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松华++宋红芳++钱秀清++张宽
摘要:为培养医学院校本科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或实际中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首都医科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中科研创新活动的内涵、实践和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科研创新活动;医学院校;本科教育教学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1]。科研成果以最新的知识形态纳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丰富,而在教学过程中,科研成果也可得以迅速有效的传播。同时,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2]。2006年11月,教育部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加强思维和方法训练,力争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拔尖型创新人才[3]。可见国家对培养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视。
高等医学院校作为高层次医学临床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注重"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模式[4]。但是,当今我国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造成大多数学生科研意识不强,影响了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和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多年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情况,阐述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医学院校本科生的重要性。
1培养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需要同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这就意味着培养医学院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阶梯[7]。加强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医学人才科研素质的前提,也是保证医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8]。
随着医疗改革的逐年完善,国家加大了对卫生人才队伍培养的投入,一方面,为医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对他们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医学生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本科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有研究表明,具有科研思维的人,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临床,通过科研为临床实践提供基础,从而促进临床的发展[7]。因此,培养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成为医学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
2首都医科大学科研创新项目的内涵
首都医科大学自2010年启动并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拓展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同时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和综合创新素质的培养。通过"导师制"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对于项目的执行实行"本科生导师带教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牛津大学[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本科生导师制,精心遴选本科生导师、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以及本科生导师制的效果评价等方面以保障学生培养的质量水平等,取得了显著成果[4]。首都医科大学对于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指导教师也有较高的标准。比如:指导教师要求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年(含)以上教龄;每个项目原则上一个指导教师;跨学科的实验项目,根据需要可以2名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即如果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教师的项目是研究临床问题,这样可以有2名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同时对学生也有所限制,即: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主体原则上是我校全日制二年级(含)以上本科学生,要具有与研究项目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有余力,每名同学只能参加一个项目,这样保证了学生完成项目精力的投入。
对于指导教师申报的项目也有一定的要求。项目需要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选题和设计实施方案,不得照搬或节选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具体而言,科研创新项目可以是实验研究、产品研发、发明创造、调查研究;项目要有创新性、可行性,要有新思维、新探索,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项目不能过大,要保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切实可行;鼓励开展跨学科、体现学科交叉的项目。这意味着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参加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老师的项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其他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等)老师的项目。
从首都医科大学对创新项目的界定和要求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学生在本科阶段能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这与高等医学院校的目标是一致的。
3首都医科大学在科研创新项目执行方面的实践和作用
科学研究在大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未来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科研实力的直接较量。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既参与教学过程,也是教学强有力的支撑[6]。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极大地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竞争,对学生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都医科大学从2010年至今开展科研创新项目,每年约有一百多项获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实施过程如下:①指导教师在申报时初步确定项目研究基本框架或內容,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明确适合参加的学生年级和专业。②申报项目由学院初审后报教务处,最终获批项目由教务处、学生处统一决定。③项目获批后,学生处向学生宣讲,有意向参加的学生在一周内与指导教师联系,学生与教师共同确定具体内容。通过组成科研小组开展活动,每个项目3~5人,鼓励跨年级、跨专业组建团队。
可见,科研创新项目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来确定的。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让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一方面,发挥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的效果。
具体而言,①学生创新意识增强,科研和学习兴趣浓厚;②参与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增强;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良好氛围;④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让学生更早接触科学研究,从而激发学生资助学习和自主研究或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从这几年参加科研创新项目的情况比较来看,学生参加项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今年,出现学生如果不尽早找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的导师,最终没有名额的情况。这样的结果既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综合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学生更感兴趣、更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实践证明,许多大学院校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首都医科大学开展科研创新项目的不足
首都医科大学科研创新项目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学生参加项目的时间不足,项目的执行期一般为一年,有些老师的项目需要做人体实验,而需要进行实验的时候,学生在上课,导致学生参与科研的时间不够,因此对学生产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是要有大量的时间用于临床实践,所以基础学习阶段相对比较短,是导致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建议学生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切实可行的项目,教师在设计项目的时候也考虑到这个问题,能让学生真正地从科研创新活动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韩志达.依托科研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和思考[J].考试周刊,2014,70:149-150.
[2]黄锁义,李容,潘乔丹,等.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22-24.
[3]严云志,储玲.创新性实验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探討[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23-225.
[4]赵庆华,单治,邓国英.本科生导师带教模式促进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2012,7:30-31,48.
[5]王璐,朱勤厚,苗乃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实行导师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11(3):29-31.
[6]魏永长,宋安齐,陈雪峰,等.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6):686-689.
[7]孙常莉,滕惠杰,陈博,等.医学院校培养本二考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认识和思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6):5140-5142.
[8]Baumann M,Amara ME,Karavdic S,et al.First-year at university: The effect of academic employability skills and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on students' well-beijing[J].Work,2014,49(3).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