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2017-02-21 03:42王沫
奋斗 2017年1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现代农业农业

■ 王沫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 王沫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为牵动,以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为抓手,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牢龙江发展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多年的奋斗和努力,使我省在全国牢固确立了第一粮食大省的重要地位,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启动实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得益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面对严重自然灾害时的坚强领导和沉着应对;更得益于广大农业战线工作者们的辛勤劳作……

推进“五大创新”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作为农业大省,我省以推动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既肩负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2012年我省积极推进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四大”建设,粮食生产战胜多种自然灾害,总产达576.2亿公斤以上。2013年,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调整种植结构,注重农机推广应用,加大水利投入,战胜春涝低温、特大洪水等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总产量达600.4亿公斤。2014年粮食再获大丰收,总产达624.2亿公斤,比上年增加23.8亿公斤,增长4%,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量占全国增产总量近50%。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684.79亿公斤。2016年,粮食总产达605.86亿公斤,这是由我国粮食品种结构缺陷和国内外粮价倒挂双重影响的结果,虽然止步连增态势,但是我省依然成为全国粮食“产量王”。

我省农业大省的美名可不仅依靠产量得来,更依赖于我省走的是一条富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通过深化“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五个创新”:

一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经过各地的实践探索,全省涌现出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家庭农场(大户)发展到10.9万个,规模经营面积3863.9万亩,占全省规模经营总面积的56.9%,平均每个农场(大户)经营土地354亩;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8万多家,全省综合经营性合作社发展到1224个,入社成员22.9万户,自主经营土地1160万亩。这种合作社模式探索出了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找到了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新的组织形式。2015年3月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发起成立了黑龙江省龙联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已达到321家合作社、辐射土地面积 407万亩,分布在全省13个市(地)和58个县(市、区),入股资金达1711万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总结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基础上,重点推进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展股份合作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使黑龙江省农业组织化程度领跑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突破19万个,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我省遵循农村土地“三权分离”的制度设计,抓住“确权、入市、流转”三个关键,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流转平台建设、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三项试点”;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把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作为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2016年全省农村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6793万亩。

三是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我省把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创新作为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保障,出台《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进方案》,明确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和创新农村金融监管机制,扩大涉农金融供给。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提标、扩面、转制”的农业保险改革思路。探索出农业互助合作保险新模式,研究制定了《农业保险投保入股合作试点实施方案》和《农业保险互助合作社试点实施方案》。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推进农村信用社转制为农村商业银行。重点从突破农村金融制度性障碍入手,大力开展农村金融体制机制、组织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注入资金25.5亿元成立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种植业政策性保险承保面积9934.1万亩。我省在穆棱市、克山县、肇东市和宝清县开展了创新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农村合作金融公司、农业租赁金融公司、村镇银行试点。同时开展了“一县一品”金融创新活动,开办了“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2015年全省涉农贷款余额7314.3亿元。

四是推动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创新。按照“钱随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决问题”的原则,我省开展了涉农资金整合,通过资金“打捆”,项目“打包”,集中支持农业生产类、水利及生态工程建设类等重点领域建设。通过开展贷款担保、授信担保贴息、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措施,建立了财政与金融部门风险共担机制,带动金融资本更多地投向了“三农”领域。同时,我省坚持农业补贴政策的连续性、指向性和公平性原则,按照“整合资金、优化投向、改进分配、促进生产”的原则,着手推进农业补贴方式调整改革,并重点对粮食、良种、农业保险、畜牧等方面,共涉及157.28亿元的农业补贴资金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是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创新。我省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市场发现价格的新机制,并把创新农产品目标价格形成机制作为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在大豆目标价格改革中,大豆价格实行一年一定,将于播种前公布。同时加强市场价格监测,按农民实际种植面积兑付补贴资金,并选取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不同企业,建立大豆市场价格监测网点。我省通过科学制定价格目标,按照生产成本加基本收益的原则,重点对粮油(大豆)目标价格进行试验探索。并通过完善监测方式,开展市场价格监测与跟踪评估,提高大豆市场价格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合理核定价格补贴,明确补贴标准、对象,开展成本核算与收益调查,细化补贴发放程序和补贴资金监管办法,确保目标价格改革政策配套衔接和平稳过渡。

抓住“四条主线”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我省近年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抓住水利、农机、科技、生态“四条主线”,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全面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加固,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江河水源控制、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着力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田、高产稳产田。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加强松嫩流域、黑龙江流域大江大河堤坝建设的同时,注重统筹考虑引水灌溉工程建设,并注重水利骨干工程建设与田间渠道工程的整体衔接,既提高防洪能力,又注重增加和改善水田面积。控制地下水灌溉水稻。截至2016年底,我省三江治理工程已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概算投资200亿元以上,整体工程完成90%以上,实际工期比批复工期提前1-2年,工程总体进度超过预期目标。其他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也在同步加快。已经完成22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治理河长2667公里,防洪标准由5-10年一遇提升到20-30年一遇。完成270座小(1)型、260座小(2)型病险水库、19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和110个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新建改建水文、水位和雨量等站点1868处。建成了七台河市桃山水库二期和大庆市东湖、鹤岗市小鹤立河、勃利县九龙、七台河市汪清、绥芬河市五花山水库。鸡西、七台河供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万处,完成82个检测中心建设任务。

