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黎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高校校院文化建设 新平台
在学校的不断发展中,校园文化新平台的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它蕴含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之中,不仅可以逐渐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还可以影响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行为态度,为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就应该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新平台的构建当中,对校园文化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来彰显学校的特色,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
1 现代化信息技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构建的帮助
1.1 提供技术支撑
在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的构建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文化功能以及教育功能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比如远程教育平台、校园局域网、各种各样的社团主页、多种文化的BBS以及教师的个人校园主页等等。这些网络载体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校园文化信息以及加强师生对话,还极大的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从而使以往不受重视的校园文化逐渐为鲜活的物质载体。此外高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还可以对各类校园信息进行及时扩散,以此来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构建的进程。
1.2 改变了传统的建设模式
在以往的建设中,学校大都采用“大步走”的建设模式,不仅无法提升高校的教育效果,还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构建的进程十分缓慢。因此学校就应该利用网络一对一、多对多以及一对多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由的向教师提问,从而方便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现代化信息技术下的校园文化新平台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使原来封闭、枯燥的教学空间变得更加开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教育内容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促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2 现代化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构建的策略
2.1 建设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不仅具有知识性、思想性,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及服务性,因此校园网络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构建的有效载体,并且由于校园网络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就使得它逐渐变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由此可见,学校就应该更加重视对于校园网络的建设,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的构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以此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方便学生获取知识、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2.2 创建网上校园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建一个系统化的网上校园,并将学校发展现状、发展历史、学科建设、校园新闻、师生创作、著名校友等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网上的校园信息进一步了解学校、感受学习。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网上校园对学生的开学典礼以及毕业典礼进行实时报道或者转播,以此来为学生营造种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及校园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
2.3 开展网络教育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以及网上交流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透彻的学习知识。以德育教育为例,学校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办网上的英雄纪念馆,让学生在人民英雄和无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以及高尚品格中汲取力量,从而使学生精神振奋、坚定信念,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此外学校还可以在网上创建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题栏目,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意志。
2.4 丰富网络资源
在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构建的过程当中,丰富的网络资源是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学校就应该将校本开发与引进、合作开发相结合,从而积极建设、补充学校现有的资源库,以此来方便教师通过校园网络搜索、下载相应的教学资料,从而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活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此外,在丰富网络资源时,还应该要适应学生的学习特性,使资源数据库体现出知识性、思想性以及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从而构建一个适合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校园文化新平台。
3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化信息技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的构建有着个很大的帮助,比如提供技术支撑、改变传统的建设模式等等。因此为了构建一个适合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校园文化新平台,学校就应该积极建设校园网络、创建网上校园、开展网络教育、丰富网络资源,从而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成武,刘越,王革,赵修渝.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1(14):194-195.
[2]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9(23):162-168.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聚焦: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3(07):341-345.
[4]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4,18(45):5044-5046.
作者單位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