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圣+++张维银
【摘 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各类各级学校积极践行,已取得重大成效。江陵县白马寺镇小学积极动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探究课程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改革课程管理思想和制度,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重课程;少年宫;诵经典;倡教研;改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063-02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扑面而来,遵照“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在所有中小学逐步推广实施,掀起了一阵课程改革的热潮。十多年来,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已经扎根于广大教师心中,并外化为教育实践,教化于众。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硕果累累,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湖北省江陵县白马寺镇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动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学习新课标,树立课程改革意识,探究课程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改革课程管理思想和制度,努力营造浓厚的课程改革氛围。我们一路走来,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一、“重课程”,关注学生健康安全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制度安排,我校除了上好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和湖北省教育厅指定的地方课程外,还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健康与安全教育。学校安排每周两课时,班主任兼任授课教师,要求有备课,有活动,有体验式的教育。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居多。在大众媒体眼中,孩子们是“亲情割裂,野蛮生长”的群体,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健康与安全意识淡薄。针对实际情况,我校组织教师积极开发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编写校本课程,教育学生关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预防传染病、防溺水、防震防灾、紧急疏散演练等知识,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科学系统的安全知识,而且树立了较高的安全意识。近幾年来,学校的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多次被评为“安全文明校园”。
二、“少年宫”,培养学生体艺专长
学校秉承“阳光生活,快乐体艺”的理念,系统深入地开展少年宫活动已有3年了。围绕着《少年宫活动实施方案》和《少年宫活动管理方案》两个文件,一直坚持走下来,一刻也没有松懈过。在实施过程中,全校师生都得到了锻炼、成长。学校规定每天的最后一节课为少年宫活动时间,学生在教练、辅导员的带领下活动。一二年级是集体舞,三四五六年级则有竖笛、葫芦丝、腰鼓、盘鼓、绘画、书法、跳绳、羽毛球等兴趣活动,目标是让每个孩子在毕业时学会一样乐器,有一门特长。
3年来,我们的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成长提高,收获了无限的快乐,教师也摆脱了单纯的应试教育之困,体验了一把素质教育的瘾,整个校园生机盎然,师生都乐在其中,学校“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得到了真正的贯彻实施。2012年5月,邀请到教育局领导和教育总支领导对我校的少年宫活动进行展示验收,得到了一致的肯定;2013年4月,“江陵县体艺课外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全校师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良好的表演技艺,充分展示了训练成果,校领导在大会上作了先进典型发言,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肯定。
三、“诵经典”,为学生发展奠基
2012年秋,我校承担了省级研究课题“经典诵读与儿童的语言发展研究”,学校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了多次校委会、教师大会,强化认识,加强研究部署。在此基础上教导处制定出了“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经典诵读活动管理方案”。该课题研究以教导处牵头,以班级为单位,全体语文教师开展实施。学校规定每天晨读的20分钟为经典诵读的时间,分年级段规定每学期必背的经典诗文篇目,教导处对整个过程监控落实。一个学期举行一次经典诵读活动的知识竞赛,并与政教处结合,选派优秀的班级排练经典诵读活动的展示节目,参加学校组织的元旦文艺汇演和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他们以古朴典雅、激情飞扬、童真稚趣的表演风格,让全校师生感受到了经典诵读活动的魅力。
“经典诵读与儿童语言发展研究”课题的成功,不仅给我校带来了各项荣誉,也给教学带来了切实的好处。晨读课上,经典诗文的朗朗吟诵声在校园中此起彼伏,与孩子们充满几分稚气的脸庞、陶醉于经典的神情相得益彰;墙壁上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经典篇目构成的文化长廊,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校园气息,增加了学校的文化底蕴。
四、“倡教研”,打造新课程名师工程
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实施课改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研究等活动,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锤炼教师教学技能,着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1. 加强理论培训,改变教育观念
加强新课改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教师自主发展,向名家学习,向教育家学习,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求实共进地提升自己的教学与理论水平。
2. 鼓励学习实践,提供成长平台
以“江陵县骨干教师和明星教师评选活动”为契机,突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力度培养青年教师,给年轻教师“架梯子,压担子,搭台子”,在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上向优秀青年教师倾斜,对新进的年轻教师,要安排教学骨干引路,拜师学艺,实施“青蓝工程”。同时,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在学校、教研组层面,利用示范课、达标课的平台,开展上课、说课、评课、总结、反思系列活动,推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3. 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
2015年,我校申报了3个市级小课题: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的技巧研究,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培养小学生英文书写能力的行动研究,9月份被市教科院批准立项。学校还制定了“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教研成果。
五、“改评价”,注重过程与成长。
过去,我们往往把评价简化成了考试,对学生的评价就是考多少分。新课改致力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联系我校实际,在评价方法上,采取写学生成长记录、考试、作业、集体评议和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在对学生各种能力表现方面也提出各种评价方式,如能否规范地书写与表达?能否有效地收集整理信息?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积极主动做好清洁,评选卫生之星,等等。学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希望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多用一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使用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过程性评价,就需要教师多有鼓励、赞赏的语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学生接受更多的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由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生活实践。学校的管理也随之要由封闭走向开放,而多样化、动态化、开放式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往往会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这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是今后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不断学习、思考有效的方法、途径,不断深化和完善新课改。
(编辑:易继斌)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