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剧技术在少先队教育中的应用

2017-02-19 07:55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
少先队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理剧少先队团体

□ 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 元 琴

学科建设

论心理剧技术在少先队教育中的应用

□ 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 元 琴

心理剧(psychodrama)是一种使用行动技术的团体心理治疗方式。心理剧以其具象化的呈现方式、行动式的探索路径和快速高效的治疗效果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少先队组织教育领域,心理剧技术可用于一步强化少先队集体建设、创新少先队员思想引导方式、促进少先队员身心发展等方面。

心理剧;人性观;少先队;组织教育

近些年来,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国内逐渐兴起,并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商业领域及灾后心理重建过程中。其中,心理剧技术更是以其具象化的呈现方式、行动式的探索路径和快速高效的治疗效果而备受瞩目。

一、心理剧概述

1. 什么是心理剧

心理剧(psychodrama)是一种使用行动技术的团体心理治疗方式,由心理学家莫雷诺(Moreno)于1921年提出并创立。在心理剧中,伴随团体成员们的扮演,生活被带到了现场。这一过程丰富、生动而有趣味,团体成员运通他们的创造力和自发性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可以让你“练习”怎么过人生,但不会因为犯错而被惩罚的方法。

心理剧团体中所进行的活动可以用来检视个人一生的发展。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体验在某个特定情境中,确实发生了哪些事,而有哪些事是没有发生的。心理剧可以带参与者以“当下”的眼光审视过去、现在和将来。个人想要演出的事可能是发生在过去的,或者是在未来即将要发生的,但所有的场景都会出现在现在。因此,主角可以以“现在”的、具有理性的眼睛,重新审视、看待、评价、解释过去的事件,常常获得恍然大悟或者释然的感觉。心理剧的团体治疗效果在于:主角所呈现的那些真实状况,可说是为观看的那些人开了眼界,这些看的人或许能够从主角苦苦挣扎的表达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团体中只要有一位曾经与自己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故事,他在导演的帮助下说出令自己困扰的经验和事件,而后在导演的帮助下修复自己的创伤。在修复过后,他感觉整个人在情绪及肢体上被接纳。于是观看者跟着这个与他有相似故事的人一起经历了开放和被修复的过程,因此纵然他没有亲自上台演绎自己的人生经历,也获得了一种切实的疗愈经验。

2. 心理剧的人性观

人性观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哲学假设,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石。每一种心理治疗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根植于自身对于人性的认识和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自发性与创造力是心理剧人性观最为重要的观点。

莫雷诺认为人类是天生的演员,而且拥有自然的行动期望。婴孩会用嘴认识他触摸到的世界,用哭与笑表达他内心的世界和情感。在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不断用更丰富、更复杂的感官以亲身的体验来认识世界,同时将内心的情感状况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的自发,是人格成长中自然的力量。自发是一种能量,可以打开每一个人的智慧,并在情境中充分地反映,而这种反映是以前从未经验过的。也有时候,人们会因自发性而在相同的情境中做出新的反映,产生创造力。自发性是创造活动的催化剂。莫雷诺深信,人类无限的自发性和创造力让每一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然而,当一个人处于极度焦虑的情况下,他的自发性就会降低,从而导致个人的想法无法面对现实,以及不能充分地表达自我,阻碍了创造力的产生,导致心理的困扰与各种问题的出现。心理剧通过团体氛围的营造和自发性的引导,个体的直觉与自由度增加,扩大了内在的自然智慧,产生了创造行为。而这些创造行为也带来人与环境互动下的智慧财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莫雷诺强调心理剧治疗的主要功能在于提升参与者对生活的创造性。创造并不是来源于认真、理性的准备,而更多的是来源于每一次突发行为以及积极的尝试。想象、扮演以及即席创作都激发了创造性。心理剧致力于提升个人、团体的创造性,最终影响整个社会文明。

3. 心理剧的基本要素

心理剧的演出是借助团体心理动力的发展变化来推进的。一个以心理剧方式进行的治疗或成长团体必须包含以下五个要素:

(1)主角。主角是代表心理剧演出的主要人物,是剧里最重要的元素,是一个代表的声音,所有其它的元素都是随着主角的指示或要求而跟着主角进入他所想要的心理剧当中。心理剧主角既是第一要角、亦是戏剧之作者、表演者与导演。莫雷诺认为,每个人都是天才演员,具有自发的表演才能和演技。对主角而言,只要他愿意把自己成长中的困惑在心理剧中表达出来,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在导演的引导下,在团体成员的协助中,演绎自己的故事,就能在此过程中学习与成长,获得新的行为模式的自我完善。

