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自恋女孩,该怎样进行心灵自救
□马志国
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有一天,一个满面愁苦的中学女孩找到我,她的求助愿望非常强烈。
“我现在非常痛苦,您帮帮我吧!”刚刚落座,女孩就开始向我诉说。
我安慰她说:“不着急,慢慢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女孩接着说道:“我现在正是高三的关键的时期,可我总想换班。每次换班后,过不了多久,又想换班了。因为在班里,我总怕周围的同学影响到我的学习,特别是同桌,导致我现在不能与人正常交往了。平时,我总是担心同桌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自己,于是整天神经非常紧张,脑子里喜欢胡思乱想。我很努力地想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可越是想控制,就越是焦虑。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女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大颗大颗地滑落下来。
不难判断,这个女孩的症状属于精神强迫症。其实,这个症状本身并无大碍,关键是症状背后往往有某种心理压力为症结。那么,女孩的心理症结到底是什么呢?
休息片刻后,女孩的情绪渐渐平静了下来,她开始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在家里排行老大,全家人从小就非常宠爱我,总是夸我聪明、可爱。从小学到初中,我虽然没有刻意地努力,但成绩一直都很好。老师很喜欢我,一直让我当班长,我就是这样在赞美声中长大的。回想起来,那是我最风光、最得意的时光。”
“可到了初三,我们班突然换了老师。新来的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大家也都争分夺秒地努力学习。可我还是老样子,我心想,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考上重点高中肯定没有问题。可老师对我不满意,总是说我学习不够努力。从来没有受过指责的我听了这些很不高兴,于是就产生了逆反心理。后来老师在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的时候,没有选择我。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心想老师越是这样打击我,我越是不努力。结果那次中考,我就与重点高中无缘了……”
说到这里,女孩惭愧地低下了头:“现在回想起来,这都是我的问题。到了高中,我决定重新开始,找回失去的荣誉。于是,从入学开始,我就积极表现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很快,老师注意到了我,让我当了班委。”
“新学期的临时排座位是自由组合,我和军训时很要好的一个女孩同桌。可是很快,我知道了她是我们班的第一名,正式排座位时,我找借口要求老师换了同桌。第二个同桌和我的名次差不多,可她的英语成绩特别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赏识,于是我感到很失落,又找老师换了座位。这一年,我学习特别努力,成绩已经跃居全校第8名了,我又找回了鲜花掌声的感觉。”
“高二分文理班时,我选择了文科。在班上,我的成绩位居第一。排座位的时候,我仍然非常挑剔,总是怕同桌超过我。于是换来换去,最后变成了一个人独桌。老师的赏识、同学的羡慕,促使我进步很快,同时也让我有点得意忘形。一次,我私自旷课被老师发现了,他非要我请家长来。我心想,以前的老师总是对我特殊照顾,而你却这样为难我,于是就和老师的关系弄得非常僵。事后我想,和老师关系闹得这样僵,一定会对我以后的学习造成影响,于是有了换班的念头。现在,我已经不能正常地学习了,我该怎么办呢?”
女孩的故事,可以说是对自恋型人格很好的诠释。女孩从小生活在父母、老师的宠爱和夸赞之中,形成了她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使她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于是,出现了人我关系障碍,进而影响到了学习。
现在,女孩需要通过认知调节来促进人格的转化。
为此,我们的沟通围绕如下的话题展开:
“人际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互利的,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互利和相容,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说,“所以,同学之间应该互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即使在竞争中也存在这种互利关系。以跑道上的运动员为例,假如你是优秀的运动员,如果与你同组的选手没有竞争力,你虽然可能稳拿第一了,但是你能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吗?相反,如果同组的选手很有竞争力,也许你没有拿到第一名,但你的成绩肯定会提高,学习上也一样。因此,你要感谢你的竞争对手。”
“您是说在竞争中也可以提高自己?”女孩睁大了眼睛问道。
“是的。”我表示肯定,“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地超越自我的过程。所谓进步,不是盲目与他人相比,非要把别人比下去才算成功。把别人比下去只是一种优越感。如果你把它当作成功,就很难找到成功感了,因为你比过了张三,还有李四,比过了李四,还有更多的人,所以最好的比较策略是与自己相比。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了,那就是进步了。”
“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和自己比,应该超越自己。”女孩点点头说道。
“再有,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学会正确对待别人。如果你的心里只有自己,装不下别人,就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不能和同学融洽相处,这是你陷入人我关系障碍的根源。所以,你应该学会关爱他人,心中有他人。怎样才能让自己心里装得下别人呢?”
