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探析

刘军君,祝国平(4,50)

——基于数字红利的视角

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邹 璐,曾惠芝,刘晓婉(4,53)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特殊经营风险的防控措施

陈立金(4,56)

美国农业经营体系研究

郭 棒(4,59)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效应

陈 顺(4,63)

论我国资产证券化中信托登记制度

曹 楠(5,66)

我国商贸流通业自主创新框架及发展策略

邱惠妮(5,70)

——以国家产业链战略为视角

我国流通业“走出去”的战略支撑体系完善策略

胡丽丽(6,71)

【语言文字】

现代汉语紧缩句研究综述

赵雅青(1,99)

关于繁钦《定情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王 郁(1,104)

澳大利亚汉学家杜博妮翻译思想研究

焦 飏(1,107)

中国三次翻译高潮及翻译文学地位探究

游岚燕(1,112)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审视

试论古代汉语中的“体动”用法与“言动”用法

孙泽方(2,72)

——两种尚未被专名化的特殊词类活用方式

《孟子》中的“所”字结构

贾海霞(2,75)

五四时期新词语规范化发展的制约机制

杨 霞(2,80)

现代汉语语义格对比分析

吴英花(2,83)

当代汉语新词中的新式词根

李璐溪(2,87)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单音动词研究

王晓庆,赵 君(2,90)

——以制作义动词为例

汉语情感隐喻的认知模式构建

邵 彤(2,93)

翻译中的文化资本流转

余 娟(2,97)

——以理雅各为例

国内外亚里士多德修辞思想研究综述

赖玉英(2,100)

——兼评国内关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误解

吕赫若小说《玉兰花》隐喻修辞摭议

张雪梅(2,103)

“概念合成”视角下的网络词汇生成机制研究

缪章艳,张同乐(3,85)

汉英词典中“承诺”的词类标注问题

霍忠振(3,88)

——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的研究

楚文字研究的点与面

薄 刚(3,92)

——评张峰的《楚文字讹书研究》

论部分形声字声符兼有取意的现象

陈锦彬,胡 稹(4,70)

社科文献摘要中国文化特有词汇英译方法探究

李 燕(4,73)

翻译伦理视角下的《解密》英译本研究

张宏瑜,刘雨晴(4,78)

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其计量分析

孙 颖,葛明贵(5,74)

“三言二拍”中的骂詈语

唐 宁(5,78)

从中日史料的角度再考日伪时期的“太君”用法

张守祥,王凤莉,于湘泳(5,82)

从翻译过程视角探究社科文献摘要的英译

李 燕(5,87)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曹 敏,赵传银(5,91)

环县方言中的词法

赵 红,谭治琪(6,74)

从柄谷行人的解读看索绪尔的语言观

林佳信(6,78)

多模态语篇研究的理论探索

董志友(6,82)

【文学研究】

汉魏六朝书论品鉴形态考述

孙鸣晨(1,115)

李贺内外的批评空间

徐晓杰(1,118)

——对《历代诗评视野下的李贺批评》的批评

杜牧散文中的历史意识

郭彦君(1,121)

民国初期歌词意象综论

李 晶(1,125)

孔乙己形象:近百年社会变迁的文化标本

高伟军(1,128)

诗园里的芳香

邹学慧(1,131)

——论戴望舒诗歌中的花意象

现代乡村的结构性变化与乡土文学的嬗变

宋学清(1,134)

——《麦河》与《后上塘书》的互文性阅读

“他者”的倒置与文化抵抗

赖桂珠(1,140)

——《权力与荣耀》中的后殖民主义话语特征

乔治·奥威尔的《绞刑》的及物性系统与主题意义的构建

姜秀荣(1,143)

论中越传奇小说中的“现实爱情”母题

陈 芸(1,147)

——以中国《剪灯新话》和越南《传奇漫录》为例

多元孤独体验观照下的“屈骚”

黄 超,余香莲(2,106)

汉长安京都赋中的西域文献

倪 童,母小琳(2,109)

有情的写实

唐光胜(2,112)

——郁达夫传记文学论

激情—矛盾—理性

黎晓华(2,115)