二是继续推进农机化建设。普及应用大农机,推进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加快装备大马力农业机械,积极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全面提高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推动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全省现代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1345个,成为全国发展典范。孙吴县桦林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经过5次扩建和10年经营,现拥有现代农机装备179台(套),初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积极推广大科技,建设国家级粳稻、大豆、玉米、马铃薯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加快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大幅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继续推进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超级稻“双增一百”、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继续增加五大粮食作物模式化栽培推广面积。

四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截至201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生态农田3987万亩。建立完善农业野生植物的监测预警体系和物种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区、畜禽和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水生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重视农田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建设,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功能。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控制土地退化、沙化和碱化。启动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强化农产品产地监测预警,实现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全面监测。进一步开发利用以秸秆、稻壳等生物质资源为主的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在适宜地区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稳步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和服务体系,着力提高沼气使用率、“三沼”利用率以及标准化率。鼓励生产和使用节油、节电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大幅降低农业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能耗。

以重点工程为抓手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为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在点上突围,进而带动面上整体推进,我省建设了17个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肇东市作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了百公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集中摆放了100个高标准科技园区,涌现出了南部乡镇的大垄双行园区,哈工大有机农业创意示范园区,石坚村、东安村等复合型园区,东合村、巨发村、东升村等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园区,三星村智能化水稻催芽浸种基地、智能化超级育秧大棚,广发村超级稻栽培园区,长富村绿色有机等种植业示范园区,尚家正邦生猪养殖基地、海城伊利长青万头奶牛场、肇东镇肉鸡养殖小区等养殖业园区,以及88个乡镇村经济产业项目,现已成为示范引领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杰出代表。

为充分释放农业资源开发潜力,我省大力实施龙江绿色食品精品战略,联合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把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2015年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超过7000万亩,52种农副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使我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实物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通过加强绿色食品市场开发,特别是加大农超对接、品牌建设推进力度,能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我省已建成绿色食品常设交易中心,在省内和上海、广州、青岛等地举办黑龙江绿色食品博览会。在香港首开黑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全国已达79家。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经扶持壮大了众多龙头企业,“北大荒”“黑森”“九三”“完达山”“飞鹤”等国内知名品牌已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靓丽名片。由省农委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制定(修订)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地方标准于2016年年底发布实施。此举标志着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正式迈入科学规划、技术规范的发展新阶段。作为绿色食品大省,我省建立健全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成为全国首个建立省级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的省份;全国制定绿色食品地方标准品类最全、标准最多的省份;全国唯一制定绿色食品统计规范地方标准的省份。《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发布执行,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培育绿色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要求,推进本省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供给优势的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规划,成为我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优越的自然条件给予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天然禀赋,随着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战略工程的推进,我省不断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持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2015—2016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暨乳业合作大会,对于我省加快向以畜牧业和乳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进军,并与全球乳业市场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我省通过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扶持开展林下养殖、种植及市场营销,发展森林食品、森林畜禽、北药、食用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加工总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把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启动美丽乡村建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始终要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标尺。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大背景下,我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精准农业,着力推进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狠抓标准化生产,发展“互联网+农业”,以“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形成种植者、养殖者、消费者共同参与、线上线下共享的生产经营体系。2012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8603.8元,增长13.3%;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34.1元,增长12.0%;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6%;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玉米临储价格下调的情况下,仍然达到11326元,增长5.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引领下,我省以各种方式创业农民人数达103.5万人,实现创业纯收入227.6亿元,分别增长37.1%、39.8%。

为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们对今后幸福生活和美好乡村环境的向往。我省于2015年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全省乡村的中长期发展做了科学规划。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导向,努力提升农民素质,以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为重点,集中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美化提升农村田园景观,全面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墙、改圈等“六改”工程。打造出哈大齐岭、哈绥黑、哈绥伊、哈佳双鹤、哈牡鸡七及沿边开发开放等六条美丽乡村示范带。面对年产生1900余万吨秸秆影响农村环境的难题,绥化市率先引进了秸秆发电、秸秆造纸、生物饲料、秸秆固化等企业20余家,让柴草秸秆成为工业原料,年消耗秸秆600万吨,全市60%多的秸秆进行了有机循环利用,从根本上防止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大力开展村庄道路、庭院绿化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齐齐哈尔市开展“洁净自己家园、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月”活动,七台河市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大兴安岭地区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农村面貌大为改观。牡丹江、佳木斯、鸡西、鹤岗等地试行农村专职保洁员制度。

好的人居环境不仅体现在环境的改变,更多地体现在民风的改善上。培育良好民风,道德风尚是核心,文明习惯是基础,文化活动是载体。各地“美在农家”“小手拉大手”、星级文明户评选、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的开展唤起了村民们对于农村精神文明的追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和家睦邻、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得以弘扬,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正在影响和改变广大农村地区。

过去的5年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高歌猛进、快马加鞭的发展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要不待扬鞭自奋蹄,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要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谱写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的华彩乐章,来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现代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