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
【内容摘要】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高中体育课堂。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对体育的教学是一个难题,即便是这样,也需要讲求方法应对难题。学生体质的提升是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的,因此在尊重差异的情况下,分层教学的模式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分层教学 实践创新
分层教学立足于学生体育素质上的差距,根据差距进行层次划分,创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挖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潜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本文从班内分层、走班分层、动态分层和互动分层四个方面简述分层教学的应用。
一、班内分层,全面发展
说起分层教学,多数指的是在班内的分层,即保留自然班的组织形式,在班级内部进行分层。班内分层的特点是保留了班级的整体性,同时又彰显了每个人的个性。在教学中,根据上课的要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具体做法是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确认差异,初步确定分组的类别。然后针对水平上的差异,进行不同的目标要求,达到分层的实质效果。教学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但是要根据分组的特点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也要求分层考核,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这对学生自信的养成也十分关键。
以田径中的跳远教学为例。在跳远这一项目中,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首先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有45人左右,男女比例均衡,因此男女就需要分为两层。在体育考核的标准上,男生的要求要高很多,因此分层之后的重点在于跳远方法的教学。女生的要求则低很多,但是女生的运动热情较为缺乏,因此对于女生则是侧重积极性的调动。而在男生当中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主要分成了三个层次:能力突出的按照运动员标准来进行训练,以提升参加比赛的能力;针对一般的同学,我采用较多的技巧训练,包括助跑步数、步幅的控制;而对于跳远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主要为他们安排身体素质训练,从立定跳远开始,逐渐提高小腿的爆发力。
二、走班分层,因材施教
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学科,包括田径、球类、健身操等很多的方面,因此,要求学生每一大项都学好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体育教学的目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兴趣联系较多,因此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跨越自然班进行分层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更为轻松了一些。兴趣往往与特长相联系,这样的走班分层也能够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
在我所执教的高三年级,主要由四位体育教师负责体育教学,每位教师带五个班级。在高三第一学期,学生开始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因此体育课成了学生释放压力的好去处。针对这一现状,我与其他三位教师进行商议,将各自所带的班级界限打破,我们四位老师分别负责四个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分别为跑步类,大球类,小球类,健身操类四类,但是学生选报大球类的非常多,因此根据学生的反馈,由两名名老师分别负责人数最多篮球和足球,一名老师负责乒羽一类小的球类运动,我负责其余保健的项目,比如慢跑、健身操等,供学生锻炼身体,缓解压力。
三、动态分层,自主选择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增强灵活性,但是固定的模式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想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灵活性,在分层下进行动态的变化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分层的根据在于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差异,而动态分层则对应学生体育素质的改变。这样一来,分层教学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学习模式。
同样举跳远的例子,根据跳远成绩采取的分层教学行之有效,各层次的同学都比较适合各自的学习方法。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系统化的训练必不可少,这也是作为学校选拔竞赛人才的一种方式。对于最低层次的学生,其进步空间非常大,刚开始的成绩都不尽人意,但是经过身体素质的训练后,对跳远项目的适应性极大提高,也能从低层次跃升到中层次,通过技巧的训练能够达到考核的标准。分层的动态变化也体现着学生的进步过程,是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
四、互动分层,隐性提升
分层的内涵是学生形成一个个的群体,实质上是教學的“因生制宜”,最终的目标还是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因此,分层教学的方式需要更深层的参与度,这就要求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加入互动的成分。这样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模式,教师的职责是发现学生的兴趣特点、运动能力,是一个观察者兼引导者的身份。
例如我班上的学生,男生有22名,在体育活动课时就经常自动分成三类,足球阵营、篮球阵营和散步阵营。这就体现了不同的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是天然的一个分层。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的分层就是符合规律的分层。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做好引导者的身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讲,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小场的篮球、足球比赛,在球类运动中,学生身体的敏捷性和耐力得到了隐形的提高。
分层教学是众多教学策略中的一种,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分层教学的实质是因材施教,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应当以灵活性为主,教师与学生应当在互动中慢慢摸索。
【参考文献】
[1] 葛承国. 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有效性探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6):99-99.
[2] 薛飞. 由点到面,全面开花——对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21):70-71.
[3] 蓝贵平.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法[J]. 新课程:中学,2014(3):7-7.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