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孤独感对抑郁的影响*

2017-02-23 11:18革郭薇王志刚曾飞湛学军谭展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特质心理学量表

戴 革郭 薇王志刚曾 飞湛学军谭展田

①中国.江西省医学科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 ②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通讯作者 E-mail:dg2888888@126.com

大学生孤独感对抑郁的影响*

戴 革①郭 薇②△王志刚①曾 飞①湛学军①谭展田①

①中国.江西省医学科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 ②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通讯作者 E-mail:dg2888888@126.com

目的:探讨孤独感对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80名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大学生的状态孤独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2.366,P<0.05)。大学生的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与抑郁分数相关显著(r=0.253,0.362;P<0.001)。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可以作为抑郁的有效预测指标(r=0.253,t=11.524,P<0.001;r=0.362,t=12.745,P<0.001)。结论:大学生的孤独和抑郁相关显著,孤独感得分高的大学生其抑郁得分也高。

大学生;孤独感;抑郁;心理健康

孤独感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源于社会接触不足或人际关系缺陷,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能会产生一些情绪障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1]。抑郁是全球高发的心理和精神疾病,迫切需要找出治疗抑郁的有效、可行的医学和心理学方法。

De Jong把孤独感界定为一种主观上的社交孤立状态,伴有个人知觉到的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2],长期的孤独会对其自身的的血压和免疫力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孤独患者的健康恶化并且会引发抑郁等情绪疾患。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抑郁可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并影响预后[3]。特别是老年人群,老年人抑郁心理疾患常常成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病和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可伴有严重而持久的睡眠障碍[4-5]。严重的抑郁会造成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疾病,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疾病,且罹患抑郁情感障碍的病人心血管猝死的比例比较高[5-7]。临床研究证明抑郁症具有独特的认知和归因模式,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可以减轻或消除抑郁症状,提高生活满意度[8]。

学者研究表明,孤独和抑郁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成型期,这一时期是他们一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发展是否顺利对他们今后的个体发展有很大影响。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特别渴望得到家人、朋友、老师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希望和大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常常难以如愿,由此产生低落,沮丧的情绪,较易诱发孤独感,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孤独感愈加严重很容易引发抑郁。崔然在对大学生的抑郁研究中发现, 27.7%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明显[9]。杜召云、王克勤使用Beck抑郁量表对1597名大学生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10]。刘贤臣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医学学生进行测评发现,抑郁现患率为17.32%[11]。因此,消除大学生的孤独感和抑郁疾患、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心理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孤独感和抑郁的关系,探讨孤独感对抑郁的影响,探寻减轻和消除大学生孤独和抑郁的方法,为孤独和抑郁的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及医疗机构对孤独和抑郁患者的身心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某大学一~四年级大学生为测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94%)。

1.2 方法

1.2.1 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 孤独感采用Gerson等编制的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State Versus Trait Loneliness Scales),测量个体的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分5级评分,得分愈高表示孤独感愈强,内部一致性α系数大于0.88,重测信度特质性孤独相关为0.77~0.83,状态性孤独相关为0.29~0.64,有良好的聚合效度[12]。

1.2.2 抑郁自评量表(SDS) 该量表于1965年Zung编制而成,由20个项目组成,评分指数范围是0.25~1.0,指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一般0.50以下者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SDS信、效度良好,SDS分半信度为r=0.73,α系数为0.82[12]。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测查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的孤独感在性别、所在地等因素上的差异

表1表明,状态孤独者被试在性别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男生的状态孤独显著高于女生的状态孤独,而家在乡村的学生的状态孤独与家在城镇的学生的状态孤独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大学生男生比大学女生更容易陷入短期孤独。状态孤独者和特质孤独者在家在地上无显著的差异,这表明所在乡村的大学生与所在城镇的大学生的孤独体验差异不显著。

表1 大学生状态和特质孤独在性别和所在地因素中的差异(±s)

表1 大学生状态和特质孤独在性别和所在地因素中的差异(±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背景因素状态孤独特质孤独性别男(n=24)32.75±7.08 30.58±8.29女(156)29.76±5.55 29.39±6.33t2.366*0.822P0.019 0.412所在地乡村(n=107)30.49±6.33 29.72±7.06城镇(n=73)29.67±5.06 29.30±5.92t0.918 0.416P0.360 0.678

2.2 大学生孤独与抑郁的相关

表2表明,大学生状态孤独、特质孤独得分与抑郁得分均极为显著正相关。说明状态孤独或特质孤独得分越高,产生抑郁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的相关也极为显著。