“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学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学霸。”女孩领悟地说。
“对。”我笑了,“不过,不是‘当成’,应该说,我们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应该找回应有的平常心。”
女孩笑了:“是的,我过去就是缺少了一颗平常心,我今后要改变自己的人格。”
“对,人格重塑是关键。”我肯定地说,“但是,人格的重塑决非一次谈话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你可以用写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改变的过程。”
告别的时候,女孩的眉宇终于舒展开了,变得自信起来。后来,女孩写信告诉我,找到平常心的感觉真的挺好,她的生活又充满了阳光。
女孩的好消息令我欣慰。其实,任何人格特征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时能够改变的。人格特征的重塑,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心理调节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心理成长过程。
杨从明摄
【与教师一起思考】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
在古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名叫纳喀索斯的英俊少年。一天,他在碧蓝色的湖水旁,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倒影,便一见倾心,从此,再无心顾及其他事情,整天在水边不舍离去,最终憔悴而死。
后来,心理学家便以“纳喀索斯”的名字来命名自恋型人格。
通常,在心理诊断上来说,自恋型人格有如下几种表现:
1.拒绝批评。对于别人的批评往往会感到愤怒、羞愧或耻辱;
2.颐指气使。喜欢指使他人,希望他人为自己服务;
3.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词,希望得到别人的特别关注;
4.过分自信。坚信自己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被一般人所了解;
5.想入非非。对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
6.唯我独尊。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爱慕虚荣。渴望他人给予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对人冷漠。缺乏同精心;
9.嫉妒别人。对别人有很强的嫉妒心。
一般来说,只要出现上述的5种表现,就可以诊断为是自恋型人格。
由上可见,自恋型人格最突出的特点是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
生活中这种人大多表现为过度地自我欣赏,自我膨胀,有强烈的表现欲,对别人的评价过于敏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欣赏。在和别人相处时,希望得到对方特殊的偏爱与照顾,很少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要,对别人的才智十分嫉妒。由于缺乏同情心,所以人际关系常常很糟糕,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情绪。
自恋型人格障碍又是怎样形成的?
从小就得到父母或他人过分的宠爱和过高的评价,是滋生自恋型人格的温床。从一些案例可以看出,通常这样的人在童年时期,受到过多的关注和无原则的赞赏,同时又太少承担责任,太少受到批评与挫折。从动机上来看,自恋型人格的最根本动机是得到他人的赞赏与爱,然而,他们对待人的冷漠态度,恰恰使他们容易遭到别人的拒绝。
对有自恋型人格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如何指导他们怎样进行心理调节呢?
一是尊重他人。让他们明白,具备出众的才华或某方面的天赋,可以得到赞许与荣誉。但是,这些并不能赋予他某种特殊权力来轻视他人。
二是找面“镜子”。找一个身边让他觉得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的人,那个人恰好是他的一面镜子。
三是了解他人。让学生选两个最关心他的人,看看他对他们的需求了解多少。比如,他妈妈喜欢吃什么?他的朋友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等等。
四是承担责任。让学生接下来问他自己:在家庭或学校,我应承担的责任有哪些?我为那些最爱我的人做过什么?然后,做一个帮助他人的计划。
五是自我约束。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善自我约束是破坏人际关系的罪魁。要学会约束自我,学会赞美他人。
六是改变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要改变过分膨胀的自我中心观念,特别是当他受到批评和冷落或遇到挫折的时候,他要把这看成一剂良药。
七是施爱于人。要想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施爱于人。
责任编辑 李敏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