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翕
摘 要: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要从突发事件处理的方式、关键、难点、机制与事后总结五个方面,善于变“冷处理”为“热处理”、变“一把抓”为“重点抓”、变“马后炮”为“当头炮”、变“用猛药”为“打预防”、变“满盘沙”为“同心圆”,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85-02
青年大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正处在由青少年期到青年期的过渡时期,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易冲动性、易模仿性、不稳定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高校的一系列转型和改革,发生在大学校园的一些突发事件给人触动、发人深省,而辅导员对这些事件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處理好大学生突发事件成为值得深入探究的老话题和新课题[1]。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肩负着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神圣使命,在工作中要善于处理好突发事件,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能力和水平。
一、处理方式:善于变“冷处理”为“热处理”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工作艺术和技巧,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多一些人性和情感,让处理的过程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如果“不分青红”、“劈头盖
脸”,就有可能进一步使事态恶化。当事件突发时,首先要细致而细心地安抚当事学生。当事件突发时,当事的学生在情绪上有很大的波动,稍不注意极易引发新的状况。在安抚的过程中辅导员要“三看”,即一看有没有和当事学生平常有“隔阂矛盾”的学生在场,二看现场形势是“一边倒”还是“两头大”,三看当事学生的情绪和态度。其次要广泛而充分地了解实际情况。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根本前提,直接关系到辅导员能否对事情做出准确研判,在具体了解的过程中切忌蜻蜓点水、隔靴搔痒,不能操之过急、处置过切、情绪过火,在处理中要出于实际、善于倾听、明于判断,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认认真真地了解、原原本本地掌握,从而为对事件的研判提供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对突发事件的解决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要果断而及时地拿出初步措施。要牢牢把握应急措施的应急性、短期性、过渡性特点,切忌将应急的非常规措施当作常规措施,在工作中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人员使用,给事件的处理又造成新的障碍。在充分把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在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保障学生合理诉求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校规校纪规定,坚持轻重相宜、严宽相济,使工作更以人为本,更具人性化,更有人情味[2]。
二、处理关键:善于变“一把抓”为“重点抓”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许许多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的主要原因。在处理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一般来说,当事学生置自己行为的可能后果于不顾是造成突发事件的主要内因,所以突发事件处理的关键在于对当事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引导。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要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严重性、危害性,综合运用多载体、多渠道、多工具把当事学生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对自己、对其他学生、对家人、对学校、对社会的危害引导深入、引导到位,确保学生在思想和观念上不滑偏、不走弯、不偏激。由于在突发现场学生们的情绪不稳定,因此在进行思想观念教育引导的过程要善于抓关键、抓要点。特别是要针对一些高年级学生或其他高校的学生对学生潜在的影响,认为学生的校规校纪就是“说起来有样子、用起来一阵子、到最后摆样子”,形不成震慑、威慑作用,学生们熟视无睹、置若罔闻,教训不足戒、错误照样犯、问题依然在,把规定当儿戏、对学校耍把戏。在日常要加强校规校纪以及学生手册的宣传普及力度,要把学习学生手册和校规校纪当作必修课,特别是对违规违纪学生的处理处分要讲在平时、警在当时、用在同时。尤其是对被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以上处分的学生不授予学士学位等有可能影响关乎学生一生的处分更要让学生做到心里清楚、嘴上积德、手上掂量[3]。要着重借鉴典型的反面案例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实效,在平时经验积累基础上,重点对典型反面案例的严重性后果讲明、讲深、讲透、讲细,让当事学生切切实实触动思想、触及内心,真真正正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
三、处理难点:善于变“马后炮”为“当头炮”
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突发事件从前期到结束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即爆发前阶段、爆发阶段、高潮阶段、消退阶段、平复阶段。在处理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准确判断介入时事件处于哪个阶段,善于把握事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掌握事件发端、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初发的时期要做到不慌、不乱,不能怕这、怕那,要看到事件发展的趋势,不应该用自己的主管臆断妄判形势,从而妨害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在高潮阶段和消退阶段,由于在这两个阶段当事学生们的矛盾更为凸显、氛围更加紧张、形势一触即发,这既给解决好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也给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起到“催化剂”作用,因此这两个阶段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甚至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辅导员在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机立断,立即报告分管领导或值班领导,马上通知学校保卫、学工等相关部门,果断及时、直击要害、当场解决,变“马后炮”为“当头炮”,特别是对个别“刺儿头”、“煽风点火”、“找事儿找碴儿”的学生要批评在当面、毫不留情面,斩断事件的“助燃剂”、“鼓风机”,防止大事拖成小事、小事拖成没事、没事又拖出事、出事就是大事[4]。