——贾平凹小说创作三境界

视觉文化语境下《盲井》的底层“暴力”叙事研究

王玲玲,孙时彬(2,118)

从反成长角度看《莫瑞斯》中的克莱夫

张 宁,汤媛芳(2,122)

中国古代“个体”思想的现代阐释

涂早玲(3,94)

——论儒家“君子”之道与庄子“至人”追求的正反合

汉长安京都赋与西域文化影响

倪 童,祁 琪(3,99)

宋元小说话本与杂剧的贞节观

马海霞(3,102)

黄省曾、李梦阳的文学交往

李祥耀(3,105)

金湘的“歌剧思维”在歌剧文本创作中的审美特征

张 宏(3,108)

新时期《紫钗记》人物形象研究

季通宙(3,112)

第三代诗歌后的困境

陈文杰(3,116)

——“现代性”的焦虑与消解

自虐·自嘲·自省

解殿双(3,119)

——莫言作品审美意象解析

池莉小说的世俗性

陈雨纯(3,122)

《苍黄》与《二号首长》比较论

刘新征(3,125)

曹文轩小说少年形象的孤独美

林 琳(3,128)

粉丝经济与文学迷思:论消费时代下的网络文学生态

马小凤(3,131)

《霍斯托密尔》中动物叙事的文本形式与伦理向度

曹 爽,高建华(3,134)

库珀边疆小说国内研究综述

孙婉婷(3,137)

地平线上的爱欲与生存

乔焕江(4,81)

——薛喜君的底层书写

苦难叙事的意义及其可能性

宋宝伟(4,82)

——薛喜君小说研究

“小人物”的诗性抗争

包 晗(4,84)

——薛喜君笔下的底层生活

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的语境批评法

林 风,岳 峰(4,87)

——以《诗经》和《易经》的诠释为例

《老子》郭店简本与王弼注本第三十章异文对比研究

王 岩(4,91)

生成视域下的庄子存在美学研究

葛 跃(4,94)

颜延之与王僧达的文学交游

陈虹岩(4,97)

《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论略

吴婉霞(4,102)

燕赵文化背景下的纪玘文诗歌创作

韩荣荣(4,105)

李兆洛的“公文观”

肖 虹(4,108)

论废名诗学建构的背景与主张

白 璐,肖国栋(4,111)

女人是月亮

闫顺玲(4,115)

——解读《月牙儿》

欧茨和严歌苓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比较研究

蒋 华(4,118)

诗是现代禅

熊英琴(4,122)

——论沈奇诗歌《天生丽质》的禅趣美

阿瑟·米勒戏剧创作的思想艺术特征及成就

张 璐(5,95)

弗洛伊德理论视角下的《左传》梦境心理研究

林丽华,郭 丹(5,98)

孙绰、许询隐逸观的异同

李 静(5,102)

李渔《巧团圆》情节结构的舞台性

袁笑笑(5,107)

形质之美:白山黑水红色记忆

吴悠然(5,110)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人”的所指的变化

侯令琳(5,113)

1980年代晋地女性文学创作的多元艺术风格

侯雪晶(5,116)

“刘氏科幻”冷酷美学的节点

王 宏(5,119)

精神的注入:当代诗歌重生的一种可能性

陈文杰(5,122)

莫言作品中的汉语情感隐喻

邵 彤(5,125)

狄更斯:一个观察者与同情者

王 锐(5,129)

——以城市与儿童为视角

通往世界幽微的叙述之舟

孙 葳(6,85)

——孔广钊小说的叙事艺术

历史的追忆与书写

徐晓杰,朱玉珠(6,86)

——孔广钊小说的历史解读

《和我一起荡秋千》的空间叙事策略

蒋红艳(6,89)

在真实与虚假之间

郭永洁(6,93)

——评孔广钊小说中身份焦虑问题

“景”字与中国诗学早期情景论

马连菊(6,97)

丝绸之路景观与岑参边塞诗的空间想象

燕晓洋(6,100)

从李贺诗歌的诡谲意象看中唐险怪诗派之流变

林 媚,徐紫云(6,104)

论崔敦礼之诗歌

王俊斐(6,108)

清代拟话本小说早衰原因探析

聂春艳(6,112)

