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后的“三公经费”管理

2017-02-17 01:35徐采兰
财会学习 2017年3期
关键词:廉政建设

徐采兰

摘要:“三公经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社会公众要求对“三公经费”进行公开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对 “三公经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介绍了安徽省的部分经费管理改革,并根据此提出了控制“三公经费”的措施,希望对经费的管理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三公经费;公车改革;廉政建设

“三公经费”是为了维持政府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和实际工作,可是最近几年各个部门的经费总数不断攀升,而且经费的详细账目没有公开,让群众对“三公经费”的质疑聲也越来越大。“三公经费”的持续走高是导致行政运行成本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在“三公经费”的控制上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方法。2014年7月16日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公车改革正式启动。按照新方案,中国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单位的公车上交击中管理或拍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的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不能满足目前廉政建设的要求。

一、“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

“三公经费”是指公务车辆的购置及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和公款出国(境)费用。虽然各级政府已经着手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三公经费”,但是罕有成效,经费总数依然居高不下,“三公经费”的管理目前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公车的配置和使用缺乏严格控制和管理

尽管有关部门制定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务用车配置政策门坎过低,甚者有些部门科级以上的干部每人都配有专车,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远远大于编制数。而对未批准购置车辆的单位,借管辖到的企业之名或者以其他不合理的名目买车的情况泛滥,而且购车标准严重违规,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甚至成为领导干部私下攀比的工具。公车私用缺乏监管,导致车辆运行成本包括燃料费、车辆维修保养、保险费和过路过桥费费日益增加,严重超预算支出。

(二)公务接待缺乏有效监管,费用报销管理不够规范

因为公款接待没有正规的批准流程和监管措施,小到私人聚会,大到工作交往都可以通过公款来买单。向领导定期的汇报工作、上级的检查考核、出差招商引资、兄弟单位前来交流学习等,公款接待的名目越来越多。此外公款接待数量、档次不断提高,而且陪客人数没有上限,导致接待费用支出远远超出了预算核定公用经费2%的规定比例。而在费用报销方面,远超于规定范围的餐饮发票、烟酒发票都可以报销,违例的补助补贴顺利发放也让审核形同虚设,负责报销的个人和部门或有利益关系,或由于大环境不敢拒绝不正当的报销,导致规范管理报销更为艰难。

(三)公费考察缺乏明确目的,花销管理不善

近年来很多部门以学习、培训、考察为由,利用公费外出观光旅游,公费出国俨然成为干部的一种隐形福利。尤其是部分具有审批出国(境)权限的部门,利用职能之便安排干部以会议考察、学习培训为名,出国游玩的情况更为严重。来回机票、在国外的住宿和餐饮、交通费用和景区的门票,平时公务员舍不得的花销,一旦有了公费报销撑腰,便会毫无上限,一切都会只以舒服为参考条件,而将经费是人民群众的血汗钱置之脑后。

二、控制“三公经费”的对策

(一)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将“三公经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明文规定政府机构必须厉行节约,拒绝浪费。政府办公楼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加大对“三公消费”中有为例违规行为的监管、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建议将“三公经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政府绩效是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以及政府在行驶职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两部分,政府绩效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因为政府绩效的考核结果直接关乎着政府官员的仕途,所以,将“三公经费”纳入政府绩效的考核范围,能将外部压力化为自我施压,增强降低“三公经费”的动力,提高降低“三公经费”的决心。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经费管理机制

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完善经费管理。公务接待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规范接待程序,接待方案要经过单位领导审批,责任到人。不准违反规定擅自开展公务接待,不准接待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而因为安徽省的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以及拆分为了公务车辆购置费用和公务车辆运行费用两个项目,而且有专门了部门进行规范管理,所以建议将剩余的项目分为新的“三公经费”:公务接待费、公款出国(境)费用和公务会议和培训费,监察、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加大联合检查力度,定期定量对各单位资金支出审批、报销、核算进行严格审核和审查,并敦促各部门严格根据预算开展工作,严禁经费超额支出。各单位要在统一标准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和公示制度,并切实落到实处。

(三)加强“三公经费”公开化透明化

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各级政府和各个单位预算和决算都要通过网站定期向公众公开,半年或者一个季度一次,而且预算要详细到每个项目的具体支出,一目了然,使各部门公费支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让每个公众都参与到对 “三公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监督中,敦促政府各部门科学合理地根据预算进行支出。此外,要允许公众通过网站或者其他途径进行询问,各部门定期要就群众提出的问题或质疑进行回复,回复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笼统模糊,要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三、结束语

随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日益高涨,对政府的监督较过去而言,要求更高,范围更广。“三公经费”的使用看似小事,但也能反映出政府的一个工作态度,只是民众监督政府工作的冰山一角,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表现。从源头做起,加快有关“三公经费”事项法律文件的制定,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教育,提高执法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信息技术,从申请,审批,拨款到报销都做到有凭据,有证据;开放社会监督,对外做到公开透明,实行全民监督机制,人民有权要求政府公开数据并且给出合理的解释,杜绝政府回避不作为的行为,让“三公经费”运行在阳光中。纵览中国五千年历史,成由勤俭败由奢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三公经费”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前途命运,妥善管理“三公经费”的批准、使用和监督,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张福新.公共预算视角下“三公经费”监督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与法,2013(15).

[2] 耿成兴. “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监督问题研究[J]. 会计师,2013(8).

[3] 荣莉.政府“三公经费”透明化问题探讨[J]. 企业经济,2014(2).

[4] 齐新.浅谈“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 中国外资,2013(4).

[5] 赵霞.“三公经费”公开制度下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 财经界, 2013(3).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财政局)

猜你喜欢
廉政建设
浅谈发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
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法制建设的深度再思考
电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途径探析
从“廉政建设”到“廉洁建设”的深意
以责任带动医院党风廉政建设探讨
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对我国反腐工作的启示
浅谈财政监督工作思路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廉政建设研究述要
2015年反腐败工作回顾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