四、处理机制:善于变“用猛药”为“打预防”
发生突发事件归根结底还是平时的教育引导不够。“与其非常时着急,不如平常处用力。”在平时,要强化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的教育。许多突发事件的起因其实都是不起眼的“小事”、“细节”。一个人的行为体现着修养,一个人的修养引导着行为。辅导员要在学生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方面加强日常的教育管理引导,真正把学生造就成“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要固化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一般来说,1名高校辅导员要带200名左右的学生,靠1个人来“管”确实很难,这就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并使之逐步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在工作中要确保严格执行制度,避免将程序规范“老是讲在口里,常抓不到手里,落实不到班里,学生不明就里”,导致机制成为悬空、制度形同虚设,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作用有名无实。要深化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控。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日常了解,对一些隐患问题、不良倾向、问题前兆要及时掌握,确保把突发的状况压制在萌芽状态。要细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突发事件常常发生在有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特别是个别“冲动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等有明显人格缺陷的学生。辅导员在刚接手班级和学生时就要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多深入公寓、深入课堂、深入学生,通过谈心谈话、言行观察、沟通家长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多关心、常关爱,潜移默化地逐步调整、改变。
五、事后总结:善于变“满盘沙”为“同心圆”
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总结教训,最重要的还是以良好的班风、学风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厚学生之间的同学情,画出最美的同心圆。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尤其要大力推进对“和谐”、“法治”、“友善”科学内涵和丰富实践的学习践行。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让和谐、法治、友善的价值观在学生中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魂。班会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加深同班同学感情、升华集体荣誉感、培育向上向阳向好班风的有力抓手。辅导员要多组织主题突出、组织到位、效果明显的班会,掌控好班会的节奏、重点、时长,不能怕麻烦、怕辛苦,谨防长时期都不开一次班会。特别是要注重多召开安全稳定教育主题班会,辅导员要精心准备安全稳定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案例,着重挖掘案例中的经验教训,一定要组织学生们在班会上深入讨论,确保班会实效。要牢牢抓住班级管理的关键,切实落实好团支委、班委会例会制度,发挥好团干部、班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创新方法方式,能够及时发现潜藏在于学生们中的一些隐患性的问题,能够敏锐发现问题的苗头,要经常性地教育引导这些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善于当辅导员的“耳目”、其他學生的“话筒”、安全稳定的“砥柱”,切实增强班级的安全稳定。要高度重视学习小组、专业小组、学生宿舍等小组织的教育管理,特别是要配好学生公寓的“宿舍长”,公寓是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效果会更为显著。宿舍是学生公寓的基本单位,宿舍和谐、稳定、融洽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能否安全稳定,所以要注重选出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优秀学生担任“宿舍长”,切实夯实学生教育管理的扎实基础。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用班级文化凝聚人、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努力倡导向上、向善、向美、向好、向真、向阳的班级文化,要注重把班级文化和学院(系)文化,和学校文化,和党团文化,和学校所在区域地方文化有机结合,探索形成立体式的班级文化育人格局。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班级中有才能的学生,尝试通过创立班级标识、班歌、班旗、班训等形式,不断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助力良好班风的培育[5]。
参考文献:
[1]刘文斌,郭运涛.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诱因分析[J]. 人民论坛,2014,(6).
[2]申艳婷.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突发事件后的危机应激管 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
[3]宋香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视域下的行政伦理考量[J]. 高等农业教育,2014,(3).
[4]梁艺华,陈爱云.广州市一本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知信 行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6,(3).
[5]周德贵.大学生安全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 业,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