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教学的灵魂

2017-02-19 02:17石淑珍
教书育人 2017年19期
关键词:栖息地考查核心

石淑珍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教学的灵魂

石淑珍

一次教研活动中,关于“太阳视运动轨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引起了备课组老师的争议。有人认为高考未必会考,讲了学生也不一定能懂,课堂上一带而过就可以,不必占用过多的时间;也有人觉得,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为: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地观念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重要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的能力。

二、高考题中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体现

全国卷的高考地理试题是如何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试题中的呢?笔者以2016年全国文综卷第37题为例进行分析。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图略)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1.区域认知能力的渗透为:第(1)小题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解答本题时,学生必须通过文字材料(陕西南部秦岭地区)及区域定位(绝对定位、相对定位)的知识来认识该区域。考生需能够从时空角度,运用图表等工具与适当的认知方式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与相互关系,比较区域差异并能够解释其原因。试题明确要求考生“描述栖息地范围的变化”,这是对区域时空发展变化认知的一种考查,看似简单的“看图说话”,实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考生对区域变化的规律做出恰当描述,即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2.综合思维:第(2)小题本质上要求考生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个区域中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该设问要求考生运用综合思维,从整体性角度,分析问题、了解成因,熟知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会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现象,并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

3.人地观念:第(3)小题考查考生结合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分析人地关系失协的内在原因,针对区域开发中存在的人地关系问题,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必备内涵之一,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这一设问,引导考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为实际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学有所用。

命题者采用看似不着边际的素材,实际上巧妙地契合了教育部对高考命题的要求,非常符合高考新形势。

三、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重新认知。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教育行为产生的源泉。地理教师必须事先了解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意义,并用其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2.创设情境,精选案例或提供素材,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应选取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与案例,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解释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差异之处,提高学生对不同区域特征的分析能力。

4.认清本质,突出重点。高考命题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指导思想进行,本质是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注重能力考查,同时侧重主干知识的考查。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的灵魂所在。然而,由于人的个体差异,不同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有所不同,它需要在考题中潜移默化地体现,日积月累才能逐步达成目标。

(作者单位:张掖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栖息地考查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BEAN SCENES
抵达栖息地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