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达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11個省、二万五千里
红军各部分别从江西、湖南、河南出发,先后经过今天的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宁夏,进入陕西。足迹遍及11个省。中央红军征程达到了二万五千华里。
四十余座高山险峰、近白条江河
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的山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鬲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夹金山、邛崃山,以及六盘山等。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潇水、湘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
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电令湘赣省委:“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揭开了长征的序幕。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南渡贡江,开始长征。1936年10月9日,红军总部及红4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会宁,10月22日,红2方面军到达将台堡.与红1方面军会合。至此.历时734天的长征胜利结束。
到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命令.前后共有86859人从中央苏区各地出发赶往于都,踏上这段注定不平凡的征程。而此时,围追堵截红军的国民党军队已经达到30万人以上。
中央红军出发前共有各类枪支33244支、刺刀17552把枪支弹药总计1808656发。最为充裕的重机枪弹,每挺平均也只有不到425发,步枪平均每支只有不到49发。由于武器匮乏,部分红军部队携带冷兵器开始了长征。
300米
11月25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在广西兴安、全州一带强渡湘江。战斗中,中央红军蒙受巨大损失。到遵义会议召开时,红军兵力已锐减至3.7万人。穿过雪山草地之后.与红4方面军会师时的中央红军仅有2万余人。在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第四道封锁线
为了扼杀红军,蒋介石以重兵与军阀何健所修筑的“衡耒郴宜”及“衡祁零湘”两道碉堡带,以及湘江天险组成了“四道封锁线”其中衡耒郴宜碉堡封锁线有碉堡322座,衙祁零湘封锁线有碉堡410座然而这些封锁线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便被红军突破。
只剩一人。也要归还建制!
在湘江战役中.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为了掩护大部队突破封锁,多支红军部队永远留在了湘江东岸。其中的红五军团34师在湘江东岸坚守到了最后一刻,全师仅有连长高春林在师长陈树湘的严令下,化妆突围渡江追赶中央纵队。他带来了34师最后的声音:“报告军委.第34师完成掩护任务,只要还剩下一个人,也要归还建制。”最后34师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他宁死不屈,从腹部伤口将肠子绞断,壮烈牺牲。
十七勇士
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分刮是:第二连连长熊上林,第二排长罗会明,第三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斗员张桂成、肖汗尧、王华停、寥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四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斗员肖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240华里103米
1935年5月28日,为了抢夺泸定桥保障中央红军顺利渡河。由黄开湘与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用一个昼夜多一点儿的时间,在暴雨与泥泞中强行军240华里赶到了泸定桥头!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桥长103米。5月29日清晨,红军22勇士在火力支援下迎着枪林弹雨,爬过高悬的铁索,一举消灭了蒋军的桥头守卫部队,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
407人
从1934年8月到1936年,红军营以上干部牺牲共407人,其中女干部两人。部分干部牺牲经过已难以考据。其中红1军团1师4团团长黄开湘甚至曾经被家乡江西省弋阳县民政部门误以为逃离革命队伍,直至1985年《杨成武回忆录》出版后,弋阳县有关部门才了解到黄开湘牺牲细节。
3万平方千米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陕北苏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领导下.到1935年7月,陕北苏区扩展到30个县境.3万多平方千米,有20多个县建起了红色政权。走出草地后,毛主席通过缴获《大公报》上关于陕北苏区的报道.作出决定“去陕北!”。
57岁、9岁
在红军参加长征的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是时年57岁的老中共党员徐特立。而年龄最小的是时年9岁的小红军向轩。除了他们.长征路上还有数不清受压迫的穷人沿途加入红军长征的队伍.为了共同的理想踏上征途。
220人
在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时,254名中将以上军衔的干部中,有220人参加过长征。十大元帅中有九位,他们当时平均年龄36.5岁,十大大将中有8位,当时平均年龄31.7岁,57位上将中有49位,当时平均年龄26岁,177位中将中154位,当时平均年龄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