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生命化阅读”的认识与探索

2017-02-22 19:17谢招敏
新教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功利性仪式读书

谢招敏

针对小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够高,阅读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现状,笔者所就职的福州市达明小学开展了“小学语文生命化阅读与习作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工作。我们认为,小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是一个个完整的、丰富的、唯一的生命,都内在地蕴含着更健全发展的可能。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顺应个体生命的自然生长,让他们活出尊严、活出意义、活出精彩。而“生命化阅读”,强调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阅读都应该要有生命在场,要让个体生命直面经典、直面生活,从而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精神的成长。同时,阅读应该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命化阅读”为何而读

1. 为“视野的开阔”而读。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读书,找的理由一般都是“书里有知识,书里有智慧,读书有出息”,殊不知听得多了,孩子并不买账。可否降低调门,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诉孩子:假如,你现在开始做一件事(阅读),能让你见多识广,想不想马上行动?现在开始奠定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让你受益终生,让你的生命更有质量,你愿意长久坚持吗?小学生一定更容易因为这样的理由,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生命化阅读”之路。

2. 为“内心的丰富”而读。与小学生聊天:当大家无聊的时候,想做什么?想不想探寻名人的成长轨迹?想不想畅游神奇的未知世界?……当他们为之心动时,再循循善诱:在书的世界,你将与文本中的生命交往,与精神世界里的神秘力量往来……当小学生知道,原来阅读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丰富,让自己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找到内心的安静,找到更优秀的自己,那么他们今后的阅读就将是“生命化阅读”。

3. 为“生活的精彩”而读。要让小学生知道,读书是一种生活,是生活中的一种内在需求。不读书的人的生活没有色彩,会阅读的人的人生无限精彩。一个会读书的人,他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的生命是流光溢彩的。当小学生相信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生命化阅读”已经为他们所接受,并且满心向往地做好了走进“生命化阅读”的准备了。

二、“生命化阅读”读什么

1. 读“万卷的书”。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都是多读书的道理。宋朝的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即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则是从反面说明该道理。对他的这句话,文学家和哲学家的理解颇有不同。林语堂的理解是:几天不读书,别人看你会觉得,你这个人怎么面目那么可怕,说出的话那么粗俗,都是因为不读书的原因啊。周国平的理解是:几天不读书,那么你自己会觉得,我的模样怎么那么难堪,我说出的话怎么那么味如嚼蜡,都是因为没读书造成的。文学家强调观察,哲学家探究内因,虽有不同,但都强调了要天天读书,多多读书。这样的人生才有生命力。

2. 读“文学的书”。学者饶宗颐先生在北大演讲,提法国汉学家戴密微跟他说的两句话:中国文学世界第一;研究中国,从文学入手是最佳途径。学者陈平原则指出,中国的学者对文学的阅读,普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浅。小学生的阅读更要重视读“文学的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学书里多有体现,而且,读文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总之,读文学的书,可以让学生的生命更加丰盈。

3. 读“经典的书”。当小学生经过引导,已经爱上阅读,多看书了,我们就要告诉他们,要读那些“经过时间的淘洗依然熠熠生辉”的好书,也就是经典的书。要告诉小学生,不要把时间过多地花在读那些二手的、次品的书籍上,要直接向大师学习,读大师的书,读经典的书,读最好的书。因为这类书,是人类社会文明延续的精神食粮。读这样的书,可以让我们抵近人类文明最有生命力的那部分营养品。

4. 读“整本的书”。当今时代,从纸质到数字媒体,碎片化阅读充斥我们的生活。有人担心数字化阅读会取代传统的纸媒阅读,其实是杞人忧天了。因为只有书本的阅读,才能让人保持一份阅读的期待和好奇。但是,我们要警惕这种快餐化的、碎片化的倾向,做到冰心老人所期待的那样“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样的阅读收获更大,更有生命的质量。

三、“生命化阅读”怎么读

1. “有仪式感”地读。古人读书是很讲究的,沐浴、更衣、焚香、拜孔子像,毕恭毕敬地读圣贤书。就算是穷人,囊萤映雪,悬梁刺股,也都怀有一种仪式感。当然,这里有封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当代社会,为什么还需要这种“有仪式感”的阅读呢?因为,有很多人都把读书看做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在家里专门设有读书的区域,有的是一间书房、一块读书角落,在这样庄严、圣洁的氛围中,他们的阅读效果事半功倍。可以说,“有仪式感”地读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有生命感觉的读书方式,所以,要对小学生积极倡导“有仪式感”地读,让他们带着崇敬的精神读书,更加敬畏书本,更加爱护书本。

2. “自由散漫”地读。当然,也有的小学生不喜欢过于拘谨的读书状态。他(她)喜欢不拘一格,自由散漫的读书方式。这样的小学生,对他们最有效的阅读方式,那就是解放他们的身心,不要太过古板地限制。古有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近代有鲁迅读书“随便翻翻”,他们的阅读方式被证明对于他们是最适合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在书包里放一本喜欢的读物,在下课翻翻,走在路上看看?为什么就不允许小学生在家中的沙发放几本随时翻阅的书籍,甚至带到洗手间在方便的时候看上几页?为什么就不能允许我们的小学生约上伙伴,上图书馆阅读,又或者走进大自然在惬意的阳光下随心所欲地读些什么呢?自由散漫地读,也是“生命化阅读”的读书方式。

3. “无功利性”地读。古人读书,目的性很明确,所谓“学而优则仕”。今人读书,多数人目的性同样不含糊,那就是读“有用的书”或“读书为我所用”,有明显的功利性。在社会的影响下,小学生的阅读也有了强烈的目的性,读教材、教辅才能考高分,但这样的阅读意义比较狭窄。其他读物,看起来暂时没有教科书有用却能滋润学生的心灵,放飞他们的思想,对他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让小学生读“无用的书”,“无功利性”地读书,这样小学生的成长才不会有“短板”,才会收获更多“五谷杂粮”,汲取生命必需的“维生素”,这样的阅读才是有生命活力的阅读。

猜你喜欢
功利性仪式读书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十岁成长仪式
我爱读书
仪式感重要吗?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