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实训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培养
——基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的研究
王 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工匠精神”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作为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主要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从教学内容、教学队伍以及教学环境来看,学校实训教学不失为“工匠精神”的一种间接培养途径。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中,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实现工学对接、关注学生态度和实施灵活监管,可以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实训教学;工匠精神;计算机专业
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鼓励有条件的高职学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但是,我国并不完全具备德国“双元制”的办学条件,致使这项试点工作的推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此,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领会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试图寻找某种间接或替代的实现方式,即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达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现代学徒制具有双层“教育理念”
学徒制的概念起源于中世纪行会发起的对技工师傅的培训,一般指西方各国的职业培训制度,手工艺学徒制在许多现代工业国家成了职业培训的模型。在古代中国,学徒制常指官府手工业作坊培养工匠和民间传承个人技艺的制度。“学徒制培训关注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的传授”①,具有双层的教育理念,一是技术技能的传承,二是职业精神的传递,师傅不仅教给学徒技艺,还会指导学徒做人,通过言传身教,让他们学艺求精,遵守行规和商业道德,树立产品与服务的品牌意识。
现代学徒制则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是在校学生,也是企业员工,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就学即就业。因此,行业企业必须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提升职业能力。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在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发展,它摆脱了行会、手工业作坊的局限性,使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具有了社会公共性的特征,但其教育的基本理念没有变。
(二)“工匠精神”是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
在现代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批量定制”和流水线作业成为常态,一般生产者也围绕着机器来运转,或者沦为操作机器的工具,或者异化为机器上的“螺丝钉”,个人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难以显现,如果再加上职业精神缺失,特别是传统学徒制中的核心理念“工匠精神”淡化,势必造成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滑坡。“工匠精神”是员工在企业的生产服务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它对企业的生产发展,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应该倡导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起来,将“工匠精神”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努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工匠精神”主要在工作实践中形成
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来观察,“学徒制培训主要在工作场所进行,但是学徒工作场所和职业学校经常是相互结合的”。③关于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的知识可以从学校获得,但职业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精神的修炼,一般应在工作实践中形成,而我国没有明确“教育型企业”,企业参与育人没有法律义务,在劳动力相对比较富裕的国度,职业院校寻求校企合作育人的路子往往得不到企业的回应,便采用多种方式来替代,常常通过真实的与模拟、虚拟的工作环境相结合,间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校内实训室的功能得到更大拓展。
一般来说,实训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技术技能,教师主要来自行业或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实训条件也是基于真实的工作情景,这与在企业内部培养人才具有某种“相似性”,因此,可以用来间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实训教学旨在培养技术与技能
实训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知识是核心教学内容,课程讲授是主要教学方式,而学生则是核心教学对象。实训教学则不然,教学对象由学生转变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实习生,教学方式也从课堂教学转变为企业内的实践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教学的主要内容由知识讲授,转变为技术与技能的训练,以及“工匠精神”的培养。实训教学中的技术技能培养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实训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巩固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成为实训的前提条件。二是做好理论知识向工作能力的转化。实训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内化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而对那些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知识,还要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与训练。三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和转化知识的目的在于提升工作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和发展自己的技术技能。
(二)实训教学主要由行业能手执教
“受多重因素影响,辖内银行机构存款组织能力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未来信贷投放规模的可持续增长。”江苏常州银监分局局长陈惠莲介绍,当地银行存款的增长多以高成本的存款为主。“存款成本上升导致银行利差收窄,个别银行存贷款利率持平甚至倒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陈惠莲说。
实训教学的高效有序开展以及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而这个教学队伍的核心力量就是各行业的能手,主要是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员工。实训教师一般可以分为专任专业教师以及特聘专业教师两大类:专任专业教师由学院的教师队伍组成,他们不仅有着较好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具备运用课程知识来从事专业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以外派的形式驻扎在实训基地中;特聘专业教师则多由不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各行业一线人才组成,如计算机企业的工程师、程序员、中层管理者等,它们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或许不如专任专业教师扎实、丰富,但他们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专业知识运用方面有着尤为独特的优势,对学生实训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也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三)实训教学基于真实的工作环境
实训教学环境一般是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创造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企业行业文化,全方位的锻炼“工匠精神”。譬如,许多高职学院网络专业的《构建企业级交换路由网络》课程实训教学,就是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构造的真实情景中进行,“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和行业企业教材,将企业精神引入网络实训室,营造企业岗位化的工作环境,促进职业意识和素质的养成。”④