鲁迅关于《诗经》相关问题的评述

孙雪梅(6,115)

——以《汉文学史纲要》为视角

相近的乡思与不同的构思

李慧军(6,118)

——《故乡的野菜》《藕与莼菜》之比较

身体美学视域下的严歌苓作品研究

刘雪宁(6,121)

“风景”深处的存在

邵天泽(6,124)

【历史学研究】

二重证据法与瑙克拉提斯城相关问题研究

李成彬(1,151)

北魏祭孔制度研究

刘凤雪(1,156)

《钱神论》经济伦理思想剖析

唐春玉(1,159)

崇德时期清与朝鲜的政治经贸关系

党林林(1,162)

从漂民问题看清代中朝关系

王 磊(1,165)

近现代农庄生活对辽宁和美国西部居民性格的影响

任 艳,马永辉(1,169)

——以《科尔沁旗草原》和《啊!拓荒者》为例

区域特色文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杨荣清(1,174)

——以环巢湖古镇江淮特色为例

论轴心时代印度、希腊、中国精神觉醒的异同

李壮壮(2,126)

宋金“海上之盟”与宋蒙联合灭金之比较

储修玙,郭田甜(2,130)

明朝初期(洪武年间)中国与朝鲜的贸易往来

何玲玲(2,134)

论犹法贤的史学思想

卢 熙(2,138)

孙中山建国方案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苏新宇(2,141)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历史反思

程冰倩(2,147)

冷战后法国托派政党与工会组织的关系模式

李乾德(3,140)

春秋时期两次“弭兵”之比较

李万军(3,143)

两宋货币经济发展及影响

陈德田(3,147)

清中期满蒙大学士入值军机变迁探析(1736-1850)

刘 洋,李荣鑫(4,126)

清代常平仓研究评述

王 睿(4,129)

近代回族社团与回族文化的整合

马 艾(4,134)

满铁对中国东北金矿资源的掠夺(1931-1945)

李雨桐(4,137)

考量陈独秀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四个判断

姜金林(4,141)

变与不变之间:近代知识分子文化转型考察

郑智谦(4,144)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例

从沙元炳的诗文看西学东渐

王剑莹,陈祥伟(4,148)

——以如皋为例看地方近代化进程

冷战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霸权政策

陈美菊(4,152)

建交初期的中新交流与新西兰对华移民政策

王 娟(5,131)

————1972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

论北美殖民地早期印第安人优势地位的体现

王卓祎(5,135)

论西方近代思想对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的影响

张 晋(6,128)

清末马尾造船厂与法国合作失败考析

黄 伟(6,131)

清代中后期奉天地区移民控制研究

田 雨(6,134)

【传播学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综艺音乐节目的传播策略

张 震(2,150)

自媒体的运营策略及发展问题

陈 杰(2,154)

——以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为例

网络直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曾 艳(2,158)

审美文化视域下的网红特征

王 艳,石 清,胡德骏(2,162)

从《长城》看如何运用视觉符号进行跨文化传播

黄远卿(2,166)

多视听媒介时代的电影本体

卢 康(2,170)

大学生中国文化传播能力:概念界定、时代内涵与体系构建

李敦东(2,173)

我国东北周边国家文献保障的国家策略研究

陈 晶,董 颖,刘迎红(2,177)

秒拍短视频的传播现状与优化策略

陈明华(3,150)

画廊与市场:论艺术市场的传播问题与意义

宋芳斌(3,153)

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及应对

徐嘉辉,王雪婷(4,155)

后真相时代传统媒体的失位与救赎

管媛辉 ,胡万鹏(4,158)

全媒体时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机遇

音 坤(4,161)

从《千锤百炼》看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生成机制

牛语蘩(4,164)

网剧运作模式探析

张 浩,李 娟(5,138)

——以《余罪》为例

政务微信编辑的宣传服务工作问题与对策

陈 川(5,142)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及创新

韩莹莹(5,146)

清代东北流人文化的传播意义研究

蒋 爽(6,137)

社交媒体发展综述

吴江秋,陈静瑜(6,140)

【教育理论与实践】

导师负责制下学术规范教导责任与实现路径述论

张艳萍,卢 婧(3,157)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
电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