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平
摘 要:对逻辑性极强的数学学习来说,需要运用一些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从将计就计对学生进行审题教育、将计就计在比较中巩固知识点、将计就计在举一反三中趁热打铁等方面,对“将计就计”抓住数学课堂生成资源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成;将计就计;审题教育;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84-01
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意思是说在小小的军帐之内做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这里说的部署,就是计谋、策略、方法。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策略与技巧,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对于逻辑性极强的数学学习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运用一些方法与技巧。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将计就计”抓住数学课堂生成资源加以探讨。
一、数学教学中“将计就计”策略的由来
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认真备课、分析和钻研教材,既备课本,又备学生。尽管想做得面面俱到,但有时课堂上的自然生成总让教师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一次运算律应用的练习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各种运算律后,重点讲解一些易错题,最后进行练习。练习题目是“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对于这样的题目,老师经常跟学生说要分清哪些能简便算,哪些不能应用定律。练习中学生们表现得很出色,很快就完成了所有题目。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发现有一道题目抄错了。原题为:421+164+136,教师误抄成421+164-136。本来应该是应用加法结合律把(164+136)结合成300,再用421+300等于721,一道简单的运用加法结合律就可以完成的题目,由于教师粗心造成同学们的答法千奇百怪。大致有以下几种:(1)421+164-136 =421+(164+136)=421+300=721。分析:学生把减号看成加号,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这类学生占50%。(2)421+164-136 =421-(164+136)=421-300=121。分析:学生把这题与a-b-c=a-(b+c)减法的性质混淆。这类学生占10%。(3)421+164-136=421-164+136 =257+136=393。分析:学生把加号和减号交换了位置。这类学生占10%。另外,班级中有20%的同学没有进行简便计算,而是按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答案是正确的。面对如此高的错误率,教师当时想告诉学生“我的题目抄错了”,但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成性教育资源?何不来一次将计就计呢?于是,教师顺势而为,将错就错,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一一分析,运用“将计就计三步骤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将计就计三步骤教学法
(1)将计就计对学生进行审题教育。俗话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数学学习更要严谨,不能有一丝一毫之差。部分学生有许多不良学习习惯,尤其是不认真审题,严重影响着后继学习。计算时,他们认为手到擒来,提笔就算,也不检查题目有没有抄错,计算符号有没有写错。数学计算比较枯燥,容易引发心理疲劳,遇到相似、相近的数字及符号,学生极易混淆,比如127写成172、加号写成减号、乘号写成除号,等等。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要看清题目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甚至标点,然后再进行计算。
(2)将计就计在比较中巩固知识点。对学生的错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在反复比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比如,教师将刚才学生的错题一一列举在黑板上,然后再用正确的答案加以比较。板书:421+164-136、421+(164+136)、421-(164+136)、421-164+136,问学生这四道题目是否相同。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各不相同,有的减136,有的加136,还有的减去它们之和。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加法结合律的公式:a+b+c=a+(b+c),三个加数连加,可以先把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相加,也可以把第二个数和第三个数先加,还可以把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先加,就是看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谁和谁能合成整百数。这样的比较和强调,可以让学生透彻理解运算律的真谛,让学生在反复的比较中领悟知识的关键。
(3)将计就计在举一反三中趁热打铁。学生知识的构建需要举一反三,需要在练习中加以巩固。在临近下课前几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些题目,其中包括上面讲到的类似的例题,安排了类似前面例题的错题陷阱。同学们做题时小心谨慎,认真审题,注意到了那些陷阱,几乎没有人发生错误。教师又巧妙出示几道题目,实际只是把练习题换了一种呈现方式,因为学生比较乐于解答“新題”。但是,学生在两种呈现方式中所得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发现了问题,并以主动积极的状态投入到问题查找中,在趁热打铁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并巧妙加以利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将计就计,顺势而为,让学生在计策中学习、在计策中探究、在计策中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天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刍议[J].内蒙古教育,2014(12).
[2]刘惠清.巧用生成资源激活数学课堂[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