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萍红
润物细无声
——谈班级管理中的暗示艺术
陆萍红
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含蓄、间接的教育方法,只要求学生接收暗示信息,是在没有苛求、没有冷战、没有对峙、没有对抗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将暗示教育法应用于班级管理,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动,在“润物无声”中收到比直言不讳的正面教育更佳的教育效果。
好的环境能使人身心舒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差的环境则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温馨、整洁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如制定符合班级特色的班风、班级公约、学习评比栏、名人名言等张贴在墙壁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感受到班级的文化氛围。另外还可以利用板报等形式宣传学校或班级近期的活动主题,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班级活动照片,使学生融入班集体,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督促值日生每天及时打扫好班级卫生,注意物品摆放整齐,并带来绿色植物进行班级美化,给学生创设一个舒畅的、积极的、向上的、奋斗的环境。
既然是“暗示”,就不能用言语直接表态进行表扬或批评,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学生心领神会。班主任对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表现的学生要用恰当的方式,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暗示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这样就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更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学校艺术节中班歌比赛前,有些同学担心唱不好,怕被笑话,顾虑重重,思想压力大。为了缓解她们的心理负担,力求最佳表现,我想了很多。如果直言相劝:“你们大胆唱好了,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这非但不能消除同学的顾虑,反而更加重了他们的压力。比赛之前,我兴奋地对他们说:“其他老师走过我们班,听到我们的歌声,都说唱得很好,去比赛绝对没有问题的,我也是这么想的,只要我们再自信些,一定能成功的。”他们一听都高兴地笑了,还一个劲地问:“真的吗?真的吗?”我给了他们肯定的回答。比赛结束,他们以投入的表演,自信的表现,赢得了比赛的冠军。
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一个示范性的体态语言比口头的教育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如每天早场的出操队列一直是班主任们头疼的问题,一直苦恼于同学们的走路姿势,示范的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活动课上练习了一次又一次,但一走起来又忘了。在这种情况下,每天出操时,我总是和班级队伍一起认真、规范地行走在跑道上,看到我规范的姿势,开始几个听话的同学们都跟着学了,慢慢地,全班同学都自觉起来了,谁的动作更规范到位,成了他们比赛的内容。他们在这种无声的行动中受到了教育,在无形中就养成了规范行走的良好习惯。很多情况下,教师辅之以适当的体态语言,如对学生的正确行为点点头,竖起一个大拇指;当学生伤心失落时,摸摸小脑袋,拍拍肩膀,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支持与鼓励,对学生的教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心理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影响整个人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促使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反之,则使学生烦闷消沉。因此,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级里一个女生作业拖拉,还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和平时学习积极、乐于助人的表现完全不符。为此,我联系了家长,得知原来是因为妈妈生了个小妹妹,她总觉得父母不再疼爱她了,在家经常和父母闹别扭。当我找到了症结之后,和她进行了一次交谈,让她明白了虽然多了个小妹妹,但父母对她的爱并没有减少,而且作为姐姐,她应该为家里多了一名成员而感到高兴。同时我还在班级里开展了一个调查活动:你们希望家里多一个弟弟或妹妹吗?为什么?哪些同学家里有弟弟妹妹的?你们爱他们吗?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让她感到作为一个姐姐是多么自豪。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尽管她没有主动找我来说过什么,但从她完成作业和与同学相处的情况来看,她心里的那个结松了,中午吃水果她还能想着带回家和妹妹一起吃。
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暗示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巧妙无痕地利用暗示教育法,处理好正面教育和暗示教育的关系,一定能够能有助于尊重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班级管理。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