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中心小学 王 琨
剪刀当随时代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中心小学 王 琨
本文引人注目的着力点在于对一幅剪纸作品的剖析,加以诗歌配伍的方式完成一个剪纸作品的赏析,使读者在通过欣赏剪纸作品的同时,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意义,了解作者的技法运用,了解针对一幅作品,观赏者该如何去立体地赏析、审慎地剖析、完整地理解,而不是在展览馆泛泛地、不知所以地看一眼作品,既看不懂,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欣赏眼前的艺术作品。这同时也给了创作者一个启发,在推出一件艺术作品给观众时,推出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还包括作品的产生、创作的动机以及创作者想通过作品传递给观赏者的信息,这都是需要创作者思考的。因为这幅作品是一幅用剪纸的形式来表现战争场面的作品,所以也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表现的领域是否仅仅限于民俗方面?可不可以去表现更为广阔的主题内容?如果这个时代呼唤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去表现当代的题材,那么有别于民俗题材的作品是否合适?剪刀下的作品是否亦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前推进它的表现领域?
剪纸;时代;创作;观赏
(王琨剪纸,《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于2017年8月1日创作完成)
希望观赏者看完第一眼作品后,读一读创作者给这幅作品的配诗,读完诗再去欣赏这幅作品。
剪纸《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配诗:
曾经的年代,曾经的记忆;曾经的刀光剑影,早已离我们远去;但逝去的是时间,抹不去的是记忆;谁曾经为一个民族的独立,付出过血与火的痕迹;正直的国家当不会忘记。
曾经的他们,当值得追忆;曾经的风华正茂,早已成为了过去;但过去的是岁月,忘不掉的是追忆;谁曾经跨马扬鞭的驰骋,身上烙满疤痕的印记;正直的人民当不会忘记。
曾经的青春,曾经的分离;曾经的燕儿新婚,早已封存于记忆;但封存的是记忆,封不住的是回忆;谁曾经为共和国的缔造,抛弃过恋人温存的涟漪;正直的民族当不会忘记。
曾经的过往,曾经的依稀;曾经的宝刀战马,早已湮灭且沉寂;但湮灭的是过往,挡不住的是情义;谁曾经挥斥方遒的前进,托起一个时代的绮丽;正直的心灵当不会忘记。
—— 《致勇士们逝去的辉煌青春》
当我创作这幅作品时,我曾经饱含热泪;在我为这幅作品配诗时,也曾经饱含热泪。感动什么呢?感动于他们的过往,感动于天地间有这批人的存在,感动于曾经逝去的时代,感动于有了他们,我们才不用再去洗礼那样一个时代。我们不能选择时代,就如同他们不能选择时代。时代赋予你什么,你就必须肩负起什么。在这亿万生灵的世界,又有多少人愿意肩负起所处时代的责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放弃,有人选择远离,有人选择坚守,有人选择迁徙,有人选择耕地,至贵者选择雄起,以生命为代价,托起一个时代的绮丽。
每一个民族都有这样一批人,从不知逃避,迎着困难前进,不退缩,不低头,高举着旗帜,迎风而立。这些人是民族的中坚,长河的砥柱,人类的精英,不屈的魂灵,家邦因这批人而屹立于民族之林不湮不灭,千载长存。独立且一直傲然挺立的民族当向这种人致敬,没有他们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图腾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当我去浩瀚书海中翻阅创作素材,寻找能激起创作欲望的火花,一组骑兵团的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的剪纸老师刘毅极其喜爱剪马,我的记忆中有很多马的各种造型,尤其是奔马的形象,曾经让我一度对马有某种痴迷,特别喜欢看关于马的各种信息,剪各种马的造型。
在文献中看到的关于骑兵师的描述,从建立到成长再至辉煌而湮灭,一种生命成长过程般的远去往事,让我唏嘘,让我感慨万千,让我想为他们的曾经讴歌,尽管短暂,却是那么辉煌,犹如夏花一般灿烂,奏出了他们自己的华彩。
