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杨才伟 刘 陈
遗传试题变脸 核心素养凸显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32题评析及对策
四川 杨才伟 刘 陈
多年来生物高考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简答题中的遗传试题,因其难度较大一直是压轴题,承担了整套试卷的区分选拔功能,命题风格大同小异,命题人也精雕细琢,一般以填空或简答来呈现,在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往往有一些顾忌和局限,但是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生物第32题,却给人以“变脸”新感觉。
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都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本题通过遗传实验探究,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四方面的能力要求,难度较大。试题关键信息: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找准关键信息就能找准实验目的:验证三对基因自由组合;验证两对基因伴X连锁遗传。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采用纯合体杂交,看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及其比例,也可以看F1测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及其比例,但是提供的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都是一隐二显品系,故一次只能实现两对基因杂交,F2再自交,如(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只能确定A/a与B/b两对基因不连锁,还需证明E/e与A/a、B/b的关系,只有用另外两个杂交实验:①aaBBEE×③AABBee证明A/a与E/e两对基因不连锁;②AAbbEE×③AABBee证明B/b与E/e两对基因不连锁,这样才能全面证明A/a、B/b、E/e三对基因互不连锁。
三次杂交的流程和预期结果可以分别陈述,表述方式相同,文字会显得重复冗长,可以概括为“如果每次杂交F2都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三对基因互不连锁”;为什么还要强调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呢?因为这是自由组合的性状分离比,如果出现其它比值(1:2:1或少量双隐),则可能是连锁基因分离或连锁交叉互换的结果。
(2)要验证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上,如果已知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最简单的方法是显×♀隐→F1,如果F1中全隐♀全显,该性状为伴X遗传;如果F1中表现型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遗传。但本题给的A/a、B/b两对基因的显隐性错开连锁①aaBB②AAbb,即XBaXBa(XBaY)和XbAY一次杂交如果XBaXBa×XbAY→F1为 XBaY:中关于A/a性状表现为隐性♀显性只能证明A/a在X染色体上,对于B/b所控制的性状必需再进行一次反交,如果才可以证明B/b基因也在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必然A/a与B/b连锁。
正反交的预期结果如果分别陈述,又会导致文字冗长,借助遗传图解分析不难发现:正反交F1雌性个体都是XbAXBa有眼正常刚毛,只有F1雄性个体XBaY或XbAY会出现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的差异,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语言的归纳概括可以大大减少文字量。
本题从遗传本质上考查了遗传定律,题干没提及“自由组合”, 只有考生理解“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的遗传本质,才能明确验证的方向;同样“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也需要考生从遗传本质上理解这两对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 要验证连锁遗传,即XBaXBa(XBaY)和XbAY本题涉及的遗传主干知识,还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特点的差异,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的自由组合关系,一对同源染色体上(X)的非等位基因的连锁遗传关系,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9:3:3:1),伴X基因遗传的特点等。试题并没刻意选取新材料陈述新情景,连昆虫性状都是考生非常熟悉的,也没有设计知识点的记忆性和判断性填空,设问看似常规,其实突出考查对遗传定律及伴X遗传本质的深度理解。
本题凸显了主干知识在高考试题中的作用,但仅仅对主干知识的表观识记没有意义,复习策略应该立足“先深入理解,后记忆积累,再应用升华”,不必在“新、奇、偏、繁”处浪费时间,应该在必备知识的常规应用中理解内化。
以主干知识为背景,本题跳出了传统的考查遗传概率计算的框框,突出考查遗传现象研究的基本方法——杂交实验,从选材到杂交到自交,都是考生熟悉的基本方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教材中也有经典杂交实验。最巧妙的是:提供的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都是一隐二显品系,要完成(1)问根本没法快速获得AaBbEe的F1再自交,怎么证明三对基因自由组合?(2)问避开了考生熟悉的一对基因的伴性遗传,怎么验证两对基因在X上?这两个问题似曾相识,其实很不容易解决,只有对遗传定律本质和杂交实验方法进行深度、全面的思考,才能找准解决方法,对考生的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理性思维能力考查很到位。
传统遗传试题始终在概率计算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忽视了遗传的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如杂交、自交、正反交等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本考题或许为以后遗传试题考查指示了一个方向。在遗传试题中体现“对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绝对不是考查计算能力,而是考查演绎推理、模型建构等能力,复习策略应该转变到这些理性思维训练中来。
本题作为遗传压轴题,却没有设计为传统的填空形式,改变了多年来遗传题的考法,以问题解决模式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流程设计,从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实验结论三个方面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表达交流,来体现生物学科的实验思想,贯彻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更符合生物学科的实验性特点,这正是“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的充分体现。
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一贯的风格,但是遗传试题一直难度大,多年来都没有把实验设计作为遗传试题的唯一设问,本题的大胆改变证实了考查核心素养不分难易。因此完整全面地理解原理、定律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在复习过程中匀需予以重视并做相应训练。遗传模块中本身有许多经典的实验设计和发现过程,饱含了科学探究历程和思想,如果经常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流程去理解和审视,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必然提升。
综合应用除了知识方法的应用,也包括基本能力的应用。本题尤其注重信息表达能力在生物学科考试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第(1)(2)问直接要求写出实验设计,虽然不要求写出完整的实验方案,但问题没有分级分解,文字长短不限定,表达方式不唯一,既是对考生的挑战,也给了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让考生从被动地复述概念转变成主动地表达观点,无疑对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很高。而且第(1)问的三个杂交组合的表述方式相同,第(2)问正反交预期结果有异同,怎么避免文字重复冗长?第(2)问X上的两对连锁基因怎么表示?用文字陈述或遗传图解来表达信息,哪种方式更简单明了?这些对考生信息表达能力的考查非常到位,增加了难度,利于高校选拔出综合能力强的考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知道答案,但不能科学准确地表达出来”的困境,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一直是高中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失分的薄弱环节,本试题找准了这个薄弱环节进行选拔性设计,导向非常明确。因此复习中加强各种信息表达方式的训练非常紧迫,特别是文字表达的训练,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探究完整方案来训练,而不是仅仅训练补充填空式实验题型。
总之,本试题明显“变脸”,或许是生物学科高考转向核心素养考查的一个风向标,提示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成都市华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