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建勋+方丽娟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向我们涌来。网络文化的冲击,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问题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保障,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絡文化这个机遇,积极利用校园网络文化,使一些积极先进的思想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传播给更多的人。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意识;网络文化;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4-159-2
1 概述
社会意识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义务的认识,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大学生的社会意识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体现,是衡量大学生基本素质的一杆标尺。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日益不足,大部分大学生只关心自己自身的发展而忽略了自身与社会的结合发展,大学生的社会意识逐渐下降,所以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必须提高。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专业知识,很少去关注社会的新闻,而是更多的时间用手机、无线来丰富。
随着网络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建立了更加丰富的网络文化。作为文化知识传承的大学生除了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文化的熏陶。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化的建立不仅仅为教育大学生社会意识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传播了更多的社会正能量,将社会意识逐渐的渗入大学生的身边。此外,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传播积极文化、建立大学生社会意识的同时,由于其虚拟化的本质,又会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因此 ,研究和探讨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不断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那么如何正确的应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意识教育,怎样运用网络文化正确的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已成为大学生社会意识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
2 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社会意识形成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概念,缩小了地球上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提供了人们无任何障碍的交流,方便了思想认知的表达,传达着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网络的快车道上并驾齐驱, 打破了时空限制, 弱化了道德教育的约束。网络多媒体动画技术和图像传播技术的发展, 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同时网络上快速地获取或传播的不良信息也大量的传入大学生的生活。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运用网络的增加,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是网络文化却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
2.1 积极效应
网络文化的建立为培养大学生社会意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开拓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渠道,丰富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手法和手段。
首先,网络文化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方便、快捷,可以更快的了解社会实时动态,以社会力量带动大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在小悦悦事件中,大学生利用网络得知事件的最新消息,从网络上看到社会对于他们的帮助。大学生可以在网上举行祈福和捐款活动,救助需要帮助的人,从中领悟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付的责任,慢慢提高自身的社会意识。大学生在网络中还可以发现社会中的不良事件,并且在网络中进行上报,监督。
其次,网络的隐蔽性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大学生可以运用隐蔽性的平台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了解社会对于事件的关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会意识的关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意识。
再次,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对于各个行业的认识,体会各个行业的艰辛,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社会各成员对于社会的责任,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度,加强大学生对于民主的了解,可以使大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中一名成员所应付责任。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青年学生可以在网上真实地表白自己的感情世界,这样可便于政工干部及时 、真实地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 开展有的放矢的思想工作。
此外,网络中拥有更多的最新的文化,大学生可以运用网络更早的了解新的知识,增强自身修养。
2.2 消极影响
网络的双刃剑在网络文化的建设中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①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参差不齐。网络在传播着正能量、新文化的同时也会有人散布不良的信息和负能量。同时,网络的开放性所形成的畅所欲言同样也造成了网络语言的良莠不齐。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学会鉴别网络文化的真假善恶。网络语言的开放性使的网络文化的建设得不到提高,间接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意识。
②网络的虚拟性满足了大学生在现实中的不足,正是这种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在自身控制力不强的条件下容易沉迷于网络让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可能在网上得以实现,而无法自拔。网络这样的虚拟性让人们摆脱了现实的约束,给人们自由的同时 ,也留给一些不健康思想传播的空间,各种思想和意识形态将会在虚拟的世界里碰撞、交融、影响、接受。网络的虚拟性加之青年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偏低, 社会阅历浅薄,容易导致社会责任意识下滑,社会意识要在不断地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强化,但是模糊的社会定位让大学生无法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最终导致大学生社会意识淡薄。例如,大量网络社交软件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使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下降,也降低了大学生的真诚度。这样的情况大大地减弱了大学生的社会意识,“黑客行为”和计算机病毒的制造 、蔓延以及一些更为严重的计算机犯罪等。
2.3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个人主义盛行,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意识
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高度自由的发表言论,并且网络的隐蔽性为他们提供着安全防护。大学生开始肆无忌惮的发表不负責任的言论。他们自认为是正确的,可是在另一方面助长了大学生的个人主义且降低了网络文化的层次。
3 努力培养大学生社会意识,积极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
社会意识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在踏入大学的时候就应该认识到要渐渐地承担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社会意识的建立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的问题,也是学校以及社会共同的问题。
①作为大学生个人,在建立社会意识之前首先要明白自己作为社会中的一名成员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大学生在明白了自身责任的前提之下了解社会事实,通过社会大事了解社会意识在社会中的真实体现。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与社会的实践中体会社会意识的含义,慢慢建立社会意识。并且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社会意识。
②对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意识教育活动,宣传社会意识重要性,增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交流。在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时便开始向学生讲述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专业特点与优势,优秀校友的事迹等,以增强新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归属感、 荣誉感; 介绍大学的授课方式;增强大学生在校的兴趣培养,以学校经历增强个人社会意识的建立,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学会管理时间,改变原来放松享受的想法; 介绍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生理卫生知识、 心理健康常识, 自我调适的方法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恋爱问题的方法等。在个人社会意识初步建立时适当的给予社会的实践。
③社会大环境是社会意识建立的基础,社会对于大学生社会意识的建立要积极的配合,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化中。当今社会,面对足不出户的大学生,网络成为他们与社会交流的主要途径。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社会意识的建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部门应该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杜绝不良信息的发表,加强网络管理。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社会主力军,是先进思想的代表人物,在网络运用上要及时鉴别信息的良莠。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责任去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早些建立社会意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锻炼社会意识,提升自身的社会意识。
参 考 文 献
[1] 张金付,梁其军.简论网络文化与高校网络德育[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