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瑶福
[摘 要]激励理论原本属于管理学中的应用理论,将其应用到高校的学生管理当中,也同样可以发挥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理论,可以将外界的激励动力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动力,从而使学生从外界中寻找到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动力,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不断地努力,最终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主要从激励理论作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入手,并主要分析四种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激励理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4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0 引 言
管理的要點在于方式,懂得管理的要点主要在于懂得人性,一个成功的管理过程并不是限制对方的自由,也不是要求对方对自己唯命是从,而是通过管理激励对方,使对方在管理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发掘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能力,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亦是如此,并不是压制学生、让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而是让学生通过学校的管理机制不断地挖掘自身存在的潜能,发挥出自身特有的才能。激励理论通过科学奖惩的方法,可以激发人们积极的心态,建立起有序的工作学习规范,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激励机制会产生一种自动力,通过这种自动力会将“要我做”转化成“我要做”,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1 激励理论概述
有人给激励理论下了一个定义,即“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和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激励主要是从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出发,从一定的活动中的人的欲望出发,通过满足人们的这些欲望促使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断的努力,并实现目标。在管理学理论中主要将激励理论分为三大类,其分别是内容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以及过程型激励理论。所谓的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探索的是如何满足需要以及激励的原因与作用,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主要倾向于行为本身以及行为结果对被管理者的反作用以及研究行为的目的,而过程型激励理论则侧重于激励过程的反馈,这三个方面的激励理论同样适合于研究高校对学生的管理。
2 高校学生管理与激励机制
2.1 激励理论适用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原因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得好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由于学生管理工作与师资队伍管理以及一些科研管理、后勤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独辟蹊径,不应照搬照抄其他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管理目标特定,归根到底即培养人才,因此高校进行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而激励理论主要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和动机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并将人内心深处的创造力和激情激发出来,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这与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极为相似,对高校学生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特殊性。当前,由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在探求教育改革的方法,再加上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渐复杂,网络发展得越来越快,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广泛,因此,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可实施方式。其应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束缚性的管理方式,应该建立起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体系科学的、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学生管理方式,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需要借鉴激励理论的相关方式方法,探求出一条符合学生发展的管理之路。最后,管理对象角色的特殊性。当代大学生由于生长的环境特殊性以及自身的个性问题,导致了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们在判断是非以及处理一些问题时主要倾向于自由思想以及独立平等,这与激励理论中的期望概率理论以及双因素理论等相关的理论有许多的相似与可借鉴之处。
2.2 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的机理
激励理论将激励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3个要素。
2.2.1 需要
所谓的需要,在激励理论中也可以称之为欲求,指的是个体对某种东西或者目标的渴望,这种渴望往往是由于个体对某一东西的缺失或者单纯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讲,这种欲望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比如成绩、奖学金、社会实践、机会与挑战、关心和其他人的肯定等相关方面的欲望,这些需要驱动了他们的内心,并为得到这些需求而付出行动。
2.2.2 动机
动机是将欲望转化为行为的连接点,它促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需求,并促使人为了行为背后的欲望结果而不断地实施行为措施。根据激励理论的原理可以将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外部的动机,比如,学校设置的奖学金、荣誉称号等相关的奖励,通过外部的形式激励学生不断的提升自我,内部的动机,比如,学生纯粹的兴趣爱好,如果对某一门科目有兴趣,进而自发的进行学习等,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也是高校利用激励理论管理学生的原理所在。
2.2.3 行为
当人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行为,因此,内心的想法过程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内心的行为,它是人为实现自身需求而必须实施的行为。
3 适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激励理论
3.1 期望概率模式理论
期望概率理论主要是由美国的学者维克多·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它主要的基础理论为自我利益,这一理论将每个学生定论为其在大学生活中旨在寻求自我最大价值的自我满足,而维克多·弗鲁姆所提出的期望概率论主要指的是一个双向的期望,所谓的双向期望,从高校与学生方面讲,主要指的是对于一件事物,校方与学生都有期望,比如校方希望学生努力、课程优秀,学生则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奖励。维克多·弗鲁姆在他所提出的期望概率理论中指出某一目标对行为人的激励作用主要取决于行为人从这个行为过程中最终能够得到的结果的期望值乘以他认为达到这一结果的期望值。按照这一理论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应该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认为可以获得最大的价值上,比如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学业奖学金、设置相关荣誉称号等,通过这些物质性及精神性的奖励满足学生的期望,进而促进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 公平理论的借鉴与运用
公平理论,也称之为社会比较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公平性对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对等的,人们在做一件事时都希望能够获得相对应的回报,总是希望能够得到一定的收获,而且希望付出与收获之间是对等的。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比如,在奖学金评选、党员评选以及一些干部评选的过程中,学生同样希望是公平的,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就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导致其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是演变成一种消极对抗的行为,如逃课、不认真考试等,但是,如果这个过程是公平的,学生在面对整个事情时就不会有意見,他们反而会努力的争取这样的公平,比如努力学习去评选奖学金等。因此可以看到过程的公平对激发一个人的内在积极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很好的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这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
3.3 双因素理论的借鉴与应用
双因素理论主要指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这两种因素,按照激励理论引起人们工作不满的因素主要是外部因素,比如公司政策,条件等,相反,令人满意的一般都是由工作本身决定的,称之为激励因素。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双因素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高校当中,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激励因素包括学生追求的成绩、创新、挑战等相关的内部因素,双因素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表现在学校通过改变相关的外部因素以促进内部因素的发展,比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是通过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将活动实施的方案全权交由学生设计,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组织能力。
4 适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激励方法
4.1 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法就是学校定有一个目标,以这个目标为诱惑,诱使学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比如,学校设置的学业奖学金,只要学生达到条件就可以具有申请的资格,或者是规定一些资格证书的奖励,比如,学生考过英语四、六级或者是拿到一些具有一定含金量的资格证书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可以促使学生激发内心的潜在动力,促使他们为了心中的某种利益而不断的努力。
4.2 荣誉激励法
荣誉激励法主要指的是通过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比如,设置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班干、优秀团员等相关的荣誉称号,鼓励学生努力的实现自我价值,努力争取获得这些荣誉称号。荣誉激励法将物质奖励代替荣誉,以一定的精神需求为诱因,激励学生为了争取一定的荣誉称号而积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才能。
4.3 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主要指的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榜样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标向,号召学生向榜样学习,比如,通过在校内举办一些学风研讨会,让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上台发表演讲,将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向学生进行展示,或者是组织优秀的毕业生,让他们向学弟、学妹们传授自己成功的经验、交流一些工作的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为了达到榜样的标准而努力的提升自我,激励内心的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4.4 思想教育激励法
思想教育激励法主要指的是通过思想教育的方法激励学生理性的思考、看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悟性,加强学生的自律性。比如,组织学生学习党的科学、党体系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摆正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消除内心的抱怨因素,提高自身的行动力和思想政治素质。
4.5 信任关怀激励法
所谓的信任关怀激励法主要指的是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关怀,相信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才能,比如,给予学生一定自主的空间,让其发挥自己的才能,又比如将一些活动交由学生负责管理,相信他们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组织、管理好相关的活动,同时在学生生活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怀,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怀和帮助,通过这样的方法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
5 结 语
高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探求各种合适的方式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具有双向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在工作方面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学生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力和各方面的才能,学校可以借鉴激励理论的相关原理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蔡奇轩.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2(3).
[2]武宏.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学园,2016(9).
[3]霍宏.双因素理论在高校学生思政教师激励中的运用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