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录
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是培养学生成为创新思维、逻辑推理、精准解题的综合性人才的基石.在新课标背景下,有些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如公式定理的深度剖析讲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不断渗透、课堂氛围的日益和谐等,但是忽视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问.“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把用来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变成了对话的问答式,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提问的作用.善于设定问题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正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在教学中,面对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教师如何提问,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呢?
一、有效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结果带领学生
切入课时主题
例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80km处,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为50km的圆形区域,已知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60km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然后引导:怎么判断轮船受不受影响?给学生时间讨论、交流,再利用学生总结的结论归纳:这本质上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从而引出课题.提问意义:让学生感受台风这个实际问题中所蕴涵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突出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意义.
二、善于知识延伸,提出新旧知识相关联的问
题
例如,在讲“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①:同学们在初中学过“函数”,请举出几个有关函数的例子.然后根据学生的例子,引导学生分别用解析式、图象、表格表示对应关系的函数.对于用解析式举例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举一些用图象或表格表示对应关系的函数.提问意义:这个过程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举例来复习“变量与函数”的内容.教师继续提出问题②:(选几个学生的例子)你有什么理由证明自己举的例子表示一个函数吗?其他同学也思考一下,他们举的是函数的例子吗?为什么?提问意义:让学生用概念口述解释,了解学生对函数本质的理解状态,要注意突出“两个变量x,y”,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y有唯一确定的值与x对应,“y是x的函数”,特别要求学生指出对应关系是什么?x取哪些数?即取值范围,感受数集A的存在,y值的构成情况,为引入两个数集作好准备.
三、设计提问情境,打造新颖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讲“圆的基本方程”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课题引入: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圆的模型,大家知道或者有人去过河北省赵县的趙州桥吗(问题1)?赵州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圆形石拱桥,跨度约为37.4m,桥拱高约为7.2m,它是著名匠师李春在1500年前建造的,它的建造应该说是中国古代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建桥这么辛苦的事情,古人都做得这么完美,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帮他们确定一下桥拱所属圆的大小和圆心呢(问题2)?学生积极投入到计算中.提问意义:情境引入,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引出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课题.
四、改变提问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提问的内容可以是变化的,有的问题可以是封闭的,有的问题可以是开放的,有的问题可以是口头的,有的问题可以是板书的,有的问题可以是教材上的,有的问题可以是课外的.提问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提问学生,学生提问教师,学生提问学生等.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新课或者复习旧课时独自发现问题,然后上课时提问,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要把提问当作“偏心”和“惩罚”的工具,每节课所设置的问题要涉及不同水平的学生,保证人人参与,不能只照顾重点学生,也不能利用提问为难学生,看到学生低头躲避就故意提问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提问一些低于学生知识水平的低级问题,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要滥用提问手段,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提问,否则会浪费课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