(2)导演。心理剧导演即是治疗师。这位治疗师必须具有深厚的心理学及心理剧导演学识。导演在心理剧中,并非如一般电影或戏剧导演那样权威,指示所有演员演出他所想要的效果。相反的,心理剧导演仅是协助主角处理他的问题,剧中呈现的是主角想要创造的情境,而非依导演的意愿去创作的。因此,导演必须拥有咨询或治疗师的同理、宽容、深度了解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能自如地运用心理剧的技巧导引主角将其问题以演剧的方式顺畅地呈现出来。

(3)舞台。在心理剧中,一个舞台可以将过去、未来与现实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可以让主角如幻似真、自由地畅游在他所创造的天地当中。心理剧的舞台并非像一般的剧场那样讲究,但是需要区隔舞台与观众之间的空间,当主角踏入舞台空间时,将感到即将踏入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是有催化作用的。心理剧的舞台布置与场景亦全靠主角去搭建,导演可以准备一些道具供主角选用。道具仅只是象征性的。

(4)辅角。辅角可以分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所有团体成员,除了主角与替身以外皆是辅角,包括由主角所选出的所有角色与在旁观看的成员都是辅角。狭义上,辅角则是指在心理剧中参加演出的成员。辅角是每次心理剧中都需要的角色,是由主角在团体成员中挑选出来的。辅角的演出遵循主角的感受与意见,帮助主角能在他所创造的场景中去澄清他的问题或思绪。

(5)观众。观众是指所有参加的成员中,没有在心理剧中担任任何角色的人。观众通常在心理剧进行时观看演出。在心理剧完成后,观众可以在团体中分享他们的感想,或与主角分享自己被勾起的人生故事。如此可以帮助主角了解他并不孤单、也让主角能从自我的情境中跳出,重新走回现实。观众对主角的支持与同理,是支撑主角重生的一股强大力量,也是让主角领悟整个情境的动力。同时观众在分享的过程中也起到自我疗愈的作用,这是心理剧的独有魅力之一。

二、心理剧的核心技术

心理剧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把内心活动、心理困扰和未实现的愿望展现出来,从而引导主角和团体达到了解自己(自我认识、意识化)、释放情绪、“实现愿望”的目的。心理剧的最基本的技术就是“表演”。表演意味着要离开当下,进入某种状态,甚至变成另一个人,把那种状态下的内心活动激发出来,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表现出来。心理剧表演中,有以下一些非常重要的技术。

1. 角色扮演

让参与者扮演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人,让彼此相互对话,直到某种冲突获得解决为止。通过角色扮演,参与者可以检验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分配角色,并且选择不同的方法去扮演这些角色。参与者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甚至是自己不熟悉的、与自己平时的表现相反的角色,从而可以打破那些惯有、僵硬的行为模式,形成自己新的、有弹性的、适应新环境的行为。

2. 替身

在心理剧中,由一位成员扮演主角,进入到主角的经验世界中,体会主角的感受、想法和内在语言。替身技术协助主角把没有体会到的感受表达出来,以扩大主角的觉察范围;催化主角的心理经验,表露出主角深层的情绪,替身是带出主角情绪最有效的技巧。替身站在主角的旁边,模仿他的动作,有时候予以夸大,帮他把他想说但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替身就是另一个自我,他知道主角的感受。主角由于心理防御,可能压抑了自己的感受,而替身没有心理防御,所以有时候比主角更了解他的内心。

3. 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是心理剧角色扮演理论的核心,是指主角和舞台上的其他人互换角色。当主角与和他有冲突的个体达成协议时,导演一般会采用角色互换技术来让主角去增强体会。莫雷诺强调这一技术鼓励尽量最大限度地表达冲突情境。角色交换能帮助参与者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消除误解。通过角色互换,主角可以重新整合、消化和超越束缚他们的情景,也可以从团体中的其他人那里获得关于他们的态度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他们的歪曲信念。在主角扮演与他们有冲突的其他人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歪曲信念可以被解释、探究,行为会得到矫正。

4. 镜观

镜观技术是指让替身通过模仿主角的手势、姿势、表演中的语言,来反映主角的状态。在替身模仿的过程中,主角观察由他人反映出来的自己的行为,像别人一样来看待自己。当转换为旁观者的角色,在观看的过程中,主角往往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和领悟。这个过程有助于主角形成更加准确、客观的自我形象。另外,当主角有阻抗作用,无法上台演出时,导演也会让一位扮演者模仿主角,让主角有机会如同照镜子一样,看到自己的行为举止和内在心态。扮演者要尽可能模仿主角的一切,重复他的动作,试着用话语、动作表达主角可能的感受,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来,而主角可以在旁边观看。镜观技术可以夸大和歪曲,激励主角上台更正或上台继续原来的演出,将他有被动旁观的立场,转为主动参与的角色。

