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巧兰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内容与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能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联系,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不断探讨与创新,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于生活实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体意识,最终实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使得数学问题生活化。如何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呢?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
(下转第29页)
(上接第28页)
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教学语言与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于接受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枯燥的数学计算与名词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尽量根据小学生的特征,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对数学名词进行描述,使小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例如:在进行大于号与小于号教学时,可将大于号和小于号编成一段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学生可以通过对顺口溜的理解,简单地区分出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含义。又比如将数字的大小比较说成“为数字排队”等,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下能够对数字大小排序进行更直观地理解。其次,还可在数学的加减法教学时,通过设置一些生活化的例题,教会学生数学运算。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运算变得生动,学生在熟悉的语言与生活行为中对数学更易于接受与理解,最终实现学习致用。
三、探讨生活未知,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标之所在。“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我重视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如:在教学“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2人旅游,现如今要买12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钞票?学生特别快估算出10元〔10×10=100(角)钞票,即大约要带10元钞票。〕此刻,有一个学生说:“10元钞票买不回12瓶矿泉水,妈妈带20元钞票就完全能够买回所要的水了。”那样,应当怎么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吵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后有针对性地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以致用。首先,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要加强实践操作,使学生勤动手,多动脑,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计算旗杆的高度。旗杆很高,学生开始可能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可以拿一根竹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让学生测量竹竿和竹竿的影子的长度,然后启发学生利用比和比例的知识,测量旗杆影子的长,算出旗杆的高。在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获得了知识,锻炼了利用所学知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断增加数学的信息量,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会生活”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建弘编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李润泉,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新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
(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