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 董伦玲
巧用动态生成资源 盘活地理课堂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
董伦玲
高中地理课堂“静悄悄”,是教学现状最直接的外在表现。课堂的“静”,在于教与学缺乏良性互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处于压抑状态。为此,如何让僵化的课堂“活”起来,是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学中的“产物”,可以是学生的疑问、思考,也可以是教师的引导,这些都是促进教学深入开展的重要元素。巧用动态生成资源,让动态生成资源将课堂带动起来。
教师的教是对教材知识的演绎,而学生的学是对知识的内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要将教的演绎与学的内化构建起来,强调巧用动态生成资源的重要性。教材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载体,教师将知识传授于学生的过程中,有教师对知识的把握、有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这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都为动态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内在条件。学生是学习的独立个体,在学习知识中的疑虑、思考都可以催生动态生成资源。而动态资源的生成、利用,强调教师在依托教材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要读出教材“新”意,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吃透,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动态生成资源的利用,才能游刃有余。例如,在“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学中,一位学生无意间提出的一个问题,成为一场问题驱动式教学构建的“导火索”。
学生: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科学技术越发达,资源利用开发的能力越强,那么人口容量是不是也越大呢?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科技水平很高,但是,美国人口容量为什么比我们国家小?
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不是直接以“是”或“不是”的简单方式对待学生看似可笑的疑问,而是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的问中构建问题驱动式教学,强化学生对人口容量的正确理解。
教师: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我相信很多学生有同样的疑问。
此时,很多学生点头,表示有同样的疑问。这时,教师通过“问”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直观地将学生的疑问进行剖析。
教师:如果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变大一倍,那么我们教室还可以装下62名同学吗?
学生:肯定不可以,我们教室的容量就这么大。
教师:既然大家都说不行,那么你们以同样的思考方式想想刚才那位同学的问题,你们就可以知道,在相近(或相同)的资源条件之下,科技发达的美国,其人口容量之所以小于我们中国,是因为中国消费水平低于美国,但消费水平对环境容量又有影响。
教师的“教”不是孤立地照本宣科,而是基于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巧妙地搭建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推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扎实学习教材知识,是拓展课外知识的重要基础。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可能是学生无聊的几句“闲话”,也可能是学生对知识理解后的表达,这些可以成为动态生成资源的元素,教师要善于利用,合理地拓展知识面,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与理解。例如,在有关季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季风的有关知识内容讲授完之后,一位学生突然的一句话“难怪我妈买房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东南方向”成为教师拓展知识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将课堂教学转换风格,在生活化教学的搭建之下,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去买房子,一般会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价格、采光、楼层……
教师:好的,对于同为江景房的A、B两个楼盘,分别在南、北两岸。如果你是购房者,你会如何选择?
学生一下子很迷惑,不知道如何结合地理知识去考虑。对此,教师进一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楼价的因素。在南方和北方,房子的楼距、楼向有什么不同?
在理论联系生活的教学搭建中,学生的思考促成了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教学知识的讲解中,不再是生硬地灌输,而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去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在这样形态下的教学,既立足于教材内容,又在动态生成资源的推动下实现了拓展。
总而言之,让高中地理课堂活起来,是教与学良性互动构建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用好教材、用好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探讨、学生思考的认知对待,都是催生动态生成资源、盘活高中地理课堂的重要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