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王丽华
不一样的人品
◎江苏 王丽华
编者按
品高人自伟。人品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名片。评价一个人,才学、本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品。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才能真正获得人们的尊敬,才能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反之,品行低下的小人,难逃被唾骂和抛弃的结局。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古今名人,感受他们不一样的人品。
陈寅恪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平日,陈寅恪给人的深刻印象是为人孤傲,其实他对朋友、门生却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当年,清华一位硕士生考试,该生导师吴宓为一个微小的问题不给这位学生及格。陈寅恪觉得吴宓这样做欠公正,便为这位学生据理力争,终于说服吴宓同意这位学生考试成绩及格,准予毕业。但那个学生却始终不知道谁为他毕业暗中帮了大忙。
抗战胜利后,王永兴做了陈寅恪的助手。王永兴住得比较远,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来到清华园。对此,陈寅恪记在心里,总想帮王永兴一把。一天,王永兴突然接到校庶务科通知,说是学校已为他在清华园安排了房子。当时房子格外紧张,王永兴为此感到分外惊奇,以为是学校对他的特别优待。陈寅恪去世后,王永兴偶然从清华大学的旧档案中发现了一封信,它是陈寅恪写给校长的,内容提及请校长帮助解决王永兴的房子问题。久存于王永兴心头的谜终于解开了。
劳干曾是陈寅恪厚爱的学生。他毕业后,进入傅斯年任主任的史语所工作。后来,劳干去了台湾,仍在史语所任职。傅斯年病逝后,劳干参加了傅斯年遗稿的整理工作。他在傅斯年留下的一本书中看到一张便条,是陈寅恪写给傅斯年的,其内容是陈寅恪极力向傅斯年推荐劳干。劳干看后,才知自己进史语所原来是陈寅恪帮了忙,特别感动。而陈寅恪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提起过这件事。
素材点评
助人却不张扬,给对方以足够的尊重,这是许多人都难以做到的,而陈寅恪却做到了。这种非凡的境界和高尚的人品,令人顿生敬意。
适用话题
善良、助人、人品、榜样、感动等
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期间,有个进京赶考的书生犯了冒名欺诈罪,他两件行李上贴的标签,都是“交京都竹竿巷苏侍郎子由”,落款均为“苏轼”。
于是,苏轼便立即审理此案。“这两件沉甸甸的行李,装的究竟是什么要紧的东西?”闻此,面红耳赤的书生赶忙如实禀报:“学生羞愧,对不起大人!学生进京赶考,盘缠没有着落,亲友就送给学生两百匹绸子,好到京城兑换现钱。想到这绸子过关都要纳税,恐到了京城所剩无几,学生就打起了歪主意:大人名闻天下,无人不知,贴上这张标签就可蒙混过关,得到免税便利;万一获咎,想必大人也会大人大量。恳请大人恕罪!”
见书生所说很有道理,苏轼便没有继续追究,亲笔书写好两张新标签和一封给苏辙的短信后,他还打趣对方道:“你只管放心赴京赶考,保准不会再有税吏找你麻烦了;就算他们胆子大,手段狠,把你捉到皇上面前,你也会平安无事的。”听罢这话,既惊讶又感动的书生,顿时热泪盈眶。
素材点评
宽容是一种美德,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一颗博大的宽容之心。
适用话题
宽容、美德、意外、帮助等
1930年夏天,臧克家在报考青岛大学时,因为三句话的一篇作文打动时任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被破格录取。他在题为《杂感》一文中写道:“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主考官闻一多看后,拍案叫绝,并给了98分,这是当年所有考生中的最高分。闻一多以治学严谨著称,一般情况下能给个及格就已经很不错了。
1933年秋,闻一多慷慨解囊,出资资助臧克家出版诗集《烙印》,一颗诗坛新星就此诞生。后来,臧克家回忆说:“捧着闻先生的《死水》,如获拱璧,天天读它,小心翻它,珍惜它,热爱它。把它放在宝贵的处所,把它放在心头上。虽然其中28首诗我全能成诵了,还不时拿出它来,托在手上,看看它也是一种高尚的美的享受。”闻一多也就年长臧克家六岁,双方亦师亦友。他的慧眼识才,改变了臧克家的人生道路。
素材点评
面对才华初显的臧克家,闻一多慧眼识英才,不仅破格录取了他,还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甚至出资资助臧克家出版诗集。这种奖掖后进之举,折射出闻一多高尚的人品,让所有嫉贤妒能的人无地自容。
适用话题
爱惜人才、奖掖后进、人格、榜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