这幅作品所表现的4个骑兵战士的形象来源于解放军骑兵第一师的战士们,据资料记载,解放军骑兵第一师创建于1932年2月,当时的名称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这支铁骑劲旅曾纵横驰骋陕、甘、宁、青、晋、冀、鲁、豫等16个省、自治区,参加过直罗镇、山城堡、红军东征、辽沈、淮海、平津等著名战役及甘、青、川边剿匪平叛。在38年的戎马生涯中,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战争年代,这支骑兵部队曾隶属于中央军委骑兵团,直接保卫过党中央、毛主席,并受过毛泽东主席直接指挥。谢子长、刘志丹、刘伯承、邓小平、贺龙、聂荣臻、张爱萍、张达志等将帅也直接指挥过这支骑兵部队,有的还在这支骑兵部队中担任过领导职务,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在甘、青、川边剿匪平叛及战备训练中,由于战功显著,曾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批示表彰。新中国成立后,这支骑兵部队曾参加过4次国庆阅兵,“开国大典”中的白马团、黑马团、红马团经过天安门时,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党中央及各族人民的高度赞誉。1969年,因部队编制调整,骑兵第一师下马,骑兵第1师从创建上马到整编下马,曾经驰骋疆场38个春秋。聂荣臻元帅曾称赞并给骑兵第一师题写了“人民铁骑 冀中劲旅”八个大字。
这段文字资料的介绍,足以让我们为之骄傲,这是一只光荣的队伍,有过属于自己的历史辉煌。
38个春秋,相对于千年历史,有如白驹过隙,弹指一瞬。但38年的戎马生涯,却是一天天的累积,浴血沙场,艰苦卓绝。面对曾经鲜活的青春生命,为着理想而献身,为着梦想而残缺,他们曾经的呐喊,他们曾经的挥舞,为了民族的独立而唱响的那曲生命之歌,至今回荡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各种勇士的身影在歌曲中回荡,也时时提醒我们不该忘怀那些曾经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抛洒过鲜血和生命的勇士们。
纪念,想念,回顾,不遗忘……如何纪念?如何想念?如何回顾?如何不遗忘?让他们的形象活起来、动起来,把勇士们的形象和他们曾经的经历再现出来,并且是凝练地、概括地、生动地、鲜活地展现出来,让后世的人们看到他们,看到他们的鲜活形象,让鲜活的形象走进人们的心中,让鲜活的形象震撼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动于勇士的付出,感慨于他们的不易,进而激发人们对曾经岁月的纪念、想念、回顾、不遗忘……
为纪念建军90周年,为纪念不太为人知的解放军骑兵第一师的战士们,创作者创作了这幅长2.6米、宽1米的大型剪纸作品《前进》,将其作为一份礼物献给那些解放军骑兵第一师的战士们,纪念他们曾经的驰骋,曾经的赤诚,曾经的勇敢,曾经的硝烟。让他们知道,往事虽然已成历史,但还有人记得解放军骑兵第一师的战士们,记得他们的形象,记得他们浴血奋战的场景,记得在建军节为他们剪影,剪出了生动的他们、鲜活的他们,曾经在沙场上一往无前的光荣形象,并且用书法配上他们的资料,介绍他们的过往,让观者知道他们、了解他们、纪念他们,以告慰他们的英灵,希望他们在九泉含笑,笑傲他们靓丽的青春,无悔的付出,因为有人记得他们,历史也记住了他们。丹青有记载,英灵应笑慰。
为了真实表现解放军骑兵战士的形象,真实再现当年战士们的衣帽特征、战马装备特征,创作者前期在网上查找了大量当年的图片资料,翻看了文史资料以及大量战争图片,在真正了解到那些历史的真实后,才开始进行构思打初稿。经过反复思考,最后敲定表现解放军骑兵第一师的战士们驰骋疆场的主题。经过反复斟酌修改,决定主要刻画4个典型骑兵战士的形象,用阴剪的方式剪纸了4个解放军战士骑在精神抖擞、嗷嗷嘶鸣的战马上,手拿大刀、不可阻挡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画面,给人一种亢奋、昂扬的震撼感,整幅作品从创作到完成用了2个月的时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匹马轮廓清晰,造型极具动感,神态各异,姿态活现,或怒目圆睁,或仰天长啸,或奋蹄向前,剪纸手法细腻而潇洒,活泼而奔放,把战马在战场上的偶态表现得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而骑在战马上挥舞大刀的四位战士,他们头戴红五星的军帽,表情凝重,大义凛然,手拿系着红绸带的大刀,大声呐喊着勇敢地向前冲去,硝烟在脚下四射,尘土飞扬,他们顾不上,仿佛在大声说:四周战火纷飞的硝烟就像我们的笑声震彻寰宇,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整幅剪纸作品从正面、侧面不同的角度把解放军骑兵第一师战士浴血杀敌、顽强拼搏的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勇士们在战场上冒着战火奋勇前进,任硝烟弥漫,一往无前,奋勇杀敌的场景。
善于书法的创作者还题写了作品名《前进》,并在作品落款处写下了骑兵第一师戎马生涯的历史。之所以把作品定名为“前进”,是因为受国歌的影响,每次听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的歌词时,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战火硝烟的战争场面,特别难忘,特别感动,特别受鼓舞!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希望国民都永葆那种奋勇拼搏、锐意进取的前进精神,不断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独立而富强!