5. 空椅技术

当主角对某人或主角的某一部分产生阻抗,不敢面对时,导演可以将一张空椅子放在舞台中间,象征主角内心的期望和恐惧。导演一般会让主角将其想象为一个人、一件物品或主角的某一部分,鼓励主角与之对话。从这个角度说,空椅子也是一个辅角。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激发主角的想象力,主角可以放下压力展开练习,在自发的状态下自由地表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此外,心理剧还经常用到束绳技术、转背技术、角色训练、附加现实场景、未来投射、魔术商店技术以及各种团体暖身与团体动力测量的技术。

三、心理剧在少先队教育中的运用初探

心理剧是目前最具实效的团体治疗技术之一,它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不论在心理治疗领域,还是在工商领域或是教育领域,都可以进行心理层面的整合,对参与者的成长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少先队是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素质培养的大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过程中,少先队可以借鉴心理剧中的一些技术,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少先队教育的实效性。

1. 进一步强化少先队集体建设

少先队集体建设是少先队组织的基础性工作。少先队组织要巩固、健全、活跃中小学少先队大、中、小队,创建快乐、自主、友爱、向上的队集体。一个良好的队集体,队员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队员和辅导员关系融洽,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样的队集体本身就对队员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作为一种团体辅导技术,心理剧中有许多团体建设的暖身技术和游戏,对于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联结与融合,提升团体凝聚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这些技术可以灵活地运用于少先队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如在集体建设的初期阶段,为消除队员之间的陌生感,帮助队员找到和自己有共同爱好或相似特点的伙伴,可以用相似圈来实现,具体做法为:队员围成一个大圈,辅导者可以先做示范,“喜欢游泳的向前一步”,当有人站出来的时候,可以进一步问“一周游泳一次的人再向前一步”,于是喜欢游泳而又经常游泳的人就站在中间的一个小圈内,可以给1-2分钟时间让他们交流一下。接下来,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来主持这个游戏,找到自己想找的伙伴,交到新朋友。当中小队成员彼此熟悉后,可以用搭肩式社会计量来做一个游戏,具体做法为:你觉得谁身上有一个特点是你特别想拥有而你现在还没有的,可以把手搭到他的肩膀上。然后彼此进行交流。这个游戏的作用在于:一是引导队员发现别人的优点,表达对对方的欣赏;二是被欣赏的队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尊心,增强自信;三是队员可以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榜样,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伙伴。莫雷诺认为人际关系需要有正性能量,当交往中产生的能量是正性的并且相互作用时,交往双方会更容易对他人产生共感,形成紧密的联系。心理剧的团体技术通过在关系中建立各种正性的连接,在队组织中营造和谐友好、积极进步的团队氛围。

2. 创新少先队员思想引导方式

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引导,是少先队的重要使命。少先队以思想引导为灵魂,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党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立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少先队工作中,要创新少年儿童思想引导的方式方法,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多用少年儿童熟悉和喜欢的语言、沟通方式和新颖清新、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开展工作,真正做到生活化、儿童化、具体化。心理剧所具有的参与性、艺术性、现实性、体验性和生活化的特点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自我展示的发展需要,可以用于思想引导的过程。例如在党史、队史教育中,一些遥远的故事、抽象的道理往往很难激发队员深层次的情感。这时,可以让少先队员去演一演历史故事,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全身心融入,队员会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更深的感悟,从而做到入脑入心,增强思想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促进少先队员身心发展

少先队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活动,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心理剧技术能够帮助队员进行心理层面的探索与调整,对于少先队员的能力发展和人格培养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创造性的培养,莫雷诺认为创造性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它一直都在那里,只等生理和心理条件被唤醒,就会被激发出来。因此,在队集体和队活动中,可以通过营造鼓励的、非评价的、建设性的氛围,为创造性的生长提供环境和土壤。同时,利用心理剧技术开展具体的活动,例如:以小队为单位,结合活动主题,设置一些关键词,然后每小队抽取两个关键词,围绕这两个词编排一幕10分钟左右的短剧。心理剧的角色扮演技术还可以帮助队员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困惑与难题。辅导员可以把队员中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编成一幕可以演出的场景,让队员来扮演,同一角色可以由不同的队员轮流扮演,只要有新的、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演出来。这样,队员就会看到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中受到启发,整合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此外,还可以用角色交换、空椅子技术处理队员中出现的人际冲突,用未来投射技术帮助队员面对成长的挫折,用镜观技术帮助队员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等等。

以上论述,仅为举例说明心理剧的具体技术在少先队教育情境中的应用。而心理剧的实际魅力与作用远非至此。相信经过广大少先队工作者的系统学习、潜心探索,心理剧技术在少先队教育领域将大有可为。

(本栏责任编辑 杨江丁)

1. Paul Wilkins著,柳岚心译:《心理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2.石红著:《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秦娟著:《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4期。

4.田学英:《从人性观的变化看心理咨询的治疗与转向》,《芜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5. 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主编:《中国少年先锋队大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版。

6.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发《少先队改革方案》。

猜你喜欢
心理剧少先队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概念与特征辨析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