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的春天
——数字化地理教室的应用

2017-02-18 03:59
中学政史地 2017年35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探究

地理教学的春天
——数字化地理教室的应用

●山东省烟台市教育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谭华李启娣

随着数字化地理教室在烟台市初中学校广泛建立,不仅更新与发展了现代教育设备,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的地理教学带来了革新的机遇,迎来了春天。

一、教育情怀的激发和“道”“术”的诠释

“道”和“术”是相辅相成的,有道无术是虚道,有术无道是邪术,得道明术是达道,教育的“道”即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地理教师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数字地理教室给地理教学带来直观、宏观和客观的空间,让学生潜心研究、学习,自下而上提升教育智慧,构建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术”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是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教学问题彰显智慧、教学生成理性应对、教学方法转换巧妙、教学流程一气呵成。教学过程中有起伏,但波澜不惊;有障碍,能跨越前行;有生活,学生陶醉其中,师生共同努力,创造了教与学的最大价值。

二、教学技艺的展示和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了引导发现法、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应用得灵活、巧妙、自然。例如,在师生共同探究《生活中的经纬网》中纬线的分布和特点时,教师采用了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归纳、总结。在学习经线的知识时则让学生用发现法和问题法,小组合作探究经线的奥秘。而经纬线特点表格的设置,使学生能迅速找出经纬线特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是比较教学法的恰当应用。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思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实施了五个重大转变

一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改以来,特别是“班班通”的实现和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的建立,教师融入网络环境下形成的共享、合作、交流和互动的均衡局面中,教育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解放、充实和提升“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材施教”的“材”也是“人”,是具体的学生。所以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自由的灵魂和独立的思想作为宗旨,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成为主旋律,课堂上能正确引导与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允许学生出现思维错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促进和谐,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摇篮,更是人格的花园。

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1.教学的第一步是对学科知识的还原,用生活的语言解读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并且引导学生对生活化的知识再次提炼,“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2.教学方式实现三个结合,即感性和理性的结合,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张弛有度,和谐高效。3.教给学生储备知识的同时,更让他们学会提取知识,并运用知识为生活服务。4.让学生正确面对失败,让学生在经历困惑、苦恼后,去收获惊喜与领悟。

三是学习方法的转变。全体同学参与观察,积极主动探究地理问题,观察、比较、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实现群体的思维碰撞,寻找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学生实现了进行意义建构的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和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性学习;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合作、尝试中获得新知识,并完成由经验知识向科学知识的转变;通过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从生活到学科知识,从学科知识到生活的学科之美和严谨的科学之美,在获得全新体验的同时,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四是教学手段的转变。教师们把握现代教学设备给地理教学带来的契机和福祉,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深度融合,使技术不再是辅助手段,而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自身的认同和完善。”他们把数字星球、白黑板、地球仪运用得自如、流畅,和整节课的授课内容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并且起到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和化繁为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确立了立体的、空间的地理概念,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是课堂教学的改变。改变一,学生没有走神的或者说是分神的。改变二,学生没有不参与的。改变三,学生没有零收获的。改变四,学生没有得到外在的褒奖,而是获得内心的愉悦。

探究得到支持,失败得到鼓励;信任代替恐惧,自觉代替纪律;可以“读万卷书”,可以“行万里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他们找到了心灵的家园,老师是幸福的,他们播种着知识的春天。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