这同时也给了创作者一个启发,在推出一件艺术作品给观众时,推出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还包括作品的产生、创作的动机以及创作者想通过作品传递给观赏者的信息,这都是需要创作者思考的。
一幅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要高度统一,才是一个成功的主题创作作品。主题内容好,没有好的形式相匹配,就如同一个志大才疏的人在夸夸其谈;而只是形式美感好,却没有突出好的主题内容,就是纯粹的艺术欣赏,仿佛一个唯美的花瓶,美则美矣,放之四海皆美的那种美,是人人皆爱的纯艺术美。却不适合主题创作。主题创作的作品,是要求主题内容与表现形式高度统一的、和谐圆融的,有如红花绿叶相映衬的有机关照。
这幅作品的主题内容无疑是昂扬奋进的主旋律,主题是鲜明的,内容是健康的,表现解放军骑兵第一师战士浴血杀敌,顽强拼搏的场景,希望真实表现解放军骑兵战士奋勇杀敌的形象,真实再现当年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以纪念英勇的战士,纪念那些为我们共和国的独立而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勇士,纪念共和国来之不易。有了好的主题,好的构思,好的形象,表现形式就尤为重要。这个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浮雕、圆雕、版画、国画、油画……但是这种表现形式一定要是作者熟悉的、熟练的、技巧运用娴熟的,且能够最好地表现出画面主题精神的艺术表达形式。作者本身最擅长剪纸,尤擅长从汉画像石中吸取到的剪影技法,特别适合表达军人的战争场面的那种凝重、厚重,刀刻般的力量感。同时,作者擅长剪马,尤其是剪各种情态的马,站立、奔走、扬蹄、嘶鸣、正面、侧身,动静各态,无不毕肖,表现解放军骑兵战士浴血杀敌,顽强拼搏的场景再合适不过。于是综合主题的要求、内容的需要、形式的合宜,加上作者的擅长,才有了这幅以剪纸手法表现的,以剪影形式呈现的,动态十足、酣畅淋漓的,战士骑战马奋勇杀敌的战争场面的作品。
作者为了求得作品的形式多样性,运用了两种色彩的搭配来表现同一种造型的作品形象。第一种是红白相配,最经典的剪纸色彩配伍法。第二种则突破了传统,以富有现代感的金黄和黑色、黑色和银色相配,呈现富有现代装饰感的色彩搭配,给人以华丽、靓丽、金浮雕的高调感,特别有视觉效果,仿佛让战争变得华美,让战马更加灵动,人的心情也变得高调明快,观赏者的情绪不再是沉重,而是昂扬而奋进,好像奏响的是时代的最强音,冲锋的集结号,催人奋进,让人兴奋。用色彩的搭配转化来调动观赏者的审美情绪变化,也是本幅作品的一个设计亮点。值得观赏者驻足观看,细细品味,而后产生积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效果。
因为这幅作品是一幅用剪纸的形式来表现战争场面的作品,所以也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表现的领域是否仅仅限于民俗方面?可不可以去表现更为广阔的内容?如果这个时代呼唤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去表现当代的题材,那么有别于民俗题材的作品是否合适?剪刀下的作品是否亦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前推进它的表现领域?
通过对这幅作品的艺术剖析,欣赏者应该能够感觉到,剪刀虽小,但一旦它走出表现内容的藩篱,是可以以剪刀代笔,表现广阔天地的丰富内容的,亦可以为时代的表现剪出其靓丽一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