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思考

2017-02-16 21:41陈俊瓒�お�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苏科版火柴创设

陈俊瓒�お�

[摘要]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关注生活,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本文主要阐述了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问题情境设置的价值,以及设置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12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贴近生活实际,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展开教学,数学概念大多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为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教师要创设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将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之中,让课堂教学兼具“生活味”与“数学味”.教师要理解编者的意图,深入挖掘规律、建立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开启思考、获得体验.

一、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问题情境设置的价值分析

1.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例挖掘素材,创设游戏、实验、活动、操作等情境,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领他们参与知识探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2.创设问题情境,能发挥学生的直观经验.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学生却更喜欢认同直观经验.因而教材在创设情境时要分析学生的“新旧知识结合点”,选取学生较为熟悉、较为直观的事物,让学生借助于自己的直观经验,归纳出本质的概念.

3.创设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可先让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借助于自身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操作,挖掘蕴含的规律,积累活动经验,建构知识体系.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从多角度思考,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有效策略

1.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获得启发.问题情境有与生活相关的应用,有由数学内部构成的问题,也有相关的实验操作活动以及趣味性的故事、史实等.苏科版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以生活情境居多.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数学史、数学小故事将数学文化融于情境之中,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的底蕴.如在“平方根”教学中,教师引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内容创设故事情境:瑛姑将那些算子排成商、实、法、借算四行,暗点算子数目,计算55225的平方根.当她正待算第三位时,黄蓉脱口道“5!235!”此时,大家纷纷产生疑惑,黄蓉是如果算出第三位是5的?教师随即引导学生分析(10a+b)2=100a2+20ab+b2=100a2+(20a+b)b,将55225按两位一段分为三段,分别是5、52、25,第一位的平方要小于5,当然取2,余152;2×20=40,试上3,152-43×3=23,余2325;23×20=460,试上5,465×5=2325,正好.当瑛姑算出前两位,黄蓉就会很容易算出第三位是5了.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从黄蓉的计算中获得启发,产生探究平方根知识的欲望.

2.创设游戏情境,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的情境,尝试将教材中一些过于简单的情境改成游戏类情境.如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中,苏科版教材提供了制作拉面的情境,教师进行适当改编,将之改成折纸的情境,教师先让学生做折纸游戏,让学生在折纸中发现乘方蕴含的奥秘.创设问题情境如下:“每层纸厚度為0.1mm,对折20次的厚度是多少?借助计算器求得厚度为104857.6mm,有30层楼那么高,对折多少次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在折纸中了解乘方,并与楼、珠峰的高度进行比较,在经历“不可能”中感受到乘方的魅力.

3.创设操作情境,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模仿、接收,而是调动自己的感官体验观察、操作、思考,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与联系,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有教师借助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进行解释.苏科版教材为学生留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从长度分别为3cm、4cm、5cm、6cm和9cm的小木棒中任意取3根,看能否搭成一个三角形?从5根中任取3根,一共有10种可能,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搭”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如果最短的两边小于最长的一边,肯定不能搭成三角形,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4.创设求异情境,培养发散思维.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途径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意识.如在苏科版数学七上“代数式的值”教学中,教材创设情境如下:用你手中的火柴,能搭出如图所示的图案吗?(1)搭n条“小鱼”需要几根火柴?(2)搭20条这样的“小鱼”需要多少根火柴?100条呢?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搭一搭、想一想.第1条小鱼需8根火柴,第2个需要几根火柴?为什么?有学生认为,接在第1条小鱼后面搭,第2条小鱼不需要搭鱼头,只需8-2=6根,因而共需要8+6(n-1)根火柴;也有学生认为,只需搭1个鱼尾,除鱼尾外需6根柴,共需(6n+2)根火柴.

(责任编辑黄桂坚)

猜你喜欢
苏科版火柴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形结合”巧解二次函数问题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落脚点在哪里:基于苏科版教材七上课题活动“翻转茶杯”
理解教材 精心设计 主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解读及教学实录片段与感悟
火柴变变变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