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裸照、高利贷……“裸条”事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足以吸引看客的眼球。很多人无法理解,譴责打“裸条”的学生“虚荣”“愚蠢”“不自爱”。然而,不全面了解大学生真实处境,仅仅是谴责她们,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大学生在财务上面对的根本矛盾,就是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基本静止的收入水平之间的矛盾。生活用品、自我提升、满足爱好、人情社交等都需要花钱。然而,很多学生的收入只有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和学校发放的奖学金。
不是每个家庭都愿意负担额外开销,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勤工助学的机会,这就让一些学生打起“提前消费”的算盘。从经济学角度看,提前消费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十分经济和理性的。同样一笔钱在当下的使用价值都远高于未来。大学生的预期偿债能力也并不算差,只要把负债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其收益可能远高于损失。
“裸条”现象本质就是大学生无法获取正常贷款,转而求助于非法高利贷。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对不法高利贷业者进行严惩,也需要金融行业的自我整顿。一方面,互联网借贷平台良莠不齐,许多平台对借贷人的偿债能力缺乏有效评估,也认识不到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正规的学生贷款体系依然阙如,使得真正有需求的大学生求助无门。如果有金融机构开发满足大学生需要的产品,就相当于对“裸条”釜底抽薪。
(转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