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的四道“选择题”

2017-02-19 07:57叶刚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华丽选择题课堂气氛

○叶刚

海涅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在课改征程上,语文教师面前常会有许多“十字路口”,需要我们冷静面对、正确抉择。因为我们既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但又须警惕过度的“前卫”乃至“出轨”,唯此方能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实现“最大化”。为此,教师须做好下列四道“选择题”。

一、指标落实的“软”与“硬”

某地教育部门曾别出心裁地推出过一个名师“最精彩片断赏析会”,让作课者在有限的40分钟内展示自己代表“曲目”中的经典片断。由于时间“紧迫”,作课者不得不把原本需两课时甚至三课时的东西变成“压缩包”,而那些不够“精彩”的内容大多只好“隐身”了。

实际上,教学是极具科学性、严肃性的活动,任何人为的“提速”或“催肥”都是不恰当的,哪怕它“看上去很美”。行云流水般的激情对话固然是精彩的,而一步一个脚印式的夯实基础(如识字、积词、质疑、读书等)则是更需要的,尽管其“观赏性”可能不高。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足够的初读时间,学生对课文的深读必定“深”不下去。

周一贯老师在其所带师训班里曾推出过“‘完整课’的设计与施教”等演练科目,并且特别强调教师应上好“第一课时”,因为其担负着从“通读课文”到“读通课文”的重要使命。虽然“第一课时”的提法未必科学,这种初衷和苦心却是显见的,那就是,他希望一线的课堂是重基础、实打实的。

从一定意义而言,一堂课的教学指标也有“软、硬”之分。把文读通、把字写好,把词弄通,把疑搞懂等都是“硬”任务,这是“温饱问题”,来不得半点儿马虎。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解析、鉴赏玩味等,则相对而言是“软”任务,一般须依据学情见机行事、弹性处理,有时不宜搞“一刀切”。应该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必定是“软硬兼施”的!

二、面对生成的“热”与“冷”

课堂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那么,面对生成,我们怎么办?对此,绝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勇于面对、敢于接招”。我认为,“勇于面对”是对的,但“敢于接招”却得看是什么情况。也就是说,得看看即将生成的东西是否有大的价值。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只要是出现预设以外的情况,教师都是大张旗鼓地展开。

其实,课堂里也有为数不少的随机事件只需要“冷”处理——即只须轻巧地将之化解稀释即可。例如,上《太阳》这篇常识性课文时,有学生插话说:“太阳那么有用,那我妈妈出门时为何还要擦防晒霜?”上《景阳冈》时有学生问“老虎脚上有多少个脚趾?”面对这样的插问,教师或用三言两语轻巧消解、转移,或者直接告诉都无妨,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勇敢一点”!

再如,王崧舟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时,曾问学生“总理的办公室当年曾是哪位重要人物居住过的?”当学生列出慈禧太后、清朝皇帝、袁世凯甚至孙中山时,王老师就果断地打住,跟学生明言:“我们不猜了,我告诉大家,这座房子原来的主人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摄政王。什么是摄政王?也就是管着皇帝的那一位亲王。”王老师的“告诉”,当令我们深思。试想,如果此时教师还是让学生继续“自力更生”,那只能是白白浪费课堂时间。

当然,如果是那些看起来“来势汹汹”但却可能非常“有料”的“意外”,教师则应视之为宝并充分用好。因为这种“难剃的头”表面不好对付,实则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喜人收获,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必须明确,教师只有对“意外”本身的“资产价值”作出精准评估并正确选择的时候,方能机智而又漂亮地“踢好”这重要的“临门一脚”!

