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明的一曲挽歌:评贾平凹《极花》

2017-02-20 18:29敖宁
文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贾平凹

敖宁

内容摘要:贾平凹的新作《极花》,以欺骗和拐卖妇女这一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深层探索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特别是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被忽视的农村令人悲悯的现实生存状态。通过被拐卖的女子胡蝶在圪梁村的所见、所想、所感,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城市文明的碾压下的圪梁村一派荒芜、凋敝的图景,表达出对当下乡土社会最真切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贾平凹《极花》 乡土文明 挽歌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贾平凹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地域性作家,同时也备受争议。他著作颇丰,一直坚持写作,小说中大量弥漫着乡土文化气息。乡村题材和乡土情结一直是贾平凹创作源源不竭的动力,他的作品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上世纪80年代陕西农村的生活原状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更是以一种深沉的笔调勾画出了受到现代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冲击下的乡村以及以乡村为代表的传统文明的深深的忧虑。乡土文明在城市文明的侵占下逐渐地衰败、没落,呈现出一派荒芜、凋敝的图景,新作《极花》便是贾平凹唱给乡村文明的一曲挽歌,表达出内心深切的关怀和悲痛,希望能聊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深思,解决乡村困难的处境。

一.乡土文明的现状

《极花》里在城市文明的几近摧残下,乡土文明如果说还存留了一些气息,那便是在圪梁村人物的身上所呈现出的神秘与现实、野性与刁蛮、力量与混乱…当我们首先接触到这个拐卖人口的偏僻村庄时,我们或许被它的丑陋、混乱、肮脏不堪而嗤之以鼻,认为这就是被城市文明碾压下还存留着古老生存方式的传统乡村,就是贾平凹笔下的乡土情结?其实不然,作者实际上要写的是这个村庄背后所包含着的神秘与苍凉。

在这篇小说里,到处弥漫着的是农村的传统文化和严格的伦理规范。最具伦理道德权威的人物是老老爷了。他是一个神秘的存在,是圪梁村里固守乡村伦理道德和规范的象征和代表。他给村里的所有人都起过名字,来找老爷爷的人也不会都空着手,他普通却又十分神秘,经常将自己的智慧照亮包括胡蝶在内的所有人,他固执地教蝴蝶寻找属于自己的星,在每年固定的时候去山沟子里捉蝎子吃。老老爷是喧嚣的城市文明之外的一种抽离式存在。另外,黑亮的形象也是圪梁村典范的代表,他是一个健壮、力量、有头脑的人,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拥有了村里唯一一台拖拉机,获得了村里人的羡慕。并且他非常有自己的规划和抱负,当蝴蝶有了孩子之后,他想着箍一座自己的新窑,一心想让他们娘俩住上最好的窑洞。黑亮积极肯干,他是圪梁村里一道人性的光辉,然而在村里整体鄙陋的人性中,他的这一道光也被埋没了,趋利好赌、争风吃醋的立春腊八兄弟,厚颜无耻的猴子,连村子里的一长之首也贪图好色,没有道德戒律。黑亮生存在这些鄙陋不堪的村民当中,显得黯淡无光。黑亮的爹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与儿媳胡蝶之间保持着距离从不进入媳妇的窑洞,每次有要取的东西时总会在窑洞前故意说话让胡蝶知道然后把东西拿到洞外,但是得知儿子依然没有上得了胡蝶的床时,便找来村里的一些光棍,迫使胡蝶与儿子圆房。还有一些古老的习俗如麻子婶剪花花,老老爷系彩花绳,全村人种植血葱,挖极花等等,都是古老乡村的一些淳朴风貌。

贾平凹用水墨画式的笔描绘了圪梁村古老的风俗习气和神奇的天地,笔下的人物虽然夹杂着愚昧,却也透露着淳朴的乡土情,在這神秘与现实的参照中,在城市文明逼迫下的乡村一隅,贾平凹写出了人世的苍凉。

二.乡村与城市的博弈

在《极花》的后记里,贾平凹指出:“我关注的是城市在怎样地肥大了而农村在怎样地凋敝着,我老乡的女儿被拐卖到的小地方到底怎样,那里坍塌了什么,流失了什么,还活着的一群人是懦弱还是强狠,是可怜还是可恨,是如富士山一样常年驻雪的冰冷,还是它仍是一座活的火山。①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日益地凋敝着、衰败着,而农村里的人也开始逐渐的憎恶起城市来,就如一开始黑亮大骂城市:“现在国家发展城市哩,城市就成了个血盆大口,吸农村的钱,吸农村的物,把农村里的姑娘全吸走了!”②这一句义愤填膺的叫骂指尽了对城市的憎恶,却道不尽内心里的荒凉!在黑亮以及圪梁村那些男性眼里,城市掠夺了他们太多,于是在现代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他们也作出了自己的反抗和斗争。

小说里有一个重要的物象就是极花,极花最开始并不叫极花。而是毛拉,类似于青海的冬虫夏草,也就是一种虫子,长得和青虫一个模样,当青海那边的冬虫夏草突然成了最高档的滋补品,价格飞涨时,圪梁村的人就挖下拳芽花下的虫子,而把毛拉的十六只毛毛腿取掉,冒充这青海的冬虫夏草来卖。另一个重要的意象就是血葱,血葱是与极花相对的意象——男性的象征,据说吃了血葱的人都特别有欲望,却永远没有女人来发泄欲望。圪梁村的血葱生产旺盛,于是村子里的青年们开始成立一个血葱的种植基地,把血葱当做商品来卖。但是令人叹惋与遗憾的是,极花在圪梁村越来越稀有,濒临绝种,而血葱的种植基地也因为一次走山而掩埋于地下了,这何尝不是对当前商品经济浪潮的追逐和效仿,他们也想发展经济,但是迫于穷乡僻壤的环境只能在这座贫困、原始、凋零的乡土上苟延残喘。

