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位家长爆料:他孩子在城西一所小学就读,学校在大门(面向西行路)南面的机动车道上画了一条横穿西行路的黃线,黄线内禁止学生家长停车,违反规定将扣除班级集体分,并影响学生三好学生等考核评定。
毋庸置疑,学校的初衷是善意的。但这是一项出自善意却违背教育常识的措施。单从效果而论,校方让学生为家长的不文明行为“背锅”也许有效。但问题在于,以往的激励教育是以学生个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如今,家长行为也牵涉其中,这种复杂的是非逻辑问题有违儿童的认知和成长规律。
城市学校门口上下学的交通拥堵是一个普遍问题,家长违规停放,难免给学生安全、学校管理和正常交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但这并非全都归结于家长个人素质不高。不认真考虑造成校门口交通拥堵状况的原因,先拿学生开刀,这种“散打式”的管理措施,明显在避重就轻,也无助问题的根本解决。
用家长的不文明来惩罚孩子,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连坐式教育。校方不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以班分和荣誉作为要挟,让孩子来监管大人的行为,这无疑是把学校应承担的责任推给孩子。其实,对于校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学校能做的有很多。例如,发放一封致家长的公开信,号召家长遵守交规文明停车或徒步来校接送孩子;又或者联系交管部门,请求在上下学时段增加人手指挥校门口交通。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从完善自身管理措施的角度着手,思考如何解决这类现实问题。凡此种种,都有利于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而这显然要比让学生和班级代为受罚强太多。
(转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