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建
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要着重强调学生的发展,开展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满活力的科学教学氛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获取相关的知识。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讲究教学效果,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一、密切联系生活,增强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科学起源于实际生活,又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并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所发生的现象。小学科学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需要老师将实际生活作为基础,生动地阐述科学知识。实际生活与科学知识的相联系让学生愿意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中,整节课堂的氛围非常活跃的,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被动的学习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學习地位。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生命离不开水》这一教学内容时,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提取物体内的水分;掌握常见食物的含水量。本节课的主题是水,水是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命之源。水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水,同学们都知道些什么呢?学生1: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了;学生2:我们家里养的小狗也要天天喝水;学生3:浇花、种庄稼也需要水。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动植物与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水资源。在认识完水资源的重要性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提取蔬菜、水果中水分的方法,通过这样做学生能准确地认识本节课的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同类事物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探索同类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其中所隐藏的规律。随后,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总结出某一事物的特征,总结同类事物的共性与特性,加深学生对同类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在分析相关的问题时,学生无法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鉴于此,教师要引导从宏观、微观这两方面来分析问题,确保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些问题。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这一教学内容时,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将花园、动物园等视频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一来营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随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演示昼夜植物的变化、动物的活动情况,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系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通过该问题导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在此之后,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郁金香、合欢树、牵牛花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视频,当学生看完这段视频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此时有的学生提问:什么因素影响着这些植物的变化呢?每一种植物的变化都不相同吗?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此时学生更愿意思考这些问题,并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三、重视实践活动,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对于小学科学教师而言,其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科学教学,这样做既强化了学生的认识,又加深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科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如果脱离了实践来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学生是无法准确、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所以,教师要将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起来,降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蜡烛的变化》这一教学内容时,蜡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蜡烛的变化这一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知识点是物质在发生变化,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要事先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支蜡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分析没有点燃过的蜡烛,随后,点燃蜡烛,让学生认真观察蜡烛在点燃过程中的一系列现象,并将这些现象一一记录下来,从而便于学生结合本次实践活动来理解理论知识。另外,实践活动的运用让小学科学的课堂氛围不再那么死气沉沉,学生愿意参与进来,并且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鼓励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知识,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探究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特点,保证探究活动的适宜性和生活性。有部分小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他们不能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为此,科学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新旧教学方法的差别,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凸显每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到教学情境中,从教学情境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情境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让科学课堂的氛围真正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