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中学 姜莉莉
顺学而教,让初中语文教学“百毛皆顺”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中学 姜莉莉
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围绕着文本展开深入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既要从自身教学的视角出发,关注文本解读﹑遴选教学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要善于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视角进行教学话题的研制和教学活动的设置。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主体,教师就必须树立儿童本位的意识,顺应学生的学路展开教学,从而让初中语文教学能够“百毛皆顺”。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的确,产生认知的困惑,说明学生主体的内在思维正处于高速运转的。顺应而教,就应该将学生自主阅读时,产生的困惑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在顺应学生主体性思维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时,教师在简单介绍了朱自清的生平之后,则引领学生进行介绍,促发学生的认知思考。很多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的困惑,如一个背影在我们看来,再普通不过了,可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个为核心来写文章呢?其实,人们帮助自己的事情很多,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背影,但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这一个非常值得写的素材呢?作者是怎样将这个特定的画面描写得如此感人至深的呢?——学生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有的指向对文本情韵的感知与理解,有的指向对生活素材的捕捉与遴选,有的指向作者写作方法的洞察与感知,这些都应该成为阅读教学必须着力的地方。因此,教师将学生罗列出来的困惑进行整合,分为感知文本﹑链接生活﹑写作策略三个方面,并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统整为这三板块,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地体悟与感知,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自己一厢情愿地解读作为教学的中心,而是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障碍点﹑困惑点,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忍受学生的错误,甚至认为学生的错误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推进。事实上,学生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以及与文本形成的客观差异,出现错误都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教师可以转变理念,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态的重要资源,在反思原因﹑调整策略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认知思维,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如学习毛主席《七律长征》这首古体诗时,在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初读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自主理解诗歌大意。当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时,很多学生都将其中的“暖”“寒”字理解为气温的高低。显然,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停留在意蕴的表层。面对学生理解的偏差,教师并没有一棒打死,而是迅速进行了分析:学生由于缺少对红军经过金沙江﹑泸定桥的鲜活经验,难以真正体悟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恐怖氛围,对于诗歌中“暖﹑寒”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原始维度上。因此,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就为学生拓展补充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电影视频,让学生在鲜活形象地感知与理解之下,真正走进诗歌所展现的事件和情境之中,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了诗人的真实用意,丰盈了对诗歌中核心字词的体悟与感知,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巧妙地转化并运用了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的认知进行了扭转与感知,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地自然落地。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在经历了小学阶段的磨砺之后,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加广阔的探究空间,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在文本的世界中感知与体验,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发现。因此,课堂教学应该紧扣学生的认知发现,真正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与思考,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还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在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会将一个看似普通的画面写得如此感人”这个话题时指出:其实,作者并没有将描写的笔触局限在某一个场景之中,或许将专门描写父亲越过铁轨购买橘子的经过单列出来,独立成文,也就没有如此感人至深。这篇文章之所以感动万千读者,主要在于教师对背景以及事后作者的议论。正是因为学生的这一发现,教师并没有立刻就直逼中心,直接关注对父亲背影的片段,而是先从事情发展的脉络入手,让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明晰人物内在的心境和当时家庭的境遇,才形成情感认知的共鸣。随后,教师再聚焦课文的核心,洞察父亲的一片苦心以及作为儿子内心的感动。
教师正是以学生的发现为蓝本,进行实践性探究,从而更好地顺应了学生的认知思路,整合了学生的内在认知,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落实学生本位,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关注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理解的错误﹑自我的发现,对其进行适当地拓展与整理,并融入教学,巧妙地放置到学生的学习思路中,从而引领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