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丽
“新常态”是表征我国经济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重大战略研判。这一社会经济发展新特征为经济报道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经济报道也面临一个“转方式调结构”的问题,即要从以往单纯关注经济增长转移到关注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提高上来。新常态下,经济报道要“转方式调结构”,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思维:
一、顶层设计思维
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要求经济报道要具有顶层设计思维,从认识和实践两个维度,把握好新常态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新常态的内涵,把握好新常态的“价值观”。2014年新常态概念甫一提出时,有些媒体、记者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认为新常态就是从10%到7%的经济下滑。其实新常态更多包含的是从外延式增长发展到内涵式增长、从要素驱动升级为创新驱动,其更重要的内涵是增长质量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新旧动能的转换。经济报道要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进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变化、经济结构的新调整、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予以浓墨重彩的报道,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另一方面,要厘清新常态的报道重点,把握好新常态报道的“方法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这就需要媒体把新常态的战略论断与地方发展实践相结合,挖掘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发展的新部署、新亮点,掌握好新常态报道的“方法论”。
一是抓典型。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我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实施“6643”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河北经济日报紧盯河钢集团、东旭集团以及大数据、新能源等传统、新兴的企业行业典型,坚持“解剖麻雀”、挖深吃透、典型引路,推出了一批新常态下河北“调结构转方式”的典型报道,效果良好。
二是抓问题。新常态不是回避问题。相反,新常态下需要地方破解很多新问题、新矛盾,比如产能过剩、生态治理、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如何“腾笼换鸟” 等问题,对我省来说都尤为迫切。经济报道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善于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好”为什么,“坏”又是为什么,学会在问题中揭示经济新常态的普遍规律。河北经济日报抓了一大批带有导向性的问题报道,比如2016年7月8日头版头条关注的邢钢“逆向发展”问题:当年钢企扩产能时邢钢“无动于衷”,产能多年保持不变;而当全行业陷入亏损时,它的订单却应接不暇,售价还高出行业平均水平一大截…… 该报道透过企业专注高端产品的“邢钢样本”,反映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新成果。
二、系统创新思维
经济新常态必然带来经济“新生态”。适应这种“新生态”,经济报道必须具备系统创新思维,开辟新视角,呈现新形态,采用新手法。
多角度采写。新常态开辟了经济报道新视角。面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新常态现象,经济报道应有多元视角,跳出新常态看新常态,不应受限于用经济角度观察报道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而应把这些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放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盘”中透视,放到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中考量,使报道站位更高,更具指导性、借鉴性和启发性。
多形式呈现。新常态呼唤经济报道新形态。纸媒要适应新常态,必须对传统呈现形式和传播形态加以创新。纸媒的话语方式往往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规范有余、个性不足,抽象有余、具象不足,高调有余、亲和不足。经济报道必须进一步以走转改为契机,改变上述程式化报道模式,改进文风和话语方式,才能达到新常态下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的目的,打好新常态宣传报道主动仗。
讲好河北“故事”。新常态要求经济报道创新手法。一直以来,由于较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经济报道的贴近性、接受性往往仅是差强人意。新常态下经济现象更加复杂、多元,因此经济报道要进一步创新手法,通过故事化等叙事技巧,对枯燥专业的内容进行通俗化解读、“稀释”,提升经济报道的可接受性和趣味性。比如《央视财经评论》在介绍新兴业态“云店”时,就通过普通消费者在云店购物消费的经历,讲述了云店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河北媒体也要创新观念、手法,软化、活化经济报道,在新常态下讲好河北经济发展“故事”。
三、“互联网+”思维
新常态下经济现象的复杂化、信息传播的多元化,都迫切要求经济报道具备“互联网+”思维,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全媒体传播。
一是用好大数据。通过简单明了的“数字说话”,将核心经济信息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给受众,是数据新闻的魅力所在。在“互联网+”背景下,数据新闻也被赋予了全新内涵——不再是毫无关联的数字罗列,而是在大数据支撑下依据一定的逻辑,对各种信息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最终得出总结性和趋势性结论。运用大数据可相当程度提高經济报道的精确度和说服力。比如央视财经频道发布的“国民大数据”系列,持续九年、每年调查十万个样本家庭,累计梳理分析出上千万个民生基础数据。去年的《2015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向全社会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财富、幸福的重要总结性和趋势性数据,对反映当下我国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程度和样态,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
二是建设“中央厨房”。新常态要求经济报道实现多平台、多落点、多形态的全媒体传播。全媒体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中央厨房”。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打造的一个《傅莹邀请你加入群聊》的H5产品,把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答记者问的现场用微信群聊的形式生动展示出来,引爆微信朋友圈,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300万次。目前,人民日报已经由过去的一份报纸转变为全媒体方阵,成为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广播、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数百个终端的媒体集群。
“一个产品、多种呈现”是“中央厨房”理念的具体表达。针对众多媒体类型和多样的新闻产品需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对同一个新闻现场、新闻事件,一般提供三个波次的产品推送,分别“求快”(资讯类)、“求全”(背景资料类、链接类、解读类)、“求深”(深度报道类)。以上“五味俱全”的新闻“套餐”,既有适合纸媒的“主菜”、“硬菜”,又有适合移动媒体的“快餐”,还有深度报道等“特色菜”,实现了重大报道“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我省媒体也应借鉴人民日报经验,加快建设“中央厨房”,做好新常态下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文章。
(作者系河北经济日报社农经新闻部副主任、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