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人才主攻手 打好创新主攻仗

2017-02-21 02:50朱劲松
群众 2017年2期
关键词:开发区人才融合

朱劲松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正如李强书记强调,未来五年,我们能不能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槃,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取决于我们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对于经济总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的开发区来说,要在新一轮发展中保持产业集聚主阵地、创新发展主战场的地位,必须发挥好人才这一主攻手作用,打好聚力创新主攻仗。

始终传承开发区创新为先的生命基因

回顾开发区的发展史,其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依靠创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用来兴办特区。1984年初,他在考察特区建设时又提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在这个背景下,包含我省南通和连云港在内的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登上了历史舞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序幕就此展开。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加大要素集聚、加快经济发展,实行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

高新区的兴建始于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将高新区称为“科技的集聚地”和“创新的孵化器”。高新区作为体制创新试验区、自主创新先导区,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新成就了开发区的发展,造就了开发区发展的神话。正是由于创新的力量,开发区不仅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和江苏经济奇迹。美国硅谷面积仅为388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高达1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6%。中关村面积仅为233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达5560亿元,占北京市GDP的24.2%。江苏现有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131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4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省级开发区87家,遍布全省每个县级市。16家国家级高新区以不到全省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超过全省1/5的地区生产总值、1/4的工业总产值和1/3的出口总额。开发区完成了全省4/5的进出口总额,吸纳了3/4的实际利用外资,经济总量占全省半壁江山,有的县市区甚至达到百分之七八十。

无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高新区,创新都是其生命基因。开发区的过去源于创新、始于创新,开发区的未来系于创新、成于创新。

准确把握开发区创新为本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这些因素导致世界经济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

旧动能趋于消退,新的动力在哪里?总结历史经验,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创新,必然成为下一轮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李强书记强调,江苏经济已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追赶期”,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聚焦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依托高新区、开发区和各类创新载体,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

开发区是产业集聚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主战场。新形势新发展赋予了开发区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更高标杆,准确把握好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高”,即产业层次要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引领、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人才层次要高,加快集聚站在科学技术前沿、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发展标准要高,开发区的发展应该是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相统一的发展。

第二个是“新”,即发展理念新。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体制机制新,不为传统模式所累,不为条条框框所囿,最大限度解放人才、解放生产力;发展模式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聚创新资源,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区域创新指数和创新浓度。

第三个是“开”,即眼界要开。发展上坚持在全球范围找坐标,用人上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路要开,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摒弃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勇于破解发展难题;胸襟要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创新者容错。

第四个是“发”,即发扬优良传统。传承“四千四万”精神;发展优势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走差别化发展、特色化发展之路;发挥引领作用,自主创新走在前,转型升级走在先,为全省聚力创新当好排头兵。

着力打造开发区产才融合新高地

創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聚力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在推进“一中心一基地”建设的大目标中,开发区要保持和巩固经济重镇、产业高地的地位,必须从过去投资驱动、项目驱动转变到创新驱动、人才驱动的轨道上来,着力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关键要回答好三个问题,即“如何谋划好,如何推动好,如何实现好”。

谋划要以势为循。谋划好产才融合工作,必须关注三个“势”。对焦产业走势。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努力形成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加乘效应。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部署人才引进,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创新高地。把握竞争态势。开发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中,顶尖人才有哪些、分布在哪里,竞争对手是谁、优势是什么,都能做到如数家珍,有针对性地寻才觅才、固强补弱。摸准企业情势。要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减少引才风险、降低育才成本、提高用才效益。

推动要以道为尚。做好开发区产才融合工作,必须抓源头、抓根本,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实双招双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会“招商引资”和“招人聚才”并举。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招人聚才摆在开发区工作更加突出位置,与招商引资同步推进、双向发力,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过程融合、深度融合、高度融合。做优平台载体。吸引人才的平台载体,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招院引所,推进特色小镇打造、国际性学术会议永久落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把开发区的小平台拓展为整合全球资源的大平台。做强人才金融。人才到开发区创新创业,直接面临着第一笔投资从哪里来的问题。要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积极发展人才金融,促进人才链与资金链、产业链有效对接。

实现要以活为要。活,是开发区的识别码。产才融合,集聚人才是基础,用活人才是关键。评价要活。李强书记讲,什么是人才?用人单位愿意花大价钱去雇用他,这就是人才。要切实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市场发现、市场评价、市场认可,把人才享受的薪酬待遇、创造的市场价值、获得的创业投资等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管理要活。中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开发区应当勇于在这方面先行先试。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破除体制、身份、地域障碍,善于柔性引才、弹性用才。激励要活。就是要让资源向创新者集聚,奖励向能干者倾斜,既要重视精神激励、事业激励,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让人才“名利双收”,在创新创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作者系省委党建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 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发区人才融合
人才云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融合》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