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高新区小学 朱礼霞
借故事之光,点语文之灯
江苏省南通高新区小学 朱礼霞
儿童本身就处于形象性认知思维阶段,借助故事生动可感的形象、浅近简洁的语言、曲折动人的情节,可以有效地在儿童认知与文本之间架设认知的桥梁。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开掘教材中的故事文本,引领学生在走进故事的过程中,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本文提出要激发期待,借助故事点燃思维;类比辨析,借助故事升华理解;自主创编,借助故事言意兼得;拓展延伸,借助故事丰富内涵,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激发期待;拓展延伸;自主创编;故事引入
喜爱听故事是每个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儿童本身就处于形象性认知思维阶段,借助故事生动可感的形象﹑浅近简洁的语言﹑曲折动人的情节,可以有效地在儿童认知与文本之间架设认知的桥梁。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开掘教材中的故事文本,在引领学生走进故事的过程中,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借助生动有趣的导入先声夺人,利用强烈有效的刺激,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认知热情,促发学生主动地认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深入感知。因此,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并在关键处﹑核心处戛然而止,通过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教师就设置了这样的导入环节:在一个夜幕初垂的夜晚,爸爸带着汤姆来到湖边钓鱼。不一会,汤姆就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心里十分高兴,但此时爸爸却严厉地要求汤姆将这条鱼放掉。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故事。正当学生被教师的疑惑所吸引时,教师却艺术性地选择了停止,将后面的故事情节和高潮部分隐匿起来,让学生的认知形成了前后的矛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欲望和动力。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充分运用了课文中的文本故事,巧妙地设置了学生最为关心的内容作为学生矛盾体验的结合点,起到了较好的认知作用。
苏教版教材中很多故事性文本,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可以说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但由于地域的广阔﹑年代的久远,这些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很难让他们产生认知上的共鸣。如果教师选择纯粹地讲解和烦琐地分析,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选择相应的故事元素设置相匹配的认知情境,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更好地走进文本的内核世界。
如在教学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寓言故事所承载的寓意,教师则为学生补充了这样的历史故事:在我国战国时期,赵王决定攻打燕国,秦王大喜,觉得统一天下的机会到来了。此时,赵国的苏代急忙求见赵王,讲述了《鹬蚌相争》的故事便打消了赵王的念头。这两个故事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什么一个故事能够改变一个国王的想法呢?学生在类比两个故事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顺势理解了课文中的内容,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机械地引导学生进行寓意的感知与理解,而是通过故事的统整与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故事所蕴藏的道理,远比机械的说教来得更有价值。
对于以形象认知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儿童来说,讲一个小时的生硬道理,不如讲一分钟的生动故事。故事以其独特的形式,内容的细节化﹑情节的曲折化,比一般性的琐碎信息都更加易于传递,便于学生的认知理解。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的创编,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之窗,让故事的编写与文本的教学有机融合。
如在教学《一路花香》这篇课文时,当坏水罐在挑水工的点拨与诱导下,明白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之后,这个故事就戛然而止了。故事并没有真正讲述完整,却给阅读教学留下了无穷的认知空间。教师则相机引领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当坏水罐再次与好水罐相遇时,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教师则组织学生进行认知思考,并以随文练笔的形式将故事续编下去。
这样的故事续编建立在学生对教材课文的深入感知和体悟上,续编的内容不仅仅再现了课文中的核心意蕴,更是对文本解读体悟的一种展示与历练,是融合了表达与感知﹑内化与倾吐的高效形式。
随着整合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盛行,传统教学中一惯性的单篇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制约阅读教学高效性的重要原因。很多教师开始尝试拓展与教材文本相关的故事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引领学生在统整类比思维的介入下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依托教材课文中的固有主题,将学生的意识点辐射出去,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提升学生的阅读感知力。
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小说时,教师组织学生从课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中感受到林冲到处谦让﹑礼让﹑忍让的个性,深入地体悟到了人物最为核心的本质特性。但在这篇课文的教学即将结束之际,教师进行拓展性引领:那林冲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个性呢?他在《水浒传》其他故事情节中,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这种个性下,他最终的命运又会怎样呢?于是,教师则向学生拓展了关于林冲在《水浒传》中的其他故事,引领学生针对“林冲”这一人物经历进行了一次系列性的认知之旅,组织学生尝试以研究的方式潜入到原著小说的阅读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是通过故事的拓展,丰富了学生感知人物﹑品析作品内涵的范畴与渠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故事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营养剂,更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有效发展的内在推手。只有充分明确故事的内在魅力,才能为学生点亮语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