2.3 大学生,孤独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2.3.1 大学生状态孤独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由表3可见,抑郁的预测和自变量的相关达25.3%,可以解释抑郁6.4%的变异量,说明状态孤独可以作为抑郁的有效预测指标。

表2 大学生状态孤独、特质孤独与抑郁的相关(r)

表3 大学生状态孤独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2.3.2 大学生特质孤独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由表4可见,抑郁的预测和自变量的相关达36.2%,可以解释抑郁13.1%的变异量,说明特质孤独可以作为抑郁的有效预测指标。

表4 大学生特质孤独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采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及SDS自评抑郁量表对大学生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对抑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孤独状态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大学男生的状态孤独分数显著高于大学女生的状态孤独分数,说明大学男生受短暂几天孤独的影响更大。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之间也显著正相关,说明短期孤独如果一直得不到缓解或消除,则容易形成长期孤独状态。大学生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与抑郁均显著正相关,即大学生状态孤独或特质孤独的得分越高,其抑郁的得分也越高,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一致[1]。因为受短期孤独和长期孤独影响的大学生,更容易情绪低落,不愿和人交流,如果较长时间没有找到适当的宣泄渠道,这种状况一直得不到好转,则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更可能产生抑郁。

经回归分析发现,抑郁的预测和状态孤独的相关达25.3%,可以解释抑郁6.4%的变异量,说明状态孤独可以作为抑郁的有效预测指标。抑郁的预测和特质孤独的相关达36.2%,可以解释抑郁13.1%的变异量,说明特质孤独可以作为抑郁的有效预测指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心理学工作者和医疗机构的医学专家致力于对大学生的孤独和抑郁等心理疾患进行研究[13]。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男生的状态孤独分数显著比大学女生的状态孤独分数更高,状态孤独或特质孤独得分高的大学生抑郁得分也高,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都可以作为大学生抑郁的有效预测指标。因此,高校的心理学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和掌握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而且还要对易产生较严重孤独和抑郁的上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予以特别的重视,特别是对体验到孤独的大学生应特别关注,应经常与他们沟通交谈,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孤独感,预防抑郁情绪的产生,并定期组织其参加心理咨询工作坊、心理健康讲座及对他们进行团体辅导和团体活动的形式,以帮助他们减轻和消除孤独和抑郁,同时医疗机构的医学专家也应该定期组织到高校开展医学心理学讲座,从医学的角度介绍孤独和抑郁心理疾患的产生和治疗方法,并和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相互交流,从多个层面对大学生的心理疾患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大学生的心理变得更加坚强,能够理性地以良好的心态去处理问题,使得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1]李传银.大中专生孤独、抑郁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8,6(1):86-87

[2]J D Jong-Gierveld,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model of loneliness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3(1): 119-128

[3]侯晓平,缪京莉,王玉军,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3):288-289

[4]肖良平,韩倩,何丽,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抑郁情绪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8):1432-1433

[5]刘人申,汪作为.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及对预后影响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1290-1291

[6]张瑞芬、夏娟静,冷文娟,等.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1423-1425

[7]李秋香.如何治疗心血管病患者的抑郁[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1993,20(3):147-151

[8]贾金鼎,杨建章,余学,等.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1411-1413

[9]崔然,时萍,申国明,等.安徽地区大学生抑郁症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4):455-458

[10]杜召云,王克勤.1597名大学生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3):172-173

[11]刘贤臣,唐茂芽,胡蕾,等.大学生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25-27

[1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87-289,174-175

[13]童辉杰.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3):196-197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Loneliness on Depression

DAI Ge,GUO Wei,WANG Zhigang,et al
Jiangxi Province Institute of Medicine Science,Nanchang330006,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ense of loneliness on depression.Methods:180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State Versus Trait Loneliness Scales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Results:As for the state lon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t=2.366,P<0.05).State loneliness and trait lonelines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 scores(r=0.253,0.362;P<0.01) and could be used as effective index to predict depression(r=0.253,t=11.524,P<0.001;r=0.362,t=12.745,P<0.001).Conclusion:Loneliness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College students whose scores high in sense of loneliness scales obtain high scores in depression scales.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loneliness;Depression;Mental health

R395.6

A

1005-1252(2017)02-0297-03

10.13342/j.cnki.cjhp.2017.02.036

2016-11-01)

http://www.cjhp.com.cn/

江西省卫生厅科研课题

猜你喜欢
特质心理学量表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