拐卖妇女是他们对城市所做的一个最大的反抗。在圪梁村,男人们渴望女性就犹如渴望自己能得到神的眷顾。他们就像是“那残山剩水中的瓜蔓上一层不结瓜的谎花,或许,他们就是中国最后的农村,或许,他们就是最后的光棍。”③他们渴望村子里的女性,于是窑洞的门窗做成了男人的生殖器的形状,象征着生命和力量。他们祈求能够娶到媳妇,于是在那些光棍们的家门口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石头女人。并且还给每个石头女人起了名字,以大小高低胖瘦认定是谁谁谁的媳妇了,谁谁谁就常去用手抚摸,抚摸得石头女人的脸全成了黑的,黑明超亮…正是由于圪梁村的男性光棍对女性的渴求,对生育后代继承血脉的传统文明的遵守他们才会在逼迫之下用钱去换取媳妇来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

在贾平凹的心中,乡土应该是孕育道德理想人格的所在,而在《极花》里,圪梁村的衰败,乡土伦理与传统文化的消亡成了他心中的痛。在城市化的摧残下,商品经济的指挥棒严重冲击着乡土的文化,村民们拐卖人口振振有词,村里人性关系混乱,心灵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异,这座被人类进步文明抛弃的乡村已空有一座框架,也不再具有乡土的审美意味,转而变成了“恶“的代名词。

三.乡土文明的挽歌

《极花》表面上看来是一个拐卖与欺骗的故事,但实际上却蕴含了作者更深的含义。贾平凹并没有将此地纯粹地写成一个“极恶之地”,相反流露在作者笔下的却是对圪梁村这一群光棍乡村人的同情和宽容。

黑亮一直是村里比较有为的青年之一,他勤劳善良,在没有经过胡蝶同意的情况下不会做出轻举妄动的事。甚至后来还怕胡蝶吃不惯荞麦馒头而去镇上带白面馒头给她,挣了钱之后会乖乖地交给胡蝶,被骂后独自哭泣。麻子婶也是一个心地比较善良的人,通过教胡蝶剪花花减轻痛苦与烦恼,甚至为了帮助胡蝶打胎不惜冒上被打的风险。而老老爷一直是胡蝶心灵的导师,他教胡蝶寻找自己的星,让胡蝶感受到了自己在圪梁村的归属感。从这种种方面可以看出来,圪梁村并不是一个极恶之地,而主人公胡蝶也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完成了心态的转化。

胡蝶一直认为自己是属于城市的,她喜欢穿小西服、高跟鞋,喜欢隔壁邻居的大学生青文,她渴望自己赚钱,自认为变成了城里人,可是没想到第一次出去就被拐卖了,她对于眼前的圪梁村充满了愤怒和狂躁,对周围的一切都有一种憎恶感。坚信“这里不是我待的地方”,也一直渴望着逃离。但慢慢地,胡蝶开始发现这个村子里也有一些人是可爱的,特别是怀孕之后,胡蝶更是有了明显的心理变化:她看见了自己的星,当天晚上就主动要与黑亮发生性关系;她开始认黑亮爹是爹了;开始学会“侍弄鸡”,学会“做搅团”,做“荞面饸”,用黑亮的话说“你最最重要的是学会做圪梁村的媳妇了”④。胡蝶的微妙的心理变化让我们看出她对于圪梁村逐渐由憎恶、痛恨到接近、融入乡土的完整过程。正如有人所说:“小说里生活着的人们也不是黑暗一团的,也不全是阳光灿烂的,它是一种复杂的状态。”⑤因而在小说的结尾部分也是意味深重的,贾平凹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结局,而是通过胡蝶的梦境告诉我们回到城市后的胡蝶的处境:媒体的偏题采访,邻居们的好奇观望,世人的议论还有亲人们的冷漠,让胡蝶变得越来越孤独,最终在逼迫无奈的情境下返回了圪梁村…然而这个梦境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而那个晚上娘也没有出现在村子口上,胡蝶觉得自己如同在风中飘荡的纸片。所有的救赎都不过是梦一场,胡蝶渴望的母亲,渴望的城市并没有给她带来希望和温暖,反而是冷漠和偏见。而在圪梁村,胡蝶至少有儿子黑一需要自己,至少有黑亮疼爱自己,对她而言,圪梁村似乎是自己灵魂寄居的地方,就好像她最终所说,“在中国哪里待着都是一样”。

总的来说,《极花》是一首乡土文明的挽歌,讨论的是最后的乡村和最后的农村人如何生存下去的故事,而在胡蝶身上所赋予的无处皈依的漂浮感和撕裂感,是贾平凹对当前社会转型之下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所处的尴尬处境的无结果的认识。贾平凹将城市发展所导致的乡村的衰败凋敝通过拐卖妇女这一社会敏感事件引出来,呼吁社会给予传统社会更多的关注,这是贾平凹对于挽救乡村困境的真挚呼吁,也是他心灵深处对乡土的牵挂与眷恋。

参考文献

[1]贾平凹:《极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

[2]施战军:《<极花>是丰厚的,也是轻逸的》,《人民文学》杂志,2016年1月14日。

注 释

①贾平凹:《极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07-208页。

②賈平凹:《极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0页。

③贾平凹:《极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07页。

④贾平凹:《极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70页。

⑤施战军:《<极花>是丰厚的,也是轻逸的》,《人民文学》杂志,2016年1月14日。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贾平凹
捉鱼摸鳖的人
贾平凹的手
我与贾平凹的《古炉》
“笨人”贾平凹
月迹
种子
贾平凹与两蹲位
多年之后会不会变成一堆废纸
有关老师的好句好段
在路上,学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