三、教学品质的“华”与“朴”

教学也分华丽、简朴等不同品质,华丽或者简朴如何取舍呢?笔者以为,教学还应以贴近学生的简朴风格为主,可以适当兼顾华丽。比如,近年来,有些语文阅读课存在过于划一的主导问题设计法。主要表现为,老师似乎非常喜欢问诸如“扬科可怜在哪里”“江姐的品质高在哪里”“五彩池神奇在哪里”等等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质量高,有探讨价值,但是。这也造成一种不应有的“撞车”(周一贯老师的说法),给人一种华丽的雷同感。以上问法偶尔为之倒还不错,但如果大家都这样问,就会落入俗套。而且,这样的问法,实在是太空洞,这与百花齐放的理念相合吗?好的问题,必定是不具一格的,不应有不变的公式。

有人说,于永正老师上课之所以特别具有亲和力,就在于他的教学语言非常贴近儿童。有时,于老师的一些话甚至还会略有重复,但或许正是因为于老师在这方面的不“讲究”,才使学生与他实现了“零距离”交流。上海华东师大张华教授在听了一位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后,专门就其华丽的教学语言发表了一些看法。他说:

“在后来的40分钟时间(即第二课时)里,其语言和情感是一体的。但在一开始(第一课时),他的语言是主持人的语言还是我们平时上课时的语言?一开始,他的语言是主持人式的,每个地方都非常优美流畅、充满激情。所以,我在想,假如我们不用这种主持人式的语言来上课,又会是什么效果?就是说,我们在上课时,究竟是要把它“做出来”并做得尽善尽美呢,还是让它自然流露?我欣赏自然流露!”

张教授的点评,对一些我们虽早有警觉,但却一时难以论断且不易措词的现象,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和恳切的提醒,可以引领我们去作更多的“发散”型、“旁通”式的思考。语文课堂上,教师在个别环节设有比较精致优美的导语、过渡、结句等都是可以的,但教学毕竟应是口语为主的,语言不必太“文”,包装不必过火。就像崔峦老师说的:“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语文教师,真的不要太潇洒;语文课堂,也真的不必太华丽!

四、课堂气氛的“动”与“静”

提到课堂气氛,当然是热烈最好。尤其是公开课,气氛如何,是最令教师伤神的事了。那么,这里的问题是,如何界定课堂气氛是否热烈?我们知道,高考考场内一般都是相当安静的,但这种安静的背后,却正是最不平静的,每一位参加考试的学生,他们的大脑正在进行着最为灵敏和高速的工作啊!这样的气氛,难道不是最需要、最应有的吗?

窦桂梅老师上《圆明园的毁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那段耻辱的历史进行了亲历体验。课堂上,凝重的气氛贯穿始终,学生无法轻松,更无法愉快。谁又能否认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充满了真正的思维交锋与心灵碰撞?说到底,教学是否高质量,应以学生的头脑是否有效运转来判定,而无法直接就以教室内分贝高低来衡量。

实际上,语文课既要书声琅琅,更须静思默想。怎么做?最好在教学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也就是说,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我们也注意到,现在的语文课上,默读的比重明显加强了,这说明,在教师的潜意识中,也的确认识到默读是不可缺少的。这当然是一种喜人的变化。

浙江杭州曾举行“激情演绎本色语文”名师观摩会,与会的华中师大的著名小语专家杨再隋教授曾直截了当地指出:“教学应该有起有伏、起伏得当,有收有放、收放自如。现今的语文课上太闹,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一片宁静的天空,一块安静而干净的土地。”阅读课既要有出声的“读”也须有无声的“阅”,缺一不可。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倾心追求那种准确而丰赡、全面而完整的“阅读”!

多年以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一直是判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且,教师也多怕课堂太安静会“有负”观众,有的教师提问后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马上提交小组或全班讨论,结果发言没质量。可喜的是,当前也有不少教师开始注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让学生获得静心思索的时机,虽然气氛好像比较沉闷,但学生大脑却在“动荡”之中。应该说,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拒绝花哨,有时候要精彩热烈,而有时候则须“沉默是金”。

不可否认,时下的小语教改总体上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态势,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足之处总是难免。在这其中,以上谈到的指标落实的软与硬、面对生成的热与冷、教学品质的华与朴、课堂气氛的动与静等,更需要我们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正确应对与合理抉择。唯此,方能真正提升课堂品质,最终实现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猜你喜欢
华丽选择题课堂气氛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冬的华丽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流绚夏日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神经末梢”的华丽转身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