在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实训基地,实现校企深度对接,重视学生职业态度的养成,对实训学生进行灵活的监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实践证明,专业实训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工匠精神”。
(一)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教学基于真实的工作环境,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必须依托实际工作。就学校而言,既可以通过校办企业来为学生创设实训基地,也可以借由校企合作来构建实训基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起,诸如软件开发、影视后期制作、广告设计、网站制作、网络搭建、信息安全服务等,这些都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日后的潜在就业岗位。因此,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首先,要综合考虑各计算机企业的企业规模、公司效益、市场前景等诸多要素,选择最为适宜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实训提供基地,对其日后就业也有所裨益;其次,在选定合作企业之后,需要与企业联手设计长远的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力图将实训基地构建成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平台,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学生走完学习流程;最后,学校和企业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共同构建好产学研结合的协同机制,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创新思维。
(二)重点抓住“三个对接”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学习环节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非常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最终效果,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也有密切影响,因为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态度。因此,实训基地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发展为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特别要学生做到:第一,追求完美。学生在实训环节中,要有一种力争完美的精神,尤其是在完成企业交代的具体任务时,切忌敷衍了事。第二,工作严谨。严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工作品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方向中,比如编程,一个很小的疏忽便有可能造成全局性的失败,每一步都要谨小慎微,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第三,保持专注。“工匠精神”就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质量,因而保持专注是“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东西。第四,为人诚信。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学生实训学习中应该获得的宝贵品质,也许,学生在工作中难免有些不足,但在为人上不能有任何瑕疵,那就是不搞假冒伪劣,始终为自己的产品承担责任,这不仅事关“工匠精神”的养成,也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关。
(四)实施灵活的监管机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实训学生采取灵活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学校需要综合考虑学校、学生以及实习单位的实际状况,从学生技术技能培训的角度出发,兼顾实习单位的业务特点,构建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具体实习规划以及落实这些规划的种种措施,如果实训基地完全建立在企业的,学校还可以派遣一定数量的实习巡查老师,主要负责学生面上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次,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实习生培养制度。针对学生技术技能普遍不如员工的特点,充分发挥好老员工对学生的“传帮带”作用,例如构建“一对一”的帮扶制度,让企业职工人人都是实习生导师,当然,实习生也可以向老员工介绍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或计算机专业的前沿知识,为企业向学习型企业转化尽绵薄之力。为了使企业对学生的管理落实到实处,企业自身也要建立一支学生实训指导教师队伍,通过言传身教和榜样的力量来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
注释:
①[瑞典]T.胡森,[德]T.N. 波斯尔斯韦特.教育大百科全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②孙晓玲.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职业精神内涵论[J].职教论坛,2012,(6):62-65.
③向劳动者致敬!工匠精神让中国梦更精彩[EB/OL].http://m.k618.cn/yc_new/yc_wzlb/201605/t20160501_7264741.html. 2016-05-2.
④齐现伟,辛全仓,杨辉,郝璇,董林.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 2014,(22):66-69.
[2]程时兴.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06):40-42.
[3]游文明,张翔,周军,姚海滨.高职教育“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1):38-41.
[4]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57-161.
[5]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66-69.
[6]滕亚薇.认知学徒制理论在网络学习中的策略设计和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
[7]周小军.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保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8]吴映清.哲学视阈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优化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4.
[9]张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政策异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10]谭和平.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135-137.
[11]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12]谢宏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现代学徒制发展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3).
[13]张彤.以就业为导向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4,(7):14-16.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manship in Practical Teaching
WANG Jin
As a core idea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craftmanship is cultivated in working practice.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schools is an indirect way to cultivate craftsma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staff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for computer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ges, the training bases, the docking between learning and working, caring for the students’ attitude and flexible supervision can boos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craftsmanship.
practice teaching; craftsmanship; computer major
2016—06—20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课题“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研究”(XDK2016-C-13)。
王进(1972— ),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实验师。
G718.5
A
1009-5152